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柔的良夜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江川澜)
电影《洛伦佐的油》。父母发现儿子洛伦佐日渐衰弱,最后获知是患有一种罕见的病症。夫妻俩一起钻研医学,最终通过他们和医学界的共同努力,世界上找到了一种医治ALD(肾上腺白质退化症)患儿的可靠方法,找到缓释症状的用特殊方法提炼的油。影片有一段话:Life has meaning only in the struggle.Triumph or defeat is in the hands of the God.So let us celebrate the struggle.
前一阵《南方周末》登了一篇文章,说周国平当年主动放弃了对妞妞的治疗,未等命运给妞妞判死刑,所以《妞妞》那本书是死亡之旅,而不是求生之旅。作为一个恶性肿瘤患者,他认为,周国平夫妇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其实大多数人认可周国平的做法,如果跟命运打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要耗尽亲人的心血,增添无尽的痛苦,那么“温柔地走进那个良夜”,并非不人道,虽然迪伦·托马斯说,“不要驯服地走进那个良夜”。
美国科学家卡尔·萨根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走过死阴的幽谷》。他晚年患骨髓细胞癌,在被医生告知只有6个月的存活期时,他并没有特别恐慌,因为骨髓治疗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他和家人首先求助于世界上治疗骨髓疾病最先进的西雅图的胡钦斯医院,检查后决定接受骨髓移植治疗。他妹妹的骨髓正好配对,手术很成功。病愈后他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协助导演拍摄了根据他的小说《接触》改编的同名科幻电影。他谈到这段往事时,特别强调他的康复与家人的支持和作为康乃尔大学的教授和美国作家协会的成员能享受到医疗保险有关,而他不能设想,别人在同样的情况下能否享受到这种福利。几年后,他死于骨髓细胞增生引发的肺炎。
另一个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杰·古尔德也写过一篇谈论自身癌症的文章《我的致命癌症》,40岁时他得了腹部间皮瘤,平均存活期只有8个月。作为杰出的科学家,他知道统计学的含义,这个平均存活的8个月的统计数据分布不会像标准的钟形曲线那么完美,也有可能向存活期长的右端坐标轴倾斜,因此他得出结论,他不一定正好在这个平均存活期内。他的洞察力让他鼓足勇气,积极参与治疗。他的治疗也很成功,他多活了20年。
古尔德对于癌症及其治疗有段精彩的话:最近的热门话题强调,跟诸如癌症的重病抗争时,积极态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个人看法也一样,可是有两点必须注意:首先,我对精神上的镇静和坚持的潜在价值,不抱任何神秘的看法。其次,我们必须坚决对抗态度积极运动不经心引起的残忍——责备无法克服绝望,无法鼓起勇气的人。⋯⋯较能面对难关的人,虽斗志高昂,保持乐观,最后仍然不免一死,他的生命末期虽可能比较好过,但是也不见得死得较有人道。
在疾病的面前,我觉得科学和知识比感情重要。恶性肿瘤在目前能治愈不少,但是对于某些凶险的疾病,强调没有较高生存质量的生存,确实——残忍,当然我也钦佩永不止息的抗争。■ 温柔良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