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的七剑(346)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孟静 郭娜)

​徐克的七剑(346)0( 为进入《七剑》拍摄现场,王勇等了四年,徐克等了两年,张鑫焱等了十几年 )

7月23日晚,一台名为“七剑之夜”的晚会在湖南省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这个只有赠票的晚会是湖南卫视第一次承办的电影首映晚会,却不是电影首映第一次上电视。在此之前,张艺谋已经为他的电影祭出过这一招。可以预见的是,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无极之夜”、“千里走单骑之夜”和“赤壁之夜”轮番上阵。“七剑之夜”的总导演王琴说,这个晚会的一切内容都是为电影服务的,舞蹈是根据电影音乐编排,表演者全是戏中主角,反正《七剑》有九个主角,每人一小段就足以撑起整台晚会。可以看得出演员们都使了吃奶的力气,不断地提醒观众:“大家要去买票看《七剑》啊!”甄子丹、孙红雷秀出了珍藏多年的钢琴和霹雳舞;张静初打出亲情牌,为了拍《七剑》外婆去世她也没回家,对着大屏幕上的家人她泪眼汪汪。就连徐克自己,也开口和罗大佑合唱《沧海一声笑》,纪念故去的黄。

电影界有个惯例是,一个导演如果连续三部电影赔钱,投资方就不太敢找他拍戏了。2001年的《蜀山传》和2003年的《散打》都是徐克尝试突破的作品,一个注重特技,一个强调功夫,可是票房都失利了。《七剑》是他的最后一搏,而且这个代价是如此巨大。总制片人马中骏给出的数字是:《七剑》电影的预算是1200万美元,目前超支了100多万。一旦有失,万劫不复。

《七剑》由来

拍电视剧《七剑下天山》的制片人王勇说:“我接触这个本子的时间是四年,徐导是两年,但是有一个人,是十几年。”这个人就是《少林寺》的导演张鑫炎,他从1989年拍完《黄河大侠》后就一直在弄这个剧本。上世纪60年代,张鑫炎与金庸、梁羽生同为长城电影公司的同事,他与梁的私交甚好。张鑫炎也是最早拍梁羽生电影的人,他拍过《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和《侠骨丹心》,其中《云海玉弓缘》中,他第一次发明了“威亚”(吊钢丝),第一次有了武术指导这个名词,那个武术指导叫刘家良,也是这次《七剑》中“傅青主”的扮演者。

张鑫炎凭着和梁羽生的私交,在五六年前买下了《七剑下天山》的版权,那时他的野心不大,只想拍个电视剧过瘾。当时银都公司看了本子,决定选用其前传《塞外奇侠传》,那时他心目中“杨云骢”的人选是自己发掘的李连杰,当年也正是他把李连杰介绍给徐克,才有了《黄飞鸿》系列。张鑫炎拿到了500万美元的投资(在那时可算巨资),兴冲冲地到新疆选景,没料想“9·11”突然发生,因为《七剑》中涉及很多民族问题,于是全体人马撤了。接下来的两年中,张鑫炎总和好友徐克说起这个梦想,徐克也不遗余力地帮他。在探讨的过程中,徐克的兴趣越来越大,因为理念不合,他离开了《头文字D》。

​徐克的七剑(346)1( 接近三小时长的《七剑》头绪真多 )

本来只打算投资拍部电视剧的马中骏听说徐克有意加盟的消息是“又惊又喜”,向来只拍电视剧的他也明白,仅凭一部电视剧是绝不可能满足徐克的。这时徐克问他:“什么企业成长得最快?”然后徐自问自答:“智性的企业。”他指的是IT及相关产业,徐克举例说,做《海底总动员》的公司,迪斯尼的未来支撑主要靠它,利润是成百倍地增长,用智慧创造财富的企业是21世纪最有成长空间的企业。马中骏说:“以前我们拍完电视剧就完了,最多再做个宣传品。可美国的公司不是,他们的票房只占1/3,网络游戏等相关产品又占1/3,最大的一块,约40%来自于授权。”

徐克决定加盟了,新问题也出现了。一直在张罗此事的张鑫炎怎么办?张鑫炎认为,他和徐克的武侠情怀完全不同,即使是一个拍电影,另一个搞电视剧,也会产生分歧。江湖上只能有一个大佬,张鑫炎决定只帮忙不署名,也不拿报酬。对外就说他年纪大了,身体不行,这也是实话,毕竟他已经70多岁了。张鑫炎在其中起的作用是牵线人,出于对他的信任,梁羽生对影视改编完全放手。

​徐克的七剑(346)2

和张鑫炎相反,徐克的最爱是金庸,对梁羽生的兴趣只是普通。徐克真正感兴趣的是“七剑”概念,他甚至亲自设计这七把剑的形状,为它们赋予名字和生命,每把剑他都写了详细的性格、使用方法和意义的描述,加上电影效果图,他为“七剑”画了上千张草图。像书中原本的“游龙剑”被他改名为“由龙”,大概有剑随心动的意思,其他的如青干、天瀑、舍神、竞星、日月等剑,全是他凭空虚构的。“七剑”被制成了礼品盒,马中骏期待着如果《七剑》能像《哈利·波特》那样没完没了地拍下去,他们也像卖《哈利·波特》的斗篷那样卖这七把剑,至于它们现在的功用,主要是吸引网络游戏玩家。

在《七剑》为媒体举办的看片会后,男记者表示徐克的功夫巧思还在,女记者则说里面的人物和感情太过苍白,场面太血腥。可能是为了与张艺谋、李安区别开,整个片子的色彩是十分低沉的。演员张静初说:“我刚拿到戏服还以为是群众演员穿的,全是灰的,灰蓝、灰红、灰黑。我怎么也穿不上那些衣服,实在太肥大了。”掩盖了她所有的女性特征,杨采妮也是同样的命运,她在戏中是个挑粪的,不但不能化妆,开拍前徐克还要对化妆师说:“你再去给她脸上抹点灰。”这样出来的效果每个人都是灰扑扑的中世纪武士,再加上用真的金属铸成的剑,招式也完全失去了《新龙门客栈》中的轻灵飘逸。徐克自己也说,每次陆毅举起“舍神剑”,不是剑随人走,而是人随剑走。陆毅这把还不是最重的,最重的“由龙”由惟一会功夫的甄子丹挥舞,他也要使出全身力气。

徐克本来打算按照梁羽生的原著拍,后来发现要交待的背景太多。可是现在的影片仍然让观众觉得头绪太多,一部接近三小时的电影,光交待“七剑”的来历就够嗦了,七个主角的戏份十分平均,每个人只有一小段,只有孙红雷饰演的大反派风火连城是惟一出彩的角色,因为就他一个反派,他的光芒太盛,与其他演员十分不和谐。“七剑之夜”晚会上孙红雷也充分展示了他的霸气,主持、唱歌、跳舞样样皆能,成了绝对男主角。

《七剑》的风险

​徐克的七剑(346)4( 张艺谋以电影《英雄》证实他“也是中国武侠片的影迷” )

在马中骏的计划中,《七剑》电影拍6部,每部投资1200万美元,类似于《星战》系列,甄子丹也说,他的角色好像“黑武士”,从正变邪;电视剧每集100万,先拍38集,效果好的话,再拍后30集。马中骏也承认,万一电影票房失利,计划肯定要随之调整。除了影视投资,《七剑》还包括七八千万人民币的网络游戏与动漫,是与香港特区公司和韩国公司合作,这块也是马中骏预期收益最高的部分。他们会在民间搞选拔赛,挑选出七个网游高手作为网络“七剑”。马中骏以“七剑之夜”为例,和《十面埋伏》的首映晚会做比较,“七剑之夜”花了七八百万元制作费,先在各城市地面频道播出,再上星,比起《十面埋伏》只在电影频道播出了两遍,马中骏认为,《七剑》晚会的广度会更大。

说实话,为了这个概念他们没少花心思,徐克称自己的新作是“实况武侠”,马中骏则说它叫“新古典主义”。形式和内容哪个更重要?对于一个商业大片,要考虑的因素可能太多。比如,徐克剪彩片的第一版是四个小时,然后是三个小时、两小时50分、两小时40分直至两小时,徐克是不忍割爱,中影公司认为两小时才是最适合时间。在观看了两小时的版本后,马中骏发现张静初那条线被剪掉了,“这就意味着它会变成一般的武侠片,和《七武士》没什么区别”。在徐克的初衷里,既要表现每把剑都有自己的心结,必须合力才能成功,又要体现人性与兽性的交战。正因为如此,马中骏的朋友们在看过片子后也评价说“线索太多”。

可能《七剑》像近几年的武侠大片一样,更适合西方人的口味。威尼斯电影节主席就称赞它是“有质感、奇异的电影,史诗般的武侠巨制”。并选定它作为开幕影片。但是在中国人看来,它过于西化。首先,电影和原著关系不大,反而是借用了黑泽明的《七武士》的构思,以弱胜强,武士与村长女儿的感情纠葛都来自于黑泽明,这样显然很讨日本片商的欢喜;为了开发韩国市场,选择了金素妍扮演“绿珠”这个原本不存在的人物,并且把“楚昭南”也设计为高丽人,让甄子丹讲韩语,有媒体认为,金素妍这个人物很像花瓶,没有存在的必要;电影中人物南腔北调,就像我们初次看到周润发、杨紫琼讲的普通话一样,杨采妮的香港普通话,孙红雷的东北话,再加上甄子丹蹩脚的韩语,中国观众可能不适应,对国外观众却不会有任何影响。毕竟对一部大片来说,国内市场只是很小的部分,马中骏告诉记者:“日本和韩国的片商看完电影后都做了十分乐观的估计,预计日本票房有15亿〜18亿日元,韩国有两千万美元。他还打算在威尼斯电影节之后,用《七剑》打开欧洲市场。不过这也不能说明他不重视国内市场,徐克的夫人施南生曾经劝马中骏,在威尼斯得奖后再上国内的十月档,这也是许多电影惯用的路数,但他坚持认为,学生是观影主力,十月是旅游的季节,如果再拖延到圣诞,就会和张艺谋、陈凯歌硬拼,所以一定要在国内首映。

马中骏坦承,公司所有的力量现在都集中在《七剑》上。至于《七剑》的风险,他却认为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在新疆拍摄时,剧组经历了地表七八十摄氏度的酷热,也有过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严寒,演员用的厕所都因为寒冷而不能使用,电影和电视剧纷纷超支,“最大的风险是能不能如期拍完,现在电视剧卖给央视,已经不存在风险。”他说,“电影的海外发行也不错。”■

​徐克的七剑(346)6( 李安在《卧虎藏龙》上的成功,被归为“儒家资本主义”的文化成果 )

武侠电影的现实江湖

2001年3月18日,星期日,《卧虎藏龙》的北美票房突破了1亿美元门槛,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超过1亿美元票房的外语片诞生,此时,距离第73届奥斯卡颁奖还有一周。此前的纪录由罗伯特·贝尼尼的《美丽人生》保持,最终成绩是5760万美元。而《卧虎藏龙》的最终成绩是2.05亿美元。

​徐克的七剑(346)7( 李安说:“奥斯卡是秀,我要全力以赴” )

负责发行《卧虎藏龙》的索尼电影公司副总裁迈克尔·贝克表示,以他的家乡得克萨斯州的克尔维里为例,过去从来没有一部外语片在这个偏僻地区的小影院上映,而《卧虎藏龙》却打破了这个纪录。他认为,如果该片没有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这种盛况就不会发生。

2000年10月9日,《纽约时报》的一篇影评说出了西方观众痴迷于这部片子的原因:“李安用这种常使银幕充满能量和运动的体裁,创造出一种宁静的表面,从而展现武侠片通常没有的一种新景象和精神。表演者们飞檐走壁,轻得像在空中飞舞的秋叶。李安已经找到了甚至能使动作片带有诗意和精神意义的途径。”

​徐克的七剑(346)8( 施南生 )

在西方观众看来,这是一部摆脱了地心引力的玄妙电影。一个充满弗洛伊德情愫的故事,被东方手段重新讲述。

2001年3月,《纽约时报》在特别为奥斯卡开辟的专栏中,大幅刊登了李安的专访。报道指出,《卧虎藏龙》在香港只卖出200万元,在内地130万元,远远落后美国的《碟中谍Ⅱ》。两岸三地,只有李安故乡台湾地区市场反应热烈。

《卧虎藏龙》哪里不同?

作为武侠电影的“名门正派”,徐克对《卧虎藏龙》的看法还有些意味。

2004年初,被国内媒体问到“怎么看《卧虎藏龙》”时,徐克有一段有趣回答,他说:“李安很成功,《卧虎藏龙》完完全全是他喜欢的那种武侠。我曾经问李安,周润发不像武林好汉嘛。李安回答说,周润发演的那个人就是我,我就是那种闷闷的人。然后我就问,你的爱情是不是影片中周润发这样的。他就说是的。李安这个人就是这么闷,他完完全全把这种感觉拍出来了。有一次香港特首请香港电影人吃饭,座中有周润发,有人问周润发,‘《卧虎藏龙》里你到底是喜欢章子怡还是杨紫琼?’周润发没有说,就是笑。于是我说:李慕白不喜欢女人,喜欢男人。众人就大吃一惊,我说:这么一把珍贵的宝剑,两个女人为了它拼命地抢来抢去,结果他随随便便却送给一个糟老头子。他跟杨紫琼啊,那么多年了都没有结婚,两个人年纪都不小了,又没有结婚,干吗那么困难,搞不懂了。”

其后他正色道:“李安的《卧虎藏龙》是个很传统的武侠片,惟一的超越是它在武侠片里首次把一个女性刻画得那么鲜活、那么圆满。”

当被问到如何看《卧虎藏龙》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徐克说:“我知道李安他们是想以亚洲市场为主的,连他们也没有想到市场会在国外。没有一个电影人在拍戏时会给自己预设以哪里的观众为对象。对他们来说也是个很妙的现象,他们绝不想放弃中国人的市场,去拍一部给外国人看的电影。当然,讨好外国人的因素是有的,李安自己也承认,比如像电影里杨紫琼和周润发那样的关系在传统的中国武侠片里是没有的,在电影里他运用了一些西方的手段,把浪漫等一些元素放到了中国传统的武侠世界中去,让西方人看懂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但我理解是因为这部电影本钱大的缘故,他们想打开外国市场,一做推广,才发现欧美的市场比亚洲好得多,无心插柳柳成荫。”

所谓“本钱大”,是《卧虎藏龙》在武侠电影史上最令人望尘莫及的原因之一。2001年暑期上映的徐克魔幻武侠集大成之作《蜀山传》投资大制作到8000万港币,此前常规港产武侠片的投资是2000万港币,而《卧虎藏龙》1999年的投资是1500万美元。

尽管如此,在600人庞大剧组转战南北的过程中资金还是显得捉襟见肘。李安找马友友和谭盾时都说了一句:“我们没钱。”

《卧虎藏龙》还遇对了发行方,索尼公司摸准了奥斯卡的脉门,一开始便把《卧虎藏龙》定位为奥斯卡级大制作。影片从前一年10月上档到公关策略全部指向奥斯卡评委。李安说:“奥斯卡是秀,我要全力以赴。”

在好莱坞从制片到评奖这条完整的工业链条上,《卧虎藏龙》成了票房和奥斯卡互为因果的成功案例。李安的成功也被很多人归结为台湾“儒家资本主义”文化的成果。

每个男孩都有一个武侠梦

2002年8月,《时代周刊》专访了《英雄》封镜后的张艺谋。当被问到“拍这部电影是否让你感到有《卧虎藏龙》的压力”时,张艺谋说:“首先,我对李安能把这部电影拍得如此成功深表敬意,我喜欢《卧虎藏龙》,这部电影的成功使全世界都对中国电影和中国功夫发生了浓厚兴趣。但我也认为我们不会因为谁拍了一部成功电影而使自己有深深的压力感。每个人的想象力是不同的,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审美标准以及对剧情激情的把握。跟李安一样,我也是中国功夫片的影迷,我从孩提时就开始看,看这类电影乐此不疲,我十分认可李安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述的观点‘每个男导演的梦想都是拍摄一部功夫片’,这也是我孩提时期的愿望。”

据说《英雄》构思诞生于2000年的一天晚上,张艺谋、李冯和《英雄》编剧之一王斌转悠到团结湖附近的一家豆浆店,又谈起了“刺秦”。说着说着张艺谋恍然大悟:“咱们自己编的故事就行呀!”此后三人经过反复讨论完成了剧本初创。据李冯说:“所有的故事框架,包括很多情节,都是张导想出来的。”

除了借武侠的新瓶装自己的旧酒、用足了章子怡的狠劲、找谭盾做音乐,《卧虎藏龙》和《英雄》还有一个共同的制片人。13岁踏入电影业的江志强早年跟随做电影发行人的父亲去了丹麦,买下了从惊险片到色情电影无所不包的各种影片。后来成了亚洲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独立影片发行人之一。《卧虎藏龙》的发行成功,使江志强成为亚洲最成功的制片人。多年来,江志强与张伟平一直互称“好友”,张艺谋电影发行始终维持江主外张主内。

有了《卧虎藏龙》的探底,江志强把《英雄》的制作预算增加了一倍,至3000万美元。索尼原打算借《英雄》再创《卧虎藏龙》的佳绩,但米拉麦克斯最后夺得《英雄》。“米拉麦克斯更积极,而且和李连杰的关系不错”,江志强说。

李连杰这次没有错失良机,他的官方网站上还有一段动情的故事讲述为何当初未能接拍《卧虎藏龙》。1989年他和利智在《龙在天涯》片场第一次相遇,马上强烈地爱上对方。有一天李连杰对利智说:“我们先不要急着做任何事,我的意思是,如果从现在起到十年后,我们对彼此的感觉依旧不变,我想我们就应当结婚。”利智回答:“好吧,如果你那时再问我,我保证我的回答一定是愿意。”李连杰又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再对你承诺一件事。如果我们决定一起共组家庭,我会暂时停下我的工作,从你怀孕的第一个月,我向你保证,那几个月我不会拍电影,直到小孩出生为止,我会一直待在你身边。这是一个男人的承诺。”1999年,他们开始筹备婚礼,刚巧,利智“有喜”了。为了保守承诺,李连杰推掉了《卧虎藏龙》。据说,在开拍《致命罗密欧》之前,他有12个月没拍任何电影,专门在家里陪妻子。不过紧跟着这段动人故事,马上有网友发表评论说:“李连杰没演李慕白,不是利智的造化,而是《卧虎藏龙》的造化。”

李连杰在《英雄》中的表演中规中矩,以往在徐克电影中发挥的喜剧能力完全搁置。尽管取名做《英雄》,但人并非张艺谋故事的核心。电影更像一部宏大叙事的革命样板史诗,几大高手抛头颅洒热血全心全意为天下。徐克电影中,武是超脱体制束缚的能量,也是催化欲望的心魔,侠是那些体制外探索自由边界的血肉之躯,有着喷薄而出的爱恨情仇。到了《卧虎藏龙》,侠义精神少了匡扶正义的大道,多了水墨格调的文人雅趣,俞秀莲一句“无论如何,真诚地对待自己”就概括了全片主旨。到了《英雄》,侠义从反叛被招安,但导演试图重新解释侠义精神的努力并未使观众信服。倒是张伟平控制盗版和媒体炒作的一系列原创手法,给中国电影留下了里程碑。

对于《英雄》,徐克有一番评价:“我自己不太喜欢《英雄》的故事内容,因为它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但《英雄》的画面感发展得很有趣,从武打层面看,如果使用那么多技术的话,应该比它在电影里呈现的东西有超越。它还是停留在过去的一些形式上面,这是我的个人看法。”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缘故,徐克把《七剑》做成了色调灰暗的“古代侠客生活纪录片”。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贾磊磊在电影审查时看了全片,他高度评价了徐克这次的全新探索,他说:“徐克从来就不是一个跟在历史的巨流后面的追随者,而是一个力图站在电影的历史前列、引领时代的电影作者。”

贾磊磊认为:“《七剑》是徐克在朝着一个与《英雄》、《十面埋伏》这些武侠电影完全相反方向寻找自己的历史地位。这就是说徐克彻底远离那种通过表面的影像魅力来建构所谓‘视觉盛宴’的美学道路,同时他也放弃了自己在《蜀山传》里面那种对数字技术的痴迷。《七剑》以一种近似于实战的武术技击动作把曾经被张艺谋所改变的中国武侠电影的动作美学又重新改变回来,使武侠电影又回到了李小龙、张彻、胡金铨、刘家良所崇尚的‘技击武侠’的历史传统之上。■

(感谢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李道新副教授对本文的帮助)

专访施南生:没人问我们徐克为什么去好莱坞

1977年,26岁的徐克从美国学成返港。从“无线”转到“佳视”,结识了当时任电视台高层的施南生。1981年,徐克凭借《鬼马智多星》在影坛打响名堂,并与施南生登记结婚。1984年,徐克夫妇成立“电影工作室”,总裁施南生小姐这样介绍夫妇分工:“徐导做只有他一个人能做的事,属于艺术家的事情。我做的就是满大街人都做的事情,拍电影以外的事情,融资、合约、发行、宣传⋯⋯”

生活里,施南生称先生“徐老爷”。施南生普通话很悦耳,在香港商业电台接替主持政论节目《茶杯里的风波》,她带着点北京腔儿告诉记者:“徐克是我老爷,工作上我说服不了他,都是我听他的。”

在张艾嘉眼中,施南生是少有的能把事业、家庭、朋友、亲人都处理得很好的女人。在动荡的港台电影圈,施南生与林青霞等多位明星和制作人保持着密友关系。包括张国荣和梅艳芳的身后事也是由她一手打理。

除了香港电影工作室有限公司总裁,她的职业履历还包括:香港寰亚电影有限公司前任副总裁,香港东方娱乐集团资深顾问。寰亚任职期间监制出品了《无间道》。7月21日,《七剑》首映巡礼正在全国马不停蹄地一站站展开,记者专访了在香港的施南生。

三联生活周刊: 《七剑》的海外销售状况怎么样?

施南生:去年11月我们参加了美国每年最大的电影交易会AFM。当时片子还没有完成,为了在交易会上引人注目,我们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制作了拍摄日记,现场安排了动作演员的剑术表演,专门做了一本羊皮书介绍电影,突出古代新疆的味道。还特制了7个2米高的三维海报,看起来就像7个人在打斗,突出《七剑》的主题。欧洲的全部卖光了,意大利片商知道我们去,没看片子第一个就订了。

三联生活周刊:北美市场销售怎么样?

施南生:北美和欧洲的交易习惯不大一样,通常要在片子完成,给发行商看过完整版本后才能谈销售。

三联生活周刊:你怎么看《卧虎藏龙》和《英雄》取得的成功?

施南生:《卧虎藏龙》是史无前例的,一个成功的电影是需要多方面机缘的。《卧虎藏龙》不只是武打的成功,也是跨文化交流的成功。李安导演很懂得怎样拍言情电影。我想《卧虎藏龙》最大的成功在于开创了对西方观众说武侠电影的方式,但这并非惟一的方式。

《英雄》最大的意义是证明中国国产电影票房可以过亿,中国电影同样可以运用最好的技术。但我想每个导演都有自己不同的追求,徐克是很中国的一个人,他用自己的方式讲故事,他是很重于自己的艺术家。

三联生活周刊:当初徐克导演去好莱坞的初衷是什么?

施南生:没有人问过我们这个,我正要给你讲。80年代徐克很多电影出去后,海外很多人就来找他。以前香港制作一部电影需要三四个月周期,徐克同时又做监制,所以没有办法接海外的约。约徐克的人中间就有尚格·云顿,他每年有两三次经过香港,总要有一个晚上空出来,专门为与他吃顿饭。后来他说:“你不去美国,我就把美国带来。”到了1996年,他找了投资,真的把从剧本到制作班底的全套都弄好了,徐克于是就去了好莱坞帮他拍这部电影。后来因为他个人的一些原因,片子遇到一些问题。做后期时候,有一天他带了很多礼物来,跟我们说再合作一部,而且又弄了一个剧本和投资。我们都是朋友,所以就又拍了一部。但我们家在香港,也不是特别喜欢住在美国,所以拍完了这两部电影也就回来了。

三联生活周刊:这次为什么选择了没有电影制作经验的文联音像合作呢?

施南生:本来是张鑫炎导演在帮文联音像做这个电视剧,我们和张导是朋友,张导就请徐克帮忙做幕后顾问,剧本弄了差不多两年。后来徐克觉得引出了一些他的创作想法,觉得可以拍电影,电视剧是文联音像投的,电影也就自然还有他们做投资方了。后来我又找了香港东方娱乐和韩国的一家公司。

三联生活周刊:有评价认为电影的篇幅偏长,你的感觉呢?

施南生:我得到最多的评价就是关于片长的。目前这个版本是2小时27分钟的,徐克最满意。片商说如果可以做2小时15分,每天还能多放一场。试过2小时的,那就只剩下了打戏。很多国外朋友和电影专栏作者希望我们剪3小时的,觉得更过瘾。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香港电影圈的资深人士,你怎样评价徐克导演?

施南生:第一,徐克是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拍到现在,给香港电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第二,80〜90年代,徐克作品内容上有足够的谈论性和艺术性,成为推动华语电影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力量。第三,徐克有很强的Regeneration(新瓶装旧酒)能力,懂得怎样给电影和幕前幕后的电影工作者注入新生命。比如他让程小东做导演,让林青霞反串东方不败。第四,他给华语电影带来了丰富的片种。当初我们做《英雄本色》的时候,正是丑男戏剧当道的时候,大家都说没人要看那些俊男。我们拍《倩女幽魂》的时候,人人都说我们疯了。徐克从来不畏惧不懂的东西,他喜欢科技,电影也懂,武术也懂,历史也懂,文学也懂,电脑也懂⋯⋯有兴趣的都要拿来尝试。还有,他特别擅长利用资源。■

《七剑》人物谱

七把剑是晦明禅师在天山上,经过七个不同剑的境界,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

莫问是乌黑的。它的感觉是剑气、剑风能伤人,如气枪。

使用者:傅青主。傅青主是七剑中“智慧”的象征,他是七剑的精神领袖。历史上的傅青主名叫傅山,是著名的思想家。

扮演者:刘家良

七剑中最亮的一把剑,并且会越打越明亮耀眼。

使用者:穆郎。一个只有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在武庄遇上刘郁芳,让他朦胧间产生了初恋的感觉。原书中的第一男主角,大号凌未风。

扮演者:周群达

是晦明大师到天山的第一把剑,目的是开山劈石,重建新生。

使用者:韩志邦。虽然他也像武元英般是武庄“天地会”重点培养的第二梯队,但他只想当个老老实实的牧马人。

扮演者:陆毅

剑柄扎有钢丝剑絮,絮尾有铁珠。剑是用来攻击防守,剑絮亦是用来攻击和防守。

使用者:辛龙子。一个性情古怪的人,有着一段谜一样的过去。

扮演者:戴立吾

金铜制成,有点红红的颜色。宝剑太锋利有力了,因此它打断别人的剑时,会产生很大的震荡。

使用者:楚昭南。楚昭南确实具有大师兄锋芒毕露的领袖作风,是“七剑”中代表“进攻”的人物。原书中楚是头号反派,晦明的大弟子,电影中他是正面人物。

扮演者:甄子丹

青干是晦明大师打的最后一把剑,剑以陨石炼成。

使用者:杨云骢。他跟楚昭南恰恰是两个极端,实际上是维系“七剑”的隐性核心。

扮演者:黎明

晦明大师灵光顿闪,明白“舍神”乃野性未驯,他回山打破“舍神”的形式,将百剑熔化,打成“天瀑”。

使用者:武元英。冒死要救走被武庄中人视为奸细的傅青主,这是对傅青主一种激动的报恩行为,却因此让她得到机遇而成为“天山七剑”之一。书中的武元英是个男人,而且是个小孩子,武琼瑶的弟弟。

扮演者:杨采妮 大导演十面埋伏蜀山传卧虎藏龙施南生傅青主古装剧徐克张鑫炎中国电视剧武侠片中国电影李安电影爱情电影七剑武侠剧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