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错位的补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傅新​)

从8月份开始,上海市为有效化解油价上涨给出租车驾驶员带来的减收,由政府每月向每辆出租车补贴200元。在车价不上调的前提下,这项经济补贴看似合理。但出租汽车公司,如同其他企业,是按市场化模式运营的市场化企业,应该自行应付市场的种种变化、机遇抑或困难、挑战,而不是继续依赖政府。试想,如果油价上涨,政府就向出租车公司提供经济补贴,那么其他因为油价上涨而影响了经济效益、员工收入的企业,那些因为电价上涨、水价上涨而影响了经济效益的企业,是否也都应该获得政府的补贴?从另一个角度看,由政府出钱补贴出租车公司,其实是拿纳税人的钱去补贴一个市场化企业,纳税人会同意吗?

据笔者的专门调查,上海一辆出租车每天要向公司交纳“指标费”400元左右,公司每年能从一辆车那里收取14万元左右,一辆出租车开4年,公司便能收取50多万元。而一辆桑塔纳2000出租车的成本,只不过十几万元。花10多万元的成本就能获取50多万元的收益,这不是暴利是什么?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出租车公司应拿出部分利润补贴司机,而不应该由政府来提供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