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投在iPod上的播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尚进)
( Podcasting概念的发明人亚当·库里 )
“苹果的iPod绝对是一场‘流行病’,当有识之士试图为iPod的未来思考时,史蒂夫·乔布斯却又开始另辟蹊径了。”这是最新一期《连线》杂志封面故事《10年改变世界》中的诉说。实际上这种另辟蹊径来得非常简单,苹果在7月底将iTunes的版本升级到4.9,新版本仅仅加入了一项播客(Podcasts)目录服务,别看这仅仅是苹果iPod变化的一小步,却对于处在WEB2.0风头浪尖的播客(Podcasts)意义重大。
亚当·库里肯定乐坏了,这位Podcasting概念的发明人,怎么也不会想到iPod会选中他倡导的播客。播客的出现源自Podcasting意译的自助广播,播客就像听收音机一样,让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同时每个收听者又可以自主性地选择。比网络电台更简单,比视频聊天更随意,在播客的世界中充斥着唠嗑与倾诉欲。每一个播客都是一个听众,每一个听众也可以是一个播客。这种有别于传统电台和网络广播的创造性概念,恰恰成为了WEB2.0概念的代表性成就。自从播客的先驱人物,美国MTV电视台的主持人亚当·库里和软件师戴维·温特将RSS与声讯结合起来,播客在美国互联网界一夜之间火爆至极。那些懒得写作在博客上发泄,或者不擅长摄影的图片博客,都找到了自己的表现出口。播客的交互传播模式,很快造就了一群新的声音狂徒。但是当2005年6月全球播客数量超过100万的时候,播客的未来在哪里,曾经是亚当·库里在网络上大声疾呼的问题。
“苹果给播客提供了一把降落伞”,《个人电脑》的网络版写道,“苹果的iTunes网上音乐商店那3000项播客内容,一夜之间颠覆了版权商业经济给播客的枷锁。”实际上播客如同早年的MP3音乐下载一样,长期以来始终处于半地下状态,根本无从谈及商业化,而苹果挟持全球销售过亿的iPod随身听,将半地下的播客拽到了iTunes网上音乐商店来镀金。在iTunes上推出播客服务的第二天,全球的iPod用户就已经订购下载超过了100万次,以至于乔布斯自己都兴奋不已,让苹果自己也开办一个名为“周二新音乐”的播客频道来加一把火。
“苹果的iTunes 4.9版本很有可能成为2005年度最佳软件,尽管其只是一个小小的升级版本。”最大的软件下载奶牛基地评论认为,“苹果的iTunes 4.9简化了播客的传播过程,播客文化的无所顾忌,与苹果的特立独行气质组合,很有可能创造出更怪异的网络文化”。尽管有一些死硬派的播客认为,苹果给播客这项草根事业引入商业因素,无疑将冲淡播客原有的反叛创造精神,著名原创播客托德·科克伦(Todd Cochrane)对此很是担心,他担心苹果的“白色耳机效应”会重现在播客上。因为iPod的成功太强大了,几乎彻底改变了街头上出现的耳机颜色,尽管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些白色耳机连接的便携播放设备究竟是不是iPod。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充斥着从众者和跟风者,好像换上一副白色耳机就是iPod一样。
在史蒂夫·乔布斯看来,播客的汹涌让他又感受到上世纪60年代的无线电行热。播客借助苹果iPod的潮流登上大雅之堂,让所有的市场调研机构都开始重新预测未来,Forrester研究所第一时间更新预测道:“到2010年,全球收听卫星广播的家庭将从2004年的500万增长到1个亿,而播客将成为未来声音文化中最多元的载体,2010年播客的数量有可能超过5000万人。”面对苹果对播客的扶持,主流传媒公司也不得不正视播客的商业冲击力。不要再重蹈对待MP3版权的覆辙,已经成为迪斯尼、《新闻周刊》和美国国家公共无线电台都是提供播客服务的借口。美国商业评论杂志《Bizreport》在最新一期特别关注播客的商业变化,“美国的84万播客充满草根色彩,而ABC、NBC、ESPN这些全球传媒巨头都瞪大眼睛紧盯苹果给播客的变化。”
于是在WEB2.0的理论界,苹果播客与传媒播客,一下子让播客形成了两极分化。不论美国前副总统候选人约翰·爱德华兹与其妻子的“炉边谈话”,还是终结者施瓦辛格的“每周加州州长对话”,这些由传媒集团主导的播客更“精英化”。而这恰恰与播客的草根本性不同,这时候苹果的iPod随身听却成为最有分量的砝码,因为iPod有数以亿计的固定听众,这些散布在全球的老百姓,到底是选择精英们侃大山,还是听草根的能量释放,无疑成为苹果来决定的民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