​顾雏军:门口的野蛮人

作者:谢九

(文 / 谢九)

​顾雏军:门口的野蛮人0( 顾雏军 )

最后的疯狂

今年4月26日,科龙电器首次发布了2004年度的预亏公告,顾雏军已经知道大势将去,开始疯狂向外转移科龙电器的资金。记者了解到,4月26日〜28日期间,科龙电器的一家子公司分5笔共预付9741万元至一家新的供应商“天津祥润工贸发展有限公司”,送货时间为2005年5月1日〜8月31日,付款方式为合同签订后预付现金,科龙电器仅仅收到该公司163万元的货物,而且没有发票。

2005年4月26日〜27日,科龙电器子公司深圳市科龙采购有限公司分两笔共预付8960万元至一家新的供应商“天津立信商贸发展有限公司”,送货时间为2005年5月1日〜8月31日,付款方式为合同签订后预付现金,货到付款,科龙电器仅仅收到39.67万元的货物,同样没有发票。

“天津祥润工贸发展有限公司”和“天津立信商贸发展有限公司”究竟是两家怎样的神秘公司?记者在天津市工商局查询的资料显示,两家公司的股东均为自然人,天津祥润工贸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为岳颖和王笑梅,分别持股51%和49%,注册资金1000万元。天津立信商贸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为李连德和王昱卷,分别持股51%和49%,注册资金1000万元。两家公司的登记地址均位于天津开发区的某小区内,记者前往该登记地址,发现是一个小区内的招待所,而两家公司所登记的经营地址为4楼的两个房间,只是该招待所的两间普通客房,空无一人。招待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个房间一直就是客房,从来没有公司在这里办公。

虽然名义上是两家不同的公司,但是这两家公司在工商注册时留下的联系电话却是同一个电话,记者拨通该电话,长时间无人接听,该招待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电话根本就不是他们招待所的电话。

​顾雏军:门口的野蛮人1( 郎咸平 )

事情显然非常清楚,这就是两家根本没有业务的空壳公司,虽然在股权结构上和顾雏军没有任何关系,但显然就是顾雏军为了转移科龙电器的资金而设置,否则,无法解释科龙电器为何会和这样的空壳公司发生巨额采购且收不到货物。

顾雏军用来转移资金的公司还不仅仅是以上两家,2005年4月6日〜14日,科龙电器的子公司江西科龙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共预付8168万元至一家新的供应商“济南三爱富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送货时间为2005年5月1日〜8月31日,付款方式为济南交货,买受方带款提货。结果江西科龙仅仅收到市值约40万元的货物,同样没有收到对方发票。

该公司的股东背景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记者了解到,在今年8月份,海关总署公布了最新评定的进出口企业“红黑名单”。“黑名单”上的企业为2004年度被判走私罪生效、被海关予以行政处罚走私案值超500万元或连续走私两次以上且无复议和诉讼,或虽有复议、诉讼但维持原决定的。济南三爱富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黑名单上榜上有名。

通过上面这三家公司,科龙电器在今年4月份就流出了2.7亿元资金,最后只收到区区价值240万元的货物。当然,科龙电器也有收到货物的时候,今年3月10日,科龙电器的子公司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未经董事会审批,与海南格林柯尔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向其采购制冷剂合同价值1350万元,该笔款项已于4月29日在未经正常程序下支付。这一次,科龙电器倒是确确实实收到了货物。但是这些货物对科龙电器而言毫无用处,货品全部入库之后,科龙电器从来没有使用过。科龙电器曾安排退货,但没有成功。海南格林柯尔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正是顾雏军的私人公司,制冷剂正是顾雏军引以为豪并以此发家的“专利产品”。

在顾雏军发家之前,科龙电器在业内正如日中天,顾雏军曾希望科龙电器购买他的制冷剂产品,结果遭到拒绝。世事流转,几年之后,科龙电器因为体制等原因日渐式微,顾雏军则在国退民进的浪潮中长驱直入,成为科龙电器的主人,此时,科龙电器再也无法对顾雏军的制冷剂说“不”,尽管这些制冷剂只能积压在仓库。

扭亏明星的真相

除了在今年上半年对科龙电器做赤裸裸的掠夺,此前的几年当中,顾雏军在科龙电器的所作所为同样“可圈可点”。

除了通过一些空壳公司转移科龙电器的资金,同样,顾雏军还通过类似的公司制造虚假交易来虚增科龙电器的利润,顾雏军扭亏明星的光环也由此而来。在2004年的年报当中,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就曾对科龙电器5亿多元的销售收入表示无法确认,其中有4亿多元为当年最后一个月取得,且其中将近3亿元为科龙的一位新客户,此前科龙从未与其进行交易。德勤曾向此客户索取函证确认,但没有获得此客户直接确认,因此,德勤认为不能确认该新客户的真实性。通俗而言,就是科龙电器向两家客户销售了5亿多元的货物,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收到对方付款,不过科龙电器还是将该交易确认为当年的销售收入,而该交易可能为虚假交易,目的只是为了制造科龙电器的利润。

科龙电器当时做出的解释是,因拓展销售渠道的需要,本公司试图培养一批上规模的大客户,对该类客户的风险公司是可控制的,本公司给予其一定的赊销额度是对该区域的主要重点客户的综合授信,在业内是一个通行的惯例,也是一个很成功的做法,对公司的业务快速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公司董事会认为本公司已应审计师要求提供了销售合同、出库单及市场分析等文件,按本公司惯例及行业销售习惯,董事会认为对该等客户的销售并无风险和差错,此模式之销售在过往年度亦得到认可,所以董事会并不理解上述判断。最终这两笔收入还是被确认为当年收入。

最终的真相是,这两笔交易的确是为了制造当年虚假利润而制造的虚假交易。这两家公司对于4.31亿元的货物最终未能付款,而被德勤出具保留意见之后,这批货物也陆续退回科龙电器,今年8月底,科龙电器对于该笔4.31亿元的销售收入做了追溯调整,调减2005年年初的未分配利润1.12亿元。

在顾雏军入主科龙电器的4年时间里,这样的虚假交易究竟还有多少,现在还没有完全曝光。

除此之外,顾雏军等人在科龙电器还有惊人之举。科龙电器的子公司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开设了账外的银行户头,并涉嫌利用未经公司许可而刻制的公司法人章及财务专用章,于2003年3月至2004年2月期间进行了一连串交易,涉案金额不低于6500万元。

顾雏军还在入主科龙电器之前炒作其股票。2000年11月,顾雏军通过香港新鸿基公司的前经纪人宋秦,以Green cool Concord Holdings Ltd.的名义在新鸿基开户,买卖科龙电器的股票,后来,顾雏军还指示他改用格林柯尔另外两家全资子公司买卖科龙股份,直至2001年10月顾雏军正式入主科龙电器。

后来双方因为合作出现裂缝而交恶,今年年初,宋秦将顾雏军告上了法庭,称顾雏军曾请其联络郎咸平撰写一篇有利格林柯尔的文章,以此拉升格林柯尔股价,并许诺以1050万港元公关费。后来郎咸平在内地某杂志撰写了一篇《从“科龙”事件谈柔性监管》,但是顾雏军许诺的公关费最后并没有兑现。

9月2日,佛山市公安局经佛山市人民检察批准后,对科龙电器前董事长顾雏军、执行董事严友松、张宏及原管理人员姜源、晏果如、刘科、刘义忠执行正式逮捕。

9月9日,顾雏军的格林柯尔和海信空调签署协议,拟将其持有的26.43%科龙电器股票转让给海信空调,以2005年上半年净资产每股3.432元为依据,作价9亿元,首付款5亿元,余款待海信空调查账之后,双方根据审计结果确认的公司净资产与基准日的账面净资产的差额的26.43%调整。顾雏军当年入主科龙电器时仅仅花费了3.48亿元,在得到科龙电器控股权的同时还拿到了“科龙”、“容声”等商标以及顺德市容桂镇一块39.9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此番身处看守所内,顾雏军还能将科龙电器高价出手,也让很多市场人士心生感慨。

对于科龙电器的股东而言,海信入主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对于海信空调而言,科龙电器还埋藏了多少地雷,尚等待其一一发现,对于顾雏军而言,这次交易会不会是他的最后一次资本运作?■ 顾雏军科龙空调家用电器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