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也洋名,苦也洋名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刘海明)

在南宁读研时,将母亲接去陪读。一个朋友帮我联系了一套住房,说是瑞士花园。一个住宅小区,能被冠以“花园”,已经让人神往;再有“瑞士”这个洋名,怎不给人一种居在海外的感觉?那瑞士花园,其实和一般小区没啥区别。惟一的好处是可以蒙得不知情者,以为住这儿的都是富豪呢。

不过,也有被洋名所累的时候。有次到成都拜访一个同学,说是住在温哥华广场附近。以为即便不是成都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有些名气的。哪知,打的寻找半天,虽没出国费事,可也害得出租车司机嘴上起泡。那个“温哥华”实在小了点。除了温哥华广场,在成都,还有夏威夷、加勒比、罗马假日广场,这么多世界旅游胜地,颇有将成都“世界化”的趋势。

要说洋名泛滥,板子也不能全打在开发商屁股上。与其说他们“奴颜婢膝”,不如说其“媚众”。面对中西差距,心理自卑的表现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出现,孩子以能有个洋名沾沾自喜,大人则以住进“洋”楼而求得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