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暴龙赛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姬十三)
图◎谢峰
人类早已进入用智慧克敌的境界,从此脱离捕食与被捕食的食物链。这种局面让我们沾沾自喜,并抓了许多老虎大象圈养起来,以此标榜自己超越动物界的等级优越感。但是,正如我们所知,有些同志经常在噩梦中被猛兽追赶,如果不幸落水,醒来还会大汗淋漓。据说这是源自史前人类被追食处境的心理阴影,显示出一种鸡犬升天后遗留的劣根性。这种不可摆脱的危机感被好莱坞的大片导演在许多灾难片中进一步放大,让我们意识到原来在现代文明社会也有直接面对超级怪兽的可能性,苦练逃跑能力并不属于杞人忧天。
鉴于这个因素,提出下面这个问题也许并非无厘头:人类的百米冠军能否跑赢一头白垩纪暴龙?这一问题站在宇宙的高度观察人类命运,在时空的交错混乱之后带给我们一种唐突的惊喜。回答这一关公战秦琼式的问题,除了借助电影《侏罗纪公园》系列外,你还可以在一些严肃的生物力学论文中找到更有指导意义的答案。在2002年的一篇《自然》论文中,斯坦福大学的哈钦森分析了暴龙的生理结构后,认为暴龙在加速后只能达到每小时18到40公里。这一结果彻底粉碎了暴龙的神话地位--在此之前,这种重达6吨的史前巨兽被认为可以达到每小时72公里的高速,像《侏罗纪公园》里那样,它们能够高速追逐吉普车。算一下,若暴龙以每小时40公里的最高速跑满百米,也要花上9秒时间,参考牙买加人鲍威尔在6月份跑出9秒77的新的世界百米纪录,我们欣喜地发现,人类的佼佼者若不幸遭遇暴龙,也并非不可一逃。
暴龙的笨拙速度完全是受它的庞大体积所拖累。在今年7月的《实验生物学杂志》的一篇论文中,美国的一位研究者指出,动物在奔跑时,当维持最高速度时,所用的蹬地力量与体重成正比。因此,一个动物的腿部肌肉占体重的比例决定了它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而且,体重越大,这一比例越高。一只普通的狗,腿部肌肉只要达到体重的20%左右,就可以急速奔跑,而一头暴龙若要维持这样的速度,它腿部肌肉要超过身体总重量的80%才行。体重和速度是个两难的命题,所以在后恐龙时代,稍有智商的动物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向轻量级发展,一是容易维持一定的奔跑速度,二来也降低生活成本,不必为了巨大的食物开销而发愁。
在接受了这一结果之后,科学界开始轻视这位昔日的霸王,甚至有研究人员指出,暴龙可能是食腐性动物而非掠食性动物。但哈钦森显得不太愿意落井下石,他声称,该研究对此论辩不造成决定性的佐证,因为“食腐与掠食的二分法是错误的,肉食动物一般既食腐尸,亦逮住机会猎食”。他进一步暗示道,如果被暴龙猎食的也是大型动物,猎物跑得可能也很慢,所以暴龙还是可以猎食的。■ 赛跑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