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升值“财富效应”与“货币幻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周一凡)
关注汇率不如关注通货膨胀率
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同时,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至此,我国改变了已经实行了10年的人民币盯住美元机制。
目前2%的升值对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明显影响,但每一个中国居民都应该清楚的是,从这2%开始,人民币兑美元10年都一个价格的日子,可能就此一去不回了。利率是会变的,汇率也是会变的。你拥有的资产,无论是货币还是房子这样的固定资产,价值都会改变。
个人财产方面,从纯数字概念看,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每单位人民币所包含的价值增多,那么在升值的这一时点上,你手中同等数量的人民币的总价值也同时增加,意味着财富也在增加。但这种简单计算的前提之一是你的消费和投资必须纳入“国际循环”,产生不同币种的交换行为,否则你很难直接感受到这种“财富效应”。
( 人民币是否更值钱的决定因素并非来自汇率调整,而是取决于人民币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能力 )
实际上,对于广大生活、工作在国内的普通居民来说,手中的人民币是否更值钱的决定因素并非来自汇率调整,而是取决于人民币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能力。影响这一购买能力的不是汇率而是通货膨胀率。近两年来,国内再度出现通胀问题。去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4%左右,而且今年可能仍会维持这一水准。这意味着,就国内购买力意义而言,去年人民币贬值了4%,今年还可能将贬值同样的比例。这又相当于1万元人民币在一年内要“蒸发”400元,并使当前银行储蓄的实际利率成为负值。以一年期的定期存款为例,扣除利息税后的名义利率虽为1.8%,而实际利率则为-2.2%。人们在银行的每万元存款会“蒸发”220元。通胀压力使得银行内的存款不能够增值,而只能是“减损”。另外,4%的价格指数只是一个平均值,其中属于必需品的粮食、食品类、水、电、燃料等价格,医药、交通、商品房等价格的上涨要高得多,如2004年食品类价格上涨了9.9%。
当然,人民币升值后,以人民币标价的商品和劳务就会比过去“贵”一些,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就会降低,这就会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这样一来,因我国实行“强制结汇”带来的外汇占款的压力,也就是多发行人民币的压力就会相应减轻,通胀也会随之减轻,物价也就会相应稳定下来。通货膨胀率的降低,才能保证你的货币资产不会大幅度缩水。
但是,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从来都不是单一的线和面。中国经济已经全方位开放,据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达到70%,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已超过全国进出口总额的57%,外商投资企业的直接就业人数已经超过2350万,占全国城镇劳动就业人口的10%以上。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作出了很大贡献。如果人民币升值,增加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生产和出口成本,降低企业利润,企业可能会减少雇员,引起失业。有研究表明,汇率升值10%,就业将减少381.2万人。即使你不在381万人之中,劳动力需求的减少也有可能导致工资水平的下降,长期看将会影响到个人财富的积累。
警惕“货币幻觉”
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袁耀东大体估算,个人年收入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群体,会得益于人民币升值。因为这部分人有能力出国旅游,有能力消费更多的进口产品。也有人认为,按目前的薪金水平看,人民币升值,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的,购买力会上升。
如果你是属于上述群体,又想切实感受一下自己购买力的上升,去香港购物吧,你将享受到免税天堂和人民币升值给你带来的双重“快感”。港币与美元是联系汇率,这将使你对人民币的升值感受,远比在其他采用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和地区更有保障。赶紧去银行申请一张双币种的国际信用卡——美元消费,人民币还款。在境外消费时,少换外汇现金,多刷卡,也改变一下我们中国人的消费形象。
等着买车吗?人民币升值后,进口车的数量将会增加,肯定会对国内的汽车市场造成价格上的压力。但是,以现在国际商品市场交易的情况看,什么东西中国人一狂买,价格就上涨。因此,从中长期看,很难确认等着买车的人能从人民币升值中得到多大的实惠。油价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只有房地产和土地是不动产。根据经济学原理,货币升值,贸易部门(参加国际间交易)受负面影响,非贸易部门(不参加国际间交易)受正面影响。而房地产和土地属于非贸易部门。
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货币持续过度升值,必然导致房地产价格的迅速下降。因为货币过快升值将使经济减速(因为外商直接投资下降、净出口下降)、外资需要下降,从而使房地产需求下降,并会导致通胀水平下降,从而使房地产价格下跌。
而中央政府反复强调的是,人民币汇率改革要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中信证券认为,货币升值预期将会导致外资涌入,并大量投资到房地产上,从而增加房地产投资需求,推高房价,这是货币升值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同时,收入效应及财富效应导致国内房地产需求增加。升值导致物价变得更便宜,用于购房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购房能力的提高导致需求增加。
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也是人民币升值后,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的必要前提。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像北京、上海等国际级的大都市的高端房地产市场是直接的利好。据悉,虽然从北京市房地产市场的整体交易看,外资购买并不多,但是在高档项目的交易上,外资购买已经占到举足轻重的比例,尤其在CBD、使馆区附近等高档项目密集区,外资购买比例已经很高。在CBD区域的部分项目中,外资购买比例已经达到30%,甚至超过了30%,占到20%的项目更是比比皆是,而且外资购买还在不断上升。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下半年,商务部开始高度重视内贸领域。人民币升值必将导致国内厂商出口的减少,进一步拉动内需就将成为GDP增长的必然要求。在这个前提下,可以预期,人民币利率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提高。也就是说,房贷的成本不会增加。
面对人民币升值,大多数普通老百姓都对国际收支那么遥远与陌生的事情没有兴趣,关心的惟有自己如何趋利避害的如意小算盘——人民币“更值钱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将要降低了,将手头持有的外汇尽快兑换成本币会更划算,出国购物留学将更加实惠等。于是人们就有了充满幸福感的“货币幻觉”。
“货币幻觉”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Fisher)于1928年提出来的,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他告诉人们,理财的时候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哪种商品价格降或是升了,花的钱多了还是少了,而应把大脑用在研究“钱”的购买力、“钱”的潜在价值还有哪些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精打细算,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否则,在“货币幻觉”的影响下,“如意算盘”打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其实是吃亏了。■
人民币新汇率制度的“BBC模式”
此次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
但是中国央行没有公布有哪几种货币进入篮子,以及每种货币的权重,更没有公布汇率的“目标区”。
“这实际上是BBC(band,basket,crawling;浮动区间+篮子货币+爬行盯住),浮动区间、篮子货币、爬行方式都未加说明,下一步行动视市场反应与经济走势而定,可升可贬。”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这样评论。
这一机制让中国央行拥有管理人民币汇率的更大灵活性,同时仍然掌握一系列将波动维持到最低限度的工具。汇率波动的幅度,以及银行间外汇市场完全能被央行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控制。
此次汇率调整,中国央行效仿的是新加坡模式。新元盯住一篮子新加坡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新加坡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并未透露都是哪些货币。采用这种汇率制度后,新加坡金管局只是在必要时根据新加坡的贸易状况进行微调。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新加坡金管局扩大了新加坡元的波动区间。如果市场力量导致新元超出许可的波动区间,那么金管局将入市干预。因此,相对于那些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新加坡在抵御金融风暴的影响方面则要轻松得多。
分析人士指出,效仿新加坡金管局不透露一篮子货币都是哪些货币的做法为中国央行提供了回旋空间,使之可以在必要时调整人民币汇率,同时不会让投机者掌握其行踪。外汇投机现象在中国很严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中国外汇储备约一半的年增幅都是由投机性资金流入中国境内造成的。
而新加坡金管局拥有一个精明强干、世界一流,而且具备丰富国际经验的管理队伍。人民币汇率调整后中国央行将肩负重担。在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后,中国央行要密切关注并且大量交易一篮子参考货币。这与采取固定汇率的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那时中国央行只需关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即可。
观察家们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可以允许人民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按照自己的步调升值。■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进展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长期实行固定汇率制度,长期高估。
·1981年起,人民币实行复汇率,牌价按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
·1981〜1984年,官方牌价与贸易内部结算价并存。
·1985年1月1日起,取消贸易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l美元合2.7963元人民币。
·1986年7月5日,由1美元兑3.1983元人民币调到1美元兑3.7036元人民币。
·1989年12月26日,由1美元兑3.7036元人民币调到1美元兑4.7221元人民币。
·1990年11月17日,由1美元兑4.7221元人民币调到1美元兑5.2221元人民币,贬值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冲击相当大。
·1994年1月1日,汇率体制重大改革,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一步并轨到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
·1994〜1996年间,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和大量资本内流,及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承受巨大压力。
·1997年之后,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在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这一较窄范围内浮动,并没有随宏观基本面变动而波动。
·2003年起,国际社会强烈呼吁人民币升值。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与否的论战不断升级。
·2005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对人民币的升值和汇率机制的改革,我们不仅要考虑本国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和世界的影响。我可以告诉大家,这项工作我们正在制订方案,何时出台、采取什么方案,可能是一个出其不意的事情。”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去香港购物吧,你将享受到免税天堂和人民币升值给你带来的双重“快感”
人民币汇率改革四大阶段
·1979〜1984年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
·1985〜1993年,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挂牌式单一汇率再度向事实上的复汇率回归。
·1994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