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电影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崔峤)

​天堂电影节0( 电影节露天电影会场 )

8月13日是达赖在苏黎世万人体育场一周讲法的最后一天,也是世界第四大电影节——洛迦诺电影节的闭幕日,每个入场观众都会被发一张明黄色的折页:闭幕电影的片尾曲英文歌词“我不着急It don’t worry me”:

你说这趟火车开不了/没事儿我不急/整个世界都歪风邪气/可是我也不着急/随便问问哪个混混就知道/因为我这辈子挺甜蜜/你可以说我没自由/可是我一点不急/⋯⋯

有人为了填肚子焦虑/可是我不着急/减税大概遥遥无期/可是我不着急/萧条的不是我而是经济/我的劲头十足无比/你可以说我没自由/可是我一点不急

如果了解美国大导演罗伯特·奥特曼Robert Altman的经典怀旧老片“纳什维尔Nashville”的社会背景:肯尼迪被杀、越南战争阴影还在的70年代,这部美国Nashville音乐节上的群像式作者电影和歌词所透露出的意味就更能让人明白:这样的闭幕式电影选择完全是电影节艺术总监Irene Bignardi女士的风格体现——意大利左翼知识分子关注世界和电影的角度:“我希望洛迦诺是一个自由的节日——远离时尚统治,强迫和禁忌,欢迎任何不属于我们既有经验和观众期待的,有张力、生动而又原始创意的电影。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最看重把未知的和不曾期待的意外惊喜带给观众。” 有不少评论认为她的知识分子作风使得电影节曲高和寡,而且选片电影经常极具政治意味。

我非常敬佩她一手创立的“OPEN DOORS项目”,每年确定一个不被世界影坛关注的国家或者文化地区,邀请他们的电影工作者带着电影或者项目与来自欧洲和国际的制片人及观众见面,今年的重点是北非国家,去年的重点是湄公河畔——越南、老挝、柬埔寨的电影:既有趣又陌生。柬埔寨的国王西哈努克自己就是一个电影导演,并且是柬埔寨最多产的电影导演。他从上世纪30年代起在西贡上学的时候就开始热爱电影,在当地装修豪华的影院里看到许多优秀的法国电影和美国好莱坞电影,盖博和嘉宝是他的最爱。学业完成之后他想成为一个电影导演、演员,如果不成还可以担任大学里的法语/拉丁文/希腊语教授。

​天堂电影节1

1941年西哈努克当上国王之后,有了“充足”的资金开始拍电影:“我热爱电影,就像丘吉尔热爱绘画一样。作为一个丘吉尔的尊敬者,我也同他一样,爱好从来没有占据过我为国家和人民献身服务工作的时间。我从来不认为电影是一个纯粹娱乐的工具或者艺术活动。我想展示我的国家,他的过去和现在、文化、人民,表达我个人对这个国家的多方面理解和感情。从我父亲处我遗传了音乐天分,大部分我的电影配乐都是由我完成。我的每部电影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爱情故事只是一个向导,让我的观众对柬埔寨的历史和文化,问题,小人物的美德,虚弱的后果感兴趣。从这个角度来讲,纯粹的纪录片比故事片更令人讨厌。我电影里的明星从来不是一个演员,一直就是柬埔寨。”确实,在他的3部电影里政治性很强,展现“每处都很美丽”的国家:道路清洁,“我们虽小但是纪律严肃的军队:空军、炮兵、装甲部队,保护我们的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

洛迦诺是最浪漫最随性但是也最讲究“发现与创新”的电影节之一,不像戛纳那么“高级电影圈知识分子”几乎都是专业内的大Party,也不像柏林那样几百万观众的庞大和一切力求世界级典范,新导演在这里更被重点推介。露天电影的每一场观众都会被要求投票选出最受观众欢迎的年度电影,被称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评审团”。今年的露天电影单元还特别放映了荣誉金豹奖获得者伊朗导演阿巴斯的《橄榄树》和德国导演文德斯的《请勿打扰》,他们两个作为风格和题材完全不同的作者导演崇拜的共同偶像却都是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洛迦诺的选片方向如果用通俗的举例来解释,真就是这三位导演的集合体。

​天堂电影节2( 电影节海报 )

能够做到选片方向上的真正独立和尊重艺术是难上加难的,要照顾大众观众,也要照顾政府和电影节基金投入各方的政府非政府意愿。其他场地的布置上建筑形式感同样非常强,威尼斯双年展的著名策展人Harald Szeeman 也帮助他们成立了一个单元In Progress,讨论艺术影像、数字电影、试验电影与“常规”电影的互动关系和空间地带。

可惜,今年是Bignardi女士和她的团队最后一年任职洛迦诺,之后回到罗马著书教学。迫于压力,从明年开始会有一位曾担任记者和儿童电影节主席的新艺术总监上任,他的上任宣言里就明确了“更加关注美国大片和明星的加入”。

​天堂电影节3( 电影节银豹奖影片《3 GRAD KAELTER》 )

我心目里惟一的“天堂电影节”看来也要终于回归人世了。 ■

获奖影片

​天堂电影节4

金豹奖

《浮生九章》NINE LIVES(美国影片)

​天堂电影节5( 文德斯的影片《请勿打扰》剧照 )

导演:Rodrigo Garcia

导演简介:1959年生于哥伦比亚,成长于墨西哥城,后来移民美国。在美国电影学院取得硕士,开始做摄影助理。1989年Maria Novaros导演的“Lola”里任摄影。2000年自编自导“Looking at Her”,著名女演员Holly Hunter、Glenn Close、Cameron Diaz合作,影片获得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大奖。2002年任电影《弗里达》的合作编剧。2004年任《六英尺下》电视连续剧的导演。

​天堂电影节6( 文德斯的影片《请勿打扰》剧照 )

导演阐述:“我特别感兴趣那些在生活里例行公事的女人,她们不能自主地变化生活内容,离开应该离开的爱人。我用很多故事的线索来表达,每个故事的长度却相应缩短。一个没有出路的人物两小时的故事会让人不能忍受。所以我想到用10、12、14分钟的长度来描写一个女人的生活。我知道这样会要求观众的跳跃性思维,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人物跳跃到另外一个人物。我对这样的结构和从多个个体表现整体的手法倒是很满意。”

影片内容:九个女人日常生活里的片断和由此转折的决定性命运,互有关联互为配角:狱中服役的Sandra竭尽全力,只为了跨越狱警的跋扈,能和来探班的儿子说上话;Diana重遇一段旧日爱人,重新进入爱情;Holly希望她的继父为强加于她的痛苦正面承担起责任;Samantha想法让父母之间能够沟通;Sonia痛苦忍受她的男朋友把他们的私人秘密告诉他的男友们;Lorna安慰前夫,他的现任妻子尝试自杀,却发现这个女人也有自己的戏份;Ruth在一个旅馆里,把婚姻置于危险边缘;Camille终于能够承认自己的弱点,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欲望;Maggie为了女儿完全牺牲了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重新发现自己,脱离往日恐惧和周遭,继续生活的感人过程。

​天堂电影节7

评审团特别大奖

法国/日本合拍影片

​天堂电影节8

UN COUPLE PARFAIT

导演:Nobuhiro Suwa

导演简介:生于日本,从纪录片导演进入到故事片领域,之后一直和法国电影界合作。他的第二部作品“M/Other”1999年获得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奖,2000年被《电影手册》选为年度十大影片,在日本本土也获奖多次。

导演阐述:“有一天有人问我:为什么作为一个日本人却在法国拍电影?可是在整个电影的拍摄期间我却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确实我生活在东京,而且不懂法语,我也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义成日本人。这个影片描述的是一对可以在任何地方生活的夫妻,表现他们互相之间的希望和失望。这样的主题和国籍没有关系。我能在任何地方拍摄这样的电影,重要的是谁。”

影片内容:国外生活多年的一对夫妻返回法国,参加老友的婚礼。两个人处在离婚危机的边缘,但还是决定共同参加婚礼。还没到达地点,他们就已经决定离婚,其他人很尴尬。两个人之间作出了分手决定后,倒是重返亲密时刻,相互尊敬。他们已经被婚姻的各种无解问题卷入太深,到达了相处的边缘。最根本的问题:两个人为什么要在一起?为什么分别?日本导演对这个并不算新颖的主题重新运用更感性和细腻的手法。■

电影节大奖金豹奖影片《浮生九章》剧照

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影片《UN COUPLE PARFAIT》

数字

这个依山傍湖的小城只有几万人口,却在几个放映影院有将近20万的观众,3000名世界各地嘉宾和1000名媒体记者。10天的电影节要放映近500部电影和录像作品,每晚9点的城中心广场都会放映两场露天电影,8000名观众坐卧都可,20多米高的屏幕堪称欧洲最大。

瑞士人口:7300万;失业率3.7%;

人均年收入:24400欧元

电影票房:2.4亿瑞士法郎,合14亿人民币左右

人次:1700万(比上一年减少了9.2%)

每人每年看2.32场电影

335家影院;528块屏幕

11万座位 ;60家艺术影院

超过7个影厅的复合式影院:9家

24家发行公司;36家制片公司

250个导演

欧洲范围内都经历了相似的退步,减少了5%的观众:德国减少了9.1%,法国5%,意大利1.9%。美国电影的上映数量从55%跃升到63%,欧洲电影却从36%减到25%。瑞士全年制作了28部电影,有10部是故事片,其中7部是全部瑞士投资或者主要投资。18部纪录片长片。最多观众的电影是1978年的Die Schweizermacher,导演Rolf Lyssy。瑞士电影在全部票房的比例占5.69%,其他国家的电影只占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