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摇滚基石
作者:王小峰(文 / 王小峰)
( “滚石”乐队 )
1963年,“滚石”乐队录制了乐队成立后的第一首单曲《来吧》(Come On),这是一首翻唱的布鲁斯歌曲,2005年,当你听到他们距上一张专辑8年的新专辑《石破天惊》(A Bigger Bang)的时候,会发现,他们40多年几乎没有多大变化。艺术家的创作是在不停突破自己的时候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一点似乎对“滚石”不太适用,但并不影响他们在摇滚乐历史上的地位。
为什么“滚石”这么多年在音乐风格上并无太大变化,但他们仍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其实答案是很简单的,“滚石”抓住了摇滚乐的基本要素:第一,态度决定一切;第二,扎根摇滚乐的根源;第三,歌词要耐人寻味;第四,布鲁斯吉他。
摇滚乐不管怎么变化,都是在这些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滚石”从一出道开始,便把握住了摇滚乐的精髓,不管音乐风格趋势如何变换,他们以不变应万变。还有,布鲁斯音乐和许许多多民歌一样,有它魅力的一面,但也有局限的一面,它的结构几乎已成了固定套路,只要音乐用布鲁斯风格打底,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突破。其实不仅是“滚石”,埃里克·克拉普顿等许多白人歌手的布鲁斯风格的摇滚乐都是这样,更别说像“浊水”(Muddy Waters)、B.B.金这样纯正的黑人布鲁斯歌手了。
“滚石”另外的一个魅力来自他们的形象,这几个人虽然都快成了化石,但是你只要看上他们一眼,就会感受到摇滚乐的那股气势。在这一点你不得不佩服乐队早期的经理人安德鲁·卢格·奥尔德姆,乐队在刚成立的时候,有个键盘手叫伊恩·斯图尔特,但是他后来被奥尔德姆解雇了,解雇的理由不是因为他的技术不好,而是形象不符合乐队的要求,这种情况在摇滚乐历史上还是很少见的。那么,他们需要什么形象呢?痞一点,坏一点,让所有家长看到了就想把孩子的眼睛捂上,让所有的孩子看一眼就能亢奋的形象。“滚石”的坏孩子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是包装出来的,因为那时候英国人需要一支看上去危险的乐队,就像今天我们需要一个李宇春这样的人一样。事实上,“滚石”乐队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受过很好教育的人,来自英国的中产阶级家庭,但他们一定要站在坏人堆里,这无形中增添了他们的魅力,当米克·贾格尔用他那张标志性的大嘴唱着“我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听到的人几乎都感觉到了自己无法满足的一面。
后来,摇滚乐坛上又出现过不少坏孩子的形象,但不管如何坏,都坏不过“滚石”这几个家伙,他们几乎就是摇滚乐的化身。
“滚石”录制过20多张唱片,他们的每张专辑不会有太大的差别,除了1967年那张《魔鬼陛下的请求》(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一不留神走进了迷幻风格,其余专辑基本上围绕着布鲁斯摇滚风格,偶尔会加一点其他风格的尝试,但都是浅尝辄止。其实,《魔鬼陛下的请求》也是当时受迷幻音乐的影响,尤其是他们的最大竞争对手“披头士”在当时出版了一张有口皆碑的《佩珀军士孤独心灵俱乐部乐队》,这给他们带来很大压力,才录制了一张很失败的迷幻风格的专辑。不过,有另外一个版本的观点认为,“滚石”早在“披头士”录制《佩珀军士》之前就已经把专辑录好,只是在发行环节上给耽搁了,才步了“披头士”的后尘。但不管怎么说,这张专辑在当时是失败的,在今天是与众不同的。这件事让“滚石”更加坚定他们根源摇滚的决心。
“滚石”出专辑是很受关注的,8年没有出专辑的“滚石”更受关注。这期间乐队经历了不少磕磕绊绊,疾病、性丑闻一直干扰着他们,还好,4个人岁数加起来已经过了250岁的“滚石”挺过来了,他们可以继续勇往直前了。而且,贾格尔的状态是他近十年来最好的时候,他的嗓音比过去好了很多。这张专辑比他们70年代的双专辑《街头流放者》只短两分钟,一共16首歌。这张专辑感觉他们比前两张专辑年轻了许多,风格依旧是布鲁斯摇滚,比如芝加哥布鲁斯风格的《显而易见》(Back of My Hand),这首歌很像他们在1969年写的《午夜闲逛者》(Midnight Rambler),这是典型的“滚石式”的歌曲。总体上讲,这张专辑不错,但是不精彩。
“滚石”是一块招牌,轻易不会有什么改变,歌曲几乎都是贾格尔和基思·理查兹面对面磕出来的,如果有什么变化,其实你可以从贾格尔的个人专辑中窥之一斑,其实他个人还是对很多风格感兴趣的,所以通过自己的专辑来过瘾,甚至在他最近的一张专辑中还加入了电子舞曲。
正如“滚石”这个名字一样,它是永远滚动的石头,它代表着摇滚活化石,它是摇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