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竞购罗孚大不列颠土地上的中国内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郇丽)
( 罗孚作为目前惟一能够代表英国的象征性产品,一直与劳斯莱斯和宾利齐名 )
7月22日,经过两家中国企业之间的“点球决胜”,历时多时的英国“百年老厂”罗孚竞购战结束。诞生于1947年,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商南京汽车集团成功竞购罗孚破产资产。
以制造出我国第一辆轻型载货汽车跃进牌汽车成名的南汽集团,能够在与上海汽车集团的竞争中胜出,这个结果让不少行家大跌眼镜,汽车市场分析师钟师告诉记者,从本身的实力来看,他甚至不相信这件事是真的。
同室操戈
罗孚的竞购犹如京剧《三岔口》的情节,普华永道在最近几个月先后与3家公司进行谈判,并在7月中旬进入白热化。除南汽集团和上汽集团外,另一家是福特欧洲公司前首席执行官马丁·里奇领导的Ma8ma控股公司。
其中,上汽集团一直是热门之选。上汽与罗孚断续已谈了一年多,并于去年以6700万英镑的代价获得了罗孚两种车型25、75及发动机的知识产权。所以,由上汽“联姻”罗孚被认为是前景最光明的。眼看上汽与罗孚好事将成,不料南汽集团从斜刺里杀将出来。
事实上,南汽和罗孚之间早有渊源。据悉,最早与罗孚接触的是华晨公司的仰融,当时双方已草签了协议。但仰融去美国后,把罗孚介绍给了南汽。南汽苦于自己资金不济,又将罗孚介绍给了上汽。
2004年6月,上汽集团与罗孚汽车签署合作协议。但南汽认为上汽、罗孚将自己撇于一旁的做法颇不“厚道”。经过一番交涉后,上汽与南汽达成协议,决定上汽贷款10亿元给南汽,并在准备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将上汽持股定为50%、南汽定为20%;初步选定从上汽仪征、南京江宁开发区和无锡南汽集团生产基地这三个候选地挑选一个作为罗孚汽车国内生产基地。
没成想,难以为继的罗孚宣告破产,上汽获得了所需技术和知识产权,南汽却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南汽集团近年来与菲亚特合资一直发展迟缓,在过去3年里,已经被挤出中国汽车五大之列,轿车市场表现更是萎靡不振。因此,南汽希望借罗孚翻身的心愿极其强烈。与罗孚合资,不仅可以解决技术难题,还有助于实现2006年30万辆、300亿元销售目标的实现。
于是,此次南汽撇开上汽单独向罗孚全部资产发出了收购邀约。外电报道其报价高达4000万〜5000万英镑。因此获得优先竞标资格,能够以独享的条件进行谈判。南汽的方案是,在英国维持罗孚公司1000〜2000名雇员,包括设计师、工程师和生产线工人,制造跑车及高档轿车。而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将制造中小型罗孚轿车,并在英国最终完成组装。
由于南汽的横插一杠,把收购罗孚作为海外开拓和自主开发国产品牌既定战略的上汽也开始积极寻找“洋”伙伴,试图利用外方的经验降低风险。这个合作方就是Ma8ma。
就在7月中旬,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虹赶赴英国前,上汽集团与马丁·里奇签订了一份战略合作意向书。由里奇领导的Ma8ma出面收购罗孚全部资产,上汽支持其后续发展,并在伯明翰建立研发和工程中心,最多雇用1600名工程师。此前,Ma8ma作为英国本土企业,寻求获得罗孚所有重要资产(包括发动机产业),并恢复罗孚在长桥镇工厂的生产。这一收购提议使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买家之一。如今上汽也表示支持里奇的方案,双方共同组建合资企业来接管罗孚资产。
上汽的这招“化敌为友”确实高明。这样一来,竞购罗孚的三个买家就变成了两家,成为上汽与南汽集团的最后对决。而且,这个方案还得到英国最大工会——英国运输联盟总工会的支持。该工会的秘书长托尼·伍德利表态说:“支持上汽竞购罗孚,而不是南汽。上汽的竞购对就业以及西米德兰地区可能是个奇迹。相比之下,南汽有可能把罗孚汽车的设备装载搬运到中国,几乎不留下任何东西。”
对此,南汽新闻发言人刘宁生予以了反驳:“我们的竞购是把生产、设计和技术能力保留在英国,因为南汽的目标是成为在欧洲有相当业务规模的全球企业。”
但实际证明,南汽的这番辩白毫无必要,对罗孚“遗产”的看护人普华永道来说,卖出高价就是他们的目的。由于对并购资产的质量和收益有较多的考虑,上汽在此次竞购时,提出了“明确知识产权清单”、“资产转移时分期付款”等附加条件,而南汽势在必夺,不惜代价地提出了可观的价格和简便的付款条件。于是,“上汽标书中相关标准以及附加条件所引起的制约性,使南汽的标书成为更为优先的选择”。普华永道的一纸声明宣告了,南汽集团成为这场大不列颠土地上的中国内战的胜者。
英国病人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罗孚”的名号显得并不那么响亮。最早开始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是,1998年青岛颐中汽车公司曾引进罗孚的生产线,制造“蓝德”和“陆豹”两款汽车。由于销售业绩欠佳,这两款汽车昙花一现,如今也难觅踪影了。
可是,在业界素有“英国汽车工业教父”之称的罗孚,却曾有过一段很牛的历史。近一个世纪以来就一直处于英国汽车工业的中心位置。1904年,罗孚造就了世界上第一辆具有中央底盘的汽车。到了20世纪中叶,罗孚成为使用燃气涡轮发动机汽车的第一家汽车制造商。同时,罗孚也是最早将四轮驱动技术运用到轿车上。
作为高贵名车,罗孚一直与劳斯莱斯和宾利齐名。但由于劳斯莱斯和宾利的另嫁他国,罗孚也是目前惟一能够代表英国的象征性产品。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时,英国官方是用一辆加长的罗孚75作为接送温总理的礼宾车,由此可见罗孚在英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现代汽车工业席卷全球。以手工方式生产豪华型轿车和运动车型的罗孚则显得虚弱无力,旧有的豪华与高贵在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日本车面前显得弱不禁风。
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渐衰弱的罗孚投奔到德国宝马公司门下。宝马公司虽然先后投入数十亿美元为其输血,但也难于挽回罗孚的颓废之势。并由此导致三名宝马公司董事被迫辞职。2000年,在英国政府鼎力支持下,由罗孚汽车几个前老板组成的凤凰风险控股集团只花费了象征性的10英镑,就从宝马集团手中将罗孚“买”了回来,同时还得到了宝马数亿英镑的“分手费”。可是5年来,这只“英国凤凰”把罗孚变成了外债高达14亿英镑的“英国病人”。
为了保住英国汽车工业的最后一块阵地,英国政府只好再次出面为罗孚物色下一个“婆家”。中国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和潜在的汽车工业实力引起了英国政府的极度关注。“只有中国人具备了成为他们买单人选的所有条件:有钱以及想拥有自己的品牌车,并且有进入欧洲市场的渴望。”英国媒体这段听起来并不顺耳的话,却揭示了中国汽车厂商吃定“百年老字号”罗孚的必然性。
复兴罗孚
但买下罗孚,不等于南汽就万事大吉了。连宝马都玩不转的罗孚,在被上汽拿走了优质资产后,是否能成为南汽的翻身法宝还很难说。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南汽竞标成功,但如果不与上汽联手,共享上汽买断的车型和发动机技术,最终得到的可能只是一个包袱。确实,在竞购战中马失前蹄的上汽少不了会在产权技术问题上大做文章,到时南汽能否顺利在国内生产罗孚还真是有点玄。
而且,国泰君安分析师张欣认为,目前4000万〜5000万英镑的出价还只是前期投资。在破产管理前,罗孚汽车每月亏损预计在2000万〜2500万英镑之间。这就意味着获胜之后的南汽还将不断地投入更多银子。
可与财大气粗的上汽相比,南汽这几年账面相当紧张。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说:“或者是说服股东融资,或者是从银行借款。南汽自己没钱。”可是,记者从资料中发现去年12月南汽主体从南京市区搬到江宁汽车城,市区10多万平方米的黄金地带拍出8.5亿元。或许正是有了这一笔“意外之财”,才使南汽有底气敢和上汽竞价叫板。
但话说回来,放眼世界,作为被收购对象的罗孚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其不但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研发方面也具备实力。而且罗孚轿车有历史悠久纯正的欧洲贵族血统,市场方面也还有一定的销路。汽车市场分析师钟师对记者说:“目前主要的问题仅仅是资金困难,一旦盘活,南汽前景还是很可观的。”■ 罗孚竞购大不列颠内战土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