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都市新时代
作者:方振宁( 纽约曼哈顿地区巨大沙盘展示 )
21世纪被称为都市的时代,因为都市向人们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场所,文化魅力向上和重新编织使世界都市的竞争进入新的时代,在东京六本木文化社区(Roppongi Hills)森之塔内的森艺术中心,52层空中画廊举办“世界都市展”,也是吸引大众将目光投向城市。
展览主题围绕21世纪都市的创造活动,这些都市包括今日伦敦、巴黎、法兰克福、柏林、芝加哥、纽约、上海和东京。展览会通过巨大的模型、照片和影像向观众展现那些正在发展的城市规模,虽然所有模型中东京的模型规模最大,然而上海则是世界所有城市中发展最快,最受瞩目的都市。
世界都市的活力体现在,以超高层化为自豪的密集的人口,高速交换的信息系统,高效率的工作和消费,然而由于各国历史文化的背景不同,其都市构造也大不相同。那么首先让我们看看展览会是怎样揭示东京的。
东京影像三部曲
“世界都市展”首先从两个关于东京的影像开始,“东京剧场”的基本概念是通过镜头来表现从江户到现代,从河面到头上林立的建筑,从东京湾到都市上空,从一个特别的视点出发,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交错,展现都市东京进入特异的时代,观众可以随着影像的移动体会跃动的都市景观。
( 柏林无限速高速公路住宅 )
超广角剧场——第一部分影像是超广角剧场,通过四张连续的超长银幕,从现在的六本木的同一超广角度,在同一风景上重复再现江户风景、近代景色和现在的景观。这些风景被气候、时间带和季节所左右。
东京的静脉——所谓东京静脉是首都高速公路下的水路,即那些因为架设高速公路之后而再也无法见到天空的都市中的河流。摄影者坐在一条汽船上,随着河流慢慢走,会场用三个银幕连在一起,观众可以同时看到前方和河两边的风景,这样慢慢地在“东京的静脉”里行驶,这是通常看不到的东京的另一个情景,放映时间为11分钟。
( 东京中心地区巨大沙盘
)
东京扫描——这是著名的电影导演押井守执导的最新影像,具有极强的震撼力。运用超高精度影像技术,从空中俯视扫描整个东京,其画面的构成和镜头的移动,就像从一个驾驶高空侦察机的眼睛寻找目标一样,押井守使用的影像语言都是世界最新。
德国线型城市试验
( 世界都市展海报
)
显然德国柏林在无限速高速公路(Autobahn)上建造住宅的计划刺激了森稔,这项计划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即在约600米长的高速公路上建设容纳1758户的复合住宅,1980年开始入住,博得很高人气的理由是生活环境绿化好,离市中心近。这项计划创造了新的城市定居人口,整备了都市交通,这种对住宅和城市道路建设之间必然出现的环境问题作出的大胆尝试,成为现代实验都市的样板。
其实这种住宅构想是从1958年开始,显然是一种线型城市的大胆试验。进入70年代,由于政府的财政困难一时中断计划,柏林市营企业DEGEWO接管了这项计划,由于大家共同努力终于实现。虽然在建设道路用隧道方面企业花费了大约4000万马克,但是政府最终将在公共道路上建设住宅的权利作为补偿下放给市营企业DEGEWO,由于这一决断才使原以为的一个梦想变成现实。
( 芝加哥部分展示
)
这一巨大建设涉及到技术概念,必须考虑居住者在进入或者通过建筑物时,不会由于通过的车辆妨碍人之来往,以此为前提条件,所以采取了隧道和建筑完全分离的设计。无限速高速公路隧道管有两条,是双向通行,隧道的侧面和上面有一米厚的空间,其表面使用了隔音材料。
都市向高处冲动的历史
在中世纪的欧洲,大教堂的尖塔是向空中最初的冲击,在那之后就是15、16世纪的意大利高塔。现代都市因为不同的理由更加憧憬天空。
最先挑战空中的是年轻的美国都市。19世纪末,由于钢铁结构建筑的兴起,都市迅速向高处延伸。1890年在芝加哥高度为60米的大厦不断出现,纽约在20世纪前夜出现百米高的摩天楼,垂直向上的城市纽约有了明朗的形象,从1930年开始不断在纽约出现的300米以上的摩天楼,成为曼哈顿的象征。
上世纪20年代出现用铁和玻璃建造的全新表现的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家的代表密斯·凡·德罗在1922年设计了玻璃摩天楼方案,密斯描绘的透明和轻快的摩天楼建筑,成为20世纪后半叶超高层设计的道标。然而都市摩天楼的竞争,造成街道像沉到山谷下的河流,这也是摩天楼过度竞争给都市生活带来的准悲剧结果。
1935年第一次从欧洲来到纽约的建筑家柯布西耶,看到林立的摩天楼,发出这样的感叹:“曼哈顿太小了。”柯布西耶看到在充满活力的纽约,由于近代技术的进步反而威胁着都市的人性,柯布西耶寻求拯救高层化和垂直城市的方法,那就是应该恢复都市“给亲密的人间有接触的机会”和“绿色开放空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刚刚愈合之后,世界再次燃起建设第一高摩天楼的竞争,在短短的40年间,1972年在曼哈顿诞生了世界贸易中心双塔,高度为419米(然而没想到,它成为恐怖袭击的对象而在2001年9月11日倒下);1974年芝加哥出现了高442米的摩天楼。
20世纪70年代向高度发展的亚洲城市开始抬头,东京新宿区超高层副都心的出现,改变了东京的城市天际线,由于日本多地震,所以没有出现亚洲第一高的摩天楼。1997年,马来西亚出现了世界最高的双子塔,高452米,使得摩天楼的竞争地转移到亚洲。韩国的外国企业协会宣布,在汉城市内将建造高580米,地上130层的世界最高摩天楼——“国际贸易中心”,预定2008年竣工,如果实现,那将超过马来西亚的双子塔。现在上海每年有几十座高层大楼出现,其建设速度让世人瞠目结舌。
当世界的都市以空中为舞台竞相争高时,欧洲的城市却保持沉默。然而上世纪90年代末风向开始转变,在都市展开全球化竞争的今天,没有超高层都市无法生存的主张开始抬头,为了伦敦的复活,有许多都市超高层建筑在同时进行,这不是单纯追求建筑的高度,而是通过高层化来慎重探讨有质量的生活空间。
21世纪,美国、亚洲以及欧洲的都市,将再次开始超高层的步伐。向高度和空中挑战,是一国经济实力的象征,欧洲近期超高层建设的出现,多是由于受亚洲超高层建设的热潮而受到刺激。在2002年威尼斯举办的建筑双年展上,有一个部分专门是摩天楼巨大模型的展示,策展人坦率说了他的想法,由于亚洲在摩天楼方面的建设,让欧洲人感到有一种落伍感,这个展示意在刺激欧洲城市的创造力,21世纪是各国都市以空中为舞台竞相表演的世纪。■ 日本东京都市世界时代摩天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