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伊森贝赫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贝小戎)

​德伊森贝赫0

欧洲央行前行长、人称“欧元先生”的德伊森贝赫(Willem Duisenberg),7月31日因心脏病发作溺死于他位于法国南部别墅的游泳池,终年70岁。

身材瘦长、满头白发、不停抽烟的德伊森贝赫先生就是欧元的代言人。他从1998年起,做了5年的欧洲央行行长。因而2002年1月,是他主持了一场大规模的货币转换,3亿多欧洲人将他们的法郎、马克、里拉等货币换成了欧元。

作为位于法兰克福的欧洲央行的行长,德伊森贝赫掌管着欧元平稳地走过了不平稳的第一年——欧元兑美元降到很低的水平。2001年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欧洲的银行以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为名,要求调低利率,羽翼未丰的欧洲央行面临信誉上的考验。坚定的德伊森贝赫对此置之不理,要求政府采取重要的也是困难的结构性的改革。他对请求调低利率的官员说:“我听到了,但是不会听从。”后来欧元反弹,到去年兑美元的水平创了纪录。现在欧元由于其稳定性,已经跟美元一样成了很多国家中央银行的储备货币。德国财政大臣汉斯·艾歇尔在柏林对美联社的记者说:“他以他的沉着建立了人们对欧元基本的信任,我们将铭记他的人格和他的成就。”

虽然他在其任期内保持了欧元的稳定性,但是更令人容易记住的不是他的成就,而是他富有争议的政策和一些闪失。他因为说话非常直率而容易惹麻烦。

就连他的任命也引发了一场纷争。在他被提名担任欧洲中央银行行长之前,他已经因担任荷兰财政大臣和荷兰央行行长而远近闻名了。从1982年到1997年,他做了15年的荷兰中央银行行长。德国尤其支持他,视他为对付通货膨胀的行家。但是对他的提名遭到法国的强烈反对,法国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五秒钟先生”——五秒钟是他决定跟随德国的政策需要花费的时间。法国想任命自己央行的行长克鲁得·特里歇(Claude Trichet)。为打破僵局,据说是布莱尔的提议,德伊森贝赫保证他不会做满8年的任期。这一决定后来经常让他处于尴尬的境地——欧洲中央银行每个月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候,经常会有人问他何时辞职。终于,做了5年之后,2003年他宣布辞职,特里歇接任央行行长一职。

2000年10月,他说欧洲央行不会为了扶植欧元而干预货币市场,这话虽然诚实且明智,但此言一出国际上的投资人立即采取行动,欧元和德伊森贝赫的股值剧烈下滑。他有点冤枉地得到了“傻瓜威廉”(Dim Wim)的外号。

欧元趋于稳定之后,德伊森贝赫又面临欧洲人的抱怨,他们说欧元抬高了日常生活的开支,像理发和一杯咖啡的价格。他常果断地顶住政治压力,在非选举的、可以不负责任的欧洲央行,他还是坚持利用欧洲央行每月一次的新闻发布会详细、耐心地解释其政策决定,虽然他许诺的透明度因为不能破坏保守利率确定会上的秘密的规则而打了点折扣。他努力用金融市场专业人士以外的人能理解的语言来说话。在反驳新的货币导致了通货膨胀的言论时,他坚持说他每周在汉堡包和奶昔上的花费,用马克跟用欧元是一样多的。

偶尔还会有人痛批他的妻子格蕾塔,她坦言她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权利。2003年,荷兰政府反对她在持外交护照前往巴勒斯坦时去西岸拜访阿拉法特。德伊森贝赫则坚定地为他妻子辩护。

威廉·德伊森贝赫1935年7月9日出生于荷兰北部的弗里斯兰,成长过程中学会了荷兰语和弗里斯兰语,后来又掌握了法语和英语。50年代毕业于语法学校之后,在格罗宁根大学读经济学,主要是国际经济关系,1961年毕业,他顺理成章地成了凯恩斯主义者,毕业后留校任教,1965年完成了博士论文并出版成书,书名为《裁军的经济后果》。随后他到了纽约,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1970年回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宏观经济学,同时担任荷兰工党的顾问。结果在1973年进入中左的约普·登厄伊尔政府担任财政大臣。

他爱饮酒,爱打高尔夫球,还是美国乡村音乐歌手约翰尼·卡什(Johnny Cash)的忠实歌迷。他获得过很多荣誉,包括荷兰的奥兰治拿骚勋章(Orange-Nassau)和法国的荣誉军团勋章。■ 德伊森贝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