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大战》 与电影分级迷阵
作者:马戎戎(文 / 马戎戎)
“我们组织过一次发行方看片会,很多女同事看到那些场面,都被吓坏了,尖叫的,把头扭过去。”这是中影集团发行放映公司副总经理翁立对斯皮尔伯格新片《世界大战》的印象。
《世界大战》是斯皮尔伯格拍过的最黑暗的宇宙片。1938年,这部电影的原作小说在奥森·威勒斯的电台录制成节目播出时,引起过全城骚动,人们害怕得颤抖、哭泣,逃出家门。几十年后,斯皮尔伯格成功地用1.4亿美元的巨资令所有坐在银幕下的观众再也不记得主演汤姆·克鲁斯于影片上映前一周在埃菲尔铁塔的求婚举动:河流里遍布着残缺的尸体、血红的诡异小树林,树上挂满白雪一般飘飞的死人衣服;一个有三条腿的奇异机器冲着人群开来,数秒之后,人群变为蒸汽。在中国,几经调整之后,《世界大战》的档期被安排在暑期档的后半期:8月25日。
在世界各国,以青少年观众为主的暑期档都是电影赚钱的“黄金时期”。可是这一次,安排在这个档期的《世界大战》的黑暗让中国的发行方犯了难。“你想,我们这些同事是老看片子的,而且是成年人,那小孩子们会怎样呢?美国有分级制,《世界大战》的分级是PG—13,13岁以下的小孩根本不能进电影院。但是我们没有啊。”翁立还记得发生在《星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上映期间的一件事:一个孩子被结尾处烈火燃烧的画面吓坏了,愤怒的家长给电影院打了电话,抗议为什么事先没有任何提示。
出于这个考虑,翁立起草了这样一个告示:“美国影片《世界大战》中有不容易被少儿观众理解的内容、镜头,特别提醒少儿观众在家长的陪同下观看此片。”8月9日,《世界大战》的联合发行方华夏电影公司和中影公司联合向各电影院发出通告,建议在影院门口树立这一告示牌。
然而,翁立没有想到,这一告示竟引起了想象之外的反应。告示发出第二天,华夏电影公司的发行经理刘树森接到了无数的电话。
“都是媒体打来的,问我们这个告示是不是和电影分级制有什么关系。”刘树森有点恼怒地说,“你们可不可以不再报道这件事情?制定分级制不是我们电影公司说了算的。”
显然“民间试水分级制”成了各界对这一告示的第一反应。这种反应的背景是这样的:2003年,编剧王兴东提出电影分级提案后,电影分级的话题一度轰轰烈烈。2004年底,电影局局长童刚曾明确表态,电影分级制将于2005年年底拿出明确方案。但是2005年,一切似乎又归于沉寂。华夏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去年,甚至今年年初这个话题说得还挺多的,但是今年好像不一样了。”
“这只是中影公司和华夏公司的公司行为,我们电影局没有给过任何建议。”电影局宣传放映处处长毛羽否定了中影公司和华夏公司的行为与“试水分级制”的任何联系。他也不能肯定电影分级制是否会如2004年童刚所表态的在2005年年底拿出明确方案,因为:“电影分级制调研进程已经不仅是电影局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很敏感,大家还是不要问了。”
所以,告示发出后,中影公司和华夏公司忽然发现,自己处在一种尴尬情境之下。“试水分级制”之后,“炒作”、“噱头”的指责指向了这两家联合发行公司,而无论是翁立还是刘树森,都没有任何理由来驳斥这一说法。因为这纸告示是否会成为一纸空文,完全取决于未成年人是否由父母陪同,正如翁立所说:“要真有未成年人自己买票去看了,我们也没有办法。我们不可能去查观众的身份证。”两家发行公司开始反复强调这纸告示的定位:“其实这就是发行公司给电影院线的一个友情提示。”而刘树森的反应更为紧张:“我们还是只谈谈电影本身吧,你们千万不要害了中国电影。”■ 世界大战电影分级迷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