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妙算成的盛开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林鹤)
( 稻田草坡前,美术馆自成一体地开放着 )
从旁观者的角度,我在奥数这件事儿上验证了一个道理:彻头彻尾一个样儿的游戏,一旦拿来当成了正经的功利营生,多半会让人痛苦不堪,以至于毁掉个中的乐趣。要不是和升学惹上了关系的话,奥数里的很多内容真的是挺好玩的。但是许多课后恶补的小学生听见我这么说,大概就要找我玩儿命。如果你偶尔有兴致翻翻奥数书,或许会遇到一个奇妙的数列,斐波纳契数列:1,1,2,3,5,8,13,21,34,55⋯⋯数字之间的递变看似没有规律,实则每个数都等于前面紧邻两个数字的和。这个数列的儿童故事版是一对大兔子生小兔子,大兔子永远不死,小兔子长大也开始生小小兔子,累积的兔子总数按照不同代际计算出来,就符合这个系列的数字结果。在自然界,根据这个数列形成的螺旋线则奇迹般地经常出现在最漂亮的花朵形状、种子排布、贝壳边缘、漩涡乃至于银河系的曲线上,而且这个数列里相邻两数之间的比率会越来越接近于黄金比例。所以,斐波纳契数列是一个天生丽质的数列。
既然现成有这么一个美人儿坯子,很难想象会没有人利用它来设计建筑,照理说这是文艺复兴的巨匠们最爱的思路。古事且不论,在现代,能想到用此数列的建筑师比较不容易出现,因为,由我们目前的专业细分造成的眼界所限,建筑师们未必会深知这个数列呢。
韩国有一座房子,偏巧就是借用了这个数列设计成的。要拿如此美丽的数列去做设计,它该当是哪一种类型的房子呢?美术馆如何?画家的纪念美术馆如何?
位于南北朝鲜分界处的江原道,是朝鲜历史上的八道之一,一直保持了与古时一样的疆界。南北分治后,江原道随之被分成了两段。就在江原道属韩国的一侧,辖有一个杨口郡,同样也是古县治。它在高丽时代叫做要隐忽次,新罗时改为杨丽郡,正名为江原道的杨口郡是在1895年。虽然地理位置离首都汉阳并不太远,但杨口郡只是一个小地方,民风淳朴,没有任何“忽悠”的恶习,是个难得看见外人的地方。谁能想到,就是从这里诞生了一位大画家。出生在杨口郡定林里的朴寿根(1914〜1965)是韩国当代头号的国宝级画家,专注于刻画百姓的日常生活,尤以摹写妇女和孩子的形象见长。他的画面构图简单,笔调朴素而凝重,其中描画的贫困孤单的生活中透露出浓厚的乡土气息,被韩国人认为是最精深地体现了他们的国民精神。在最近的国际拍卖场上,朴寿根的作品一直极受追捧,他的一幅《坐着的妇女和缸》,曾经在克里斯蒂拍卖行卖到将近124万美元,创下了单件韩国现代美术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
2001年10月,由杨口郡地方政府出资,在已故画家的故乡建起了朴寿根纪念美术馆,收藏他的草稿、素描、版画、插图等遗作。展品中还包括了其他在世的韩国画家为表达对朴寿根的敬意而各自捐赠的作品。
( 穿破屋顶的楼梯间是惟一以玻璃造型的环节,把人的视线和思绪引向天空 )
与朴寿根的平凡气质相呼应,这个美术馆也很俭素,建筑面积不过600多平方米,占地也只有小小的2000平方米。杨口郡境内,七成以上的地方都是森林,加上略多于一成的农地,完全构成了一个沉睡的桃花境。于乡野的山岚雾气之间,这个房子是怎样地安卧着?若不是有心去找,从远处望过去,是很难发现这个两层高的美术馆的。
前面说过,这个建筑是借用了斐波纳契曲线来做的设计。建筑师用曲线的外边缘做成了美术馆的外墙,和缓地展开在田野上,山丘间。既为引导人们行走的路线,也为了体现内敛的气质,建筑的入口特意从大路边避开,藏在了曲线外墙包围着的实体背后。这一道墙的高度是逐渐变化着的,从较低矮的山坡脚下缓慢升起,就如山坡的一线镶边而已。望着灰白色花岗岩块垒成的墙顶上萋萋绿草,你很难相信这道墙不仅是田边的一片挡土墙那么简单。说来,把外墙做成这个样子,多少也是受了朴寿根画作的影响:在他的画面中,经常出现像花岗岩表面一样斑驳的浅灰底色,上面的人物形象仅用简单的黑色线条勾勒而成,似乎不是画在画布上,而是镌刻在石头的底子上,这便是他独有的用以表现粗糙质感的matiere(肌理)技法,恰好如此的硬实,可以借来加强建筑的力度。同时,建筑师还希望用这道墙来象征水库的大坝,在里面满满蓄积着关于画家的记忆。
( 看不出是屋顶还是地面,是天地交融的刻意追求 )
沿着这道花岗岩墙体,向着螺旋线的核心处转过去,一架小桥引向了建筑的入口,桥边赭红色的矮墙和入口的雨棚是院子里惟一的鲜艳。这房子盖在了天然一脉小山丘的脚边,原本正有一弯溪流穿过,于是房子就势坐在了穿透山脚的沟堑上。长沟流月的溪岸边,天生的草坡,错落着天生的石头,与房子上上下下的石头墙体各自走着各自的方向,并没有什么互相妨碍的地方。
偌小的室内面积,多半都被放在了地面层,只随着曲墙的走势蔓延着。进得门来,先在顺手左转的地方安排了一个咖啡厅,兼顾着让人歇脚;对着这个咖啡厅的右半侧空间是办公室和卫生间。办公室虽小,却在屋里设有一架楼梯可以上到二层去,而且两边都夹着小小的天井,镇日长坐,应是既幽静又通风的。
( 从屋顶的草坡上俯瞰展厅之间的桥廊、天井、溪流
)
山丘的走势北高南低,建筑的整体走势也是如此。所有高至二层的部分都在北头,而单层的展厅和附属的储藏和技术空间全都顺着地势,延伸在了地面层的南半支。纪念展厅和作品展厅之间横跨过地基底下的小溪,桥式的过廊恰好又让出了一个幽然的小天井。为满足正常展厅的功能要求,还是需要有几道直线的墙面以便布展,在石头曲墙的包围之中,内核里的建筑外墙是生生地切出了几道直线来,有如开山为室似的。好在,直线的分割点同样大致参照了斐波纳契曲线的分割位置,让这些转折也和外面的曲线有着同样的节律。由于围着石墙且并不对着外界的道路开窗,所以,各房间的采光主要来自于内院和小天井,自成格局的环境,比起四外那雾霭重重的宁静来,更是沉沉地到了底。而屋顶的结构之上还有厚厚的敷土层,顺曲墙一路上着坡往后面的小丘去,与山形长成了一体。如果细根究起来,这些展厅竟可以看成是半地下的了。
既做成了这样,展厅的头顶上不去利用也是白饶。建筑师考虑方案之初,应该就是存心要在有限的面积以外更做出些意味来,室外的设计并无半点草率。门厅迎门处有一面同样花岗岩质地的石墙,依托着它设了一道楼梯,若以这美术馆的功能来说,几乎是有点莫名其妙的:它顶着个剔透的玻璃罩子,穿破了花岗岩石头的包围,一直刺到屋顶以上去了。然而,取了如此隆重的姿势,却是没有用的一道楼梯——它直接就连到室外,推门上了屋顶平台。若有谁进得门来看见这隆重的楼梯,心想先从楼上看起而向上行的话,可就是上了大当,直接进入到漫步庭除的环节了。
话虽这么说,毕竟这么微型的美术馆里面真是有点不大经看,转悠完了的人们该是巴不得上外面再多走走的吧。何况,朴寿根作品的身价日高,这个美术馆反而显得极穷,收藏不起多少他的真迹佳品,倒变了怀念为主。于是,来到这里,更像是悠闲地来野游的。屋顶也和墙体一样用了粗花岗岩石块,铺砌得比墙面更加随意粗疏,缝隙里长满了野草。漫步的人还可以取另一条路线,从入口处的院子里回身顺缓坡一直走到这屋顶上来,再继续向着小山丘走上去——山顶有一个小小的亭子,算是让人冥想怀念的一个收束。而这亭子,以赭红色的立方体形状矗在绿树葱茏间,反而比底下的美术馆本身还要跳凸些个。
杨口郡是一个以杏花和布谷鸟为本地符号的安分小地方,朴寿根是一位平民色彩的画家,在这里设计这个美术馆,安静、柔和之中掺杂着骨子里的讲究,是很对路的做法。凑巧的是,曾经有一位先哲如此赞美斐波纳契螺旋:“它是在逆境中坚韧和毅力的代表,或是人体的代表,在经过任何变化之后,即使是死了,也能保持自身的完整和完美。”此话简直是为画家和他所描绘的民族个性而专门定制的。朴寿根纪念美术馆的设计师是韩国人Yi Jong Ho,此人于1957年出生在汉城,1980年毕业于汉阳大学建筑系,1989年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METAA。在这个建筑完工的次年,他因此获得了2002年韩国建筑师协会的年奖,这也是他第三次获得这个奖项。■ 精妙算成江原道兔子数列盛开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