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渡痴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安琪拉)

轮渡痴迷0

伟人有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内地有江河湖海的城市修桥一个比一个积极,而漂泊江湖的轮渡却日渐萎缩。试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烟波浩淼中是一叶扁舟荡在波心抑或是雄伟大桥横亘其中,哪个来得有意境?现代人连闭眼的功夫都快没有了,懒理这河是咋过的,反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快就行。

当然,有些人还是“慢生活”的死硬派,比如我。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不放过当地的轮渡。广西梧州有西江流经,夏天例发洪水,沿河而建的旧城区有两套电力系统,一套在正常日子运作,另一套是发大水时用。我到梧州的时候水还没有发那么大,但下过两场雨后水位明显涨起来了。轮渡横过西江时水漫甲板,煞是让外地人心惊胆跳,当地人照样吸烟谈天,如姜太公稳坐钓鱼船。怪不得有人提议梧州搞搞洪水节,化祸为福。

汕头有跨海轮渡,刚好在港口边上。坐在渡轮上,看着港口的巨型吊臂上上下下在卸货,很有种大生产的喜悦感,仿如置身50年代宣传工业的年画里。海水说不上很蓝,但也不脏,渡轮平稳地航行在大海上,海鸥伴航。舵手的操控能力也许不错,但在那么平静的港口内海,谁能兴风作浪?在渡轮上那七八分钟,不用像在梧州般担心自己的安危,可以利用空当想想下顿潮菜在哪儿吃以及研究一下隔壁那对潮人情侣在嘀咕些什么。在外人听来,潮州话的确是“自己顾自己”。

大城市的轮渡是都市快节奏里的一个小小休止符。在上海的金陵东路渡口坐轮渡从浦西到浦东,浦东码头刚好就在香格里拉的旁边。略显残旧的渡轮驶过香格里拉,这景象定格在新闻图片上,或许登在西报上可以打个“大上海繁荣与破败并存”的题目,配的稿子必然是讲十里洋场的贫富悬殊。好多年不去上海了,不知开通隧道的金陵东路是否依旧保留那个简陋的渡口?一个各色人等并存的大都市,不必为坐在M on the Bund的豪客赏心悦目而把那破旧的轮渡裁掉,况且坐得上M on the Bund的人什么世面没见过?那艘古旧的渡轮落在他们眼里才是分外有情调,起码比周身散发着恶俗广告光芒的观光船来得清静。

所以我喜欢香港的旅游推广标志,一只旧帆船。那里的交通工具中,渡海小轮最便宜,花几个钢板儿就可以看遍维多利亚港的繁华。哦,顺便说一句,九龙和港岛之间没有一座大桥。一桥飞架维港两岸,这是最没有想象力的想象。■ 痴迷轮渡

上一篇: ​小家碧玉
下一篇: ​女人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