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

作者:薛巍

(文 / 薛巍)

​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0( 2005年7月26日上午,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第一天。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左四)会见各团团长 )

7月26日上午9时,朝鲜半岛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开始举行。开幕式实况通过电视向全世界直播。六个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朝鲜、韩国、日本和俄罗斯。前三轮会谈始于2003年,2004年6月第三轮无果而终。13个月之后,在韩国答应向朝鲜提供50万吨粮食和每年2000兆瓦的电力援助之后,朝鲜同意重返六方会谈。

2005年2月10日,朝鲜宣布拥有了核武器。美国一些官员打算将朝鲜核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或者使用其他强制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次重启六方会谈,朝鲜和美国都显示出愿意更加灵活地进行谈判。会议前就传出了不少积极信号。

信号之一:朝鲜近来表示,朝鲜半岛的无核化是已故领导人金日成生前的愿望,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朝方为达成协议而释放的善意信号。

信号之二:朝方同意第四轮会谈的目标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同时要求美方正式承认朝鲜为主权国家,承诺不入侵朝鲜。朝鲜22日表示,打破朝核问题僵局的途径在于美国与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签署新的和平协议来取代50年前签署的停火协议。《洛杉矶时报》认为,这表明,朝鲜的确是想推动六方会谈而不是为会谈设置障碍。

信号之三:美方表示可以先搁置引发核危机的浓缩铀问题,说朝鲜是否在浓缩可以制造武器的等级的铀可以日后再谈。曾经表示不会提供“胡萝卜”的美国又表示支持韩国增加对朝鲜的电力援助。

信号之四:美国代表团团长、美国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希尔与朝方代表金桂冠首次一对一会晤,打破美国历来坚持的多方框架内谈判、不与朝方单独接触的底线,而且选择在会谈开始前一天举行。这也是美国首次安排由希尔做代表团团长,他曾经帮助达成巴尔干地区的代顿和平协议。

信号之五:前三轮会谈的时间限制在3天(2003年8月27〜29日,2004年2月25〜28日,2004年6月23〜26日),而且在会谈一开始就把最棘手的问题摆到台面上,而本轮会谈没有时间限制,各方代表将在北京愿意谈多久就谈多久。而且各方同意先从相对容易达成妥协的突破点着手,为会谈构建一个良好平台。以前的会议都是用数小时的时间朗读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没有多少时间是在反复磋商,这次事先准备好的发言会减少。

希尔说:“我相信如果我们全都同意我们要去什么地方、最后一步是什么,我们就能勾画出中间步骤该如何实施。”他将谈判比喻为将石头推向陡峭的山峰,说与会各国如果想避免拖延的话,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全部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一切都是问题,问题没有全部解决之前就等于什么问题都没解决。”

日本政府提出把人质问题列入最新一轮六方会谈,但遭到朝鲜、韩国和中国反对。  2002年一次首脑会议上,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证实,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13名日本人被带到朝鲜。其中5人已经偕同他们在朝生育的子女返回日本。按照朝鲜方面的说法,其余8人已死亡。在日本国内,人质问题易令民众情绪激动,转而向政府施加压力。朝鲜方面说,佐纪惠1994年自缢身亡。然而,日本方面称,朝方归还的尸骨经过脱氧核糖核酸(DNA)遗传基因鉴定,确认并非佐纪惠本人,另外7人的遗骸也被“调包”。“我们的忍耐已经到达极限,”佐纪横太21日说,“如果人质问题不能通过六方会谈解决,日本政府必须对朝鲜实施经济制裁。”归还遗骸后,朝方认为人质问题已经画上句号,坚决反对日本借六方会谈重提旧事,并拒绝与日本就这一问题展开双边谈判。

会谈进行到周日的时候,中国提交了第二份联合声明草案。谈判的焦点是,朝鲜要求和平使用核能技术以弥补能源上的不足,而美国担心容许朝鲜开展任何形式的核能项目都会转向制造核武器。周六,正在老挝首都万象参加东盟论坛的朝鲜外相白南舜说,如果朝核问题能够顺利解决、美国从韩国撤出核武器(美国声明,他们在韩国没有核武器),朝鲜愿意重新加入核不扩散条约,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韩国代表团提出,共同声明中应把“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的原则作为前提,按照各方协调后达成的措施加以落实,以体现同时行动的原则。■ 第四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