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幕僚日记中的布莱尔
作者:薛巍(文 / 薛巍)
( 布莱尔也可以这样安慰自己:被写进日记比直接泄露给媒体要好一点 )
《泰晤士报》报道说,近日英国好多前政府外交官员和顾问都传出要写揭穿内幕的书。英国前驻欧盟代表斯蒂芬·沃尔要写一本英国和欧盟的关系的书。唐宁街前新闻办公室主任坎贝尔要靠出版日记来养老,但他说他会等布莱尔离职之后再出自己的书。他的副手兰斯·普赖斯(Lance Price)惹的麻烦则比较紧迫。普赖斯是唐宁街10号顾问团成员,他揭出首相托尼·布莱尔多桩“丑事”的《媒体顾问的日记》已交送政府审查。9月18日,《邮报》刊载了日记的部分内容。
现年47岁的普赖斯曾是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四年前离开了唐宁街,现在在法国开一家小旅馆,1998到2000年间在唐宁街10号负责与媒体打交道。他参加唐宁街的内阁会议,随布莱尔到英国和世界各地视察、出访,参与2001年英国大选的筹划。
普赖斯在一篇文章中说,布莱尔私下似乎对派兵伊拉克“津津乐道”,并把这看作他上台后“第一次流血事件”,但在公开场合,布莱尔则声称做此决定时“心情沉重”。在普赖斯看来,布莱尔将这次派兵看作自己作为领导者“成熟的标志”之一。另一篇文章开篇显示,当工党在1999年地方选举中可能在威尔士议会丢掉优势时,布莱尔“勃然大怒”。普赖斯写道:“布莱尔多次重复‘该死的威尔士人’。”普赖斯本人是一位同性恋,他说布莱尔曾经问他,“你看到漂亮的女性的时候,她们难道一点也打动不了你?”
1999年10月的一条日记说:“布莱尔显然从来身上都不带钱。路上遇到堵车,布莱尔灵机一动要去乘坐一回地铁,坎贝尔给了他20英镑去买票。”
普赖斯还声称,布莱尔曾向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保证,英国政府没有通知他之前,不会改变对欧洲的政策。这一内幕令英国人很不开心,自己国家的外交政策竟然要被一个澳大利亚商人左右。
普赖斯在书中说,政府曾恐吓威胁媒体,甚至向媒体行贿,目的是让他们报道对工党有利的题材。此外,BBC要提前将准备提问的问题告知布莱尔,作为回报,布莱尔会在记者招待会上首先回答BBC记者的提问。有一次,顾问团一名成员当着布莱尔面叫他“白痴”,于是两人决定展开竞争,看谁能够通过一次电视新闻演讲获得更多支持。
日记中披露的另一件事情是,7年前施罗德赢得德国大选之后作出的第一批决定中,有一项就是拒绝了让他出席工党年度大会的邀请。“布莱尔曾亲自邀请他与会,但是他选择了去巴黎。我们只好撒谎,说我们没有邀请他。”
普赖斯还批评布莱尔的“虚荣心”。他在书中记载,布莱尔阅读时戴眼镜都戴了六年了,但他不愿承认、公开这一事实,他对自己第一次在公共场合戴眼镜的形象感到不安,于是幕僚们设计了一个“眼镜策略”,安排一名人物侧记作家“凑巧”发现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副眼镜,使公众逐渐适应他戴眼镜的事实。还有一个麻烦是,布莱尔觉得戴Calvin Klein的眼镜很酷,阿尔斯泰尔认为布莱尔从他自己推行的全国卫生医疗系统得到一副就够了。
斯蒂芬在离职之后一直在批评布莱尔的欧盟政策,他的书暂定名为《欧洲的陌生人》,分析各国政府就签署条约进行谈判的方式。他已经得到允许,可以使用官方的秘密档案,因而也要说明他将要写什么,他说无论如何他的书不是一部走漏秘密的书。
对于普赖斯出版自己的日记的做法,内阁秘书格丝·奥唐奈指责说,这是BBC记者的“出卖”行为。普赖斯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我开会时的经验告诉我,很多人都觉察到,在座的人里面肯定有人在记日记。写日记的时候我会觉得有些不安,但是我记得阿尔斯泰尔说过,在每一天结束的时候,生活都有迹可寻。我那时觉得,现在也这么觉得,在那种环境下工作的人有着特权,不写日记就会让一些特别的东西得不到记录。”坎贝尔和普赖斯的书在令布莱尔不悦的同时,他也可以这样安慰自己:被写进日记比直接泄露给媒体要好一点。■ 幕僚布莱尔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