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汇基金风波始末
作者:谢九(文 / 谢九)
备受瞩目的香港领汇基金的上市终于扫清了法律障碍,7月20日,香港终审法院的首席法官李国能宣布裁决结果,挑战领汇基金上市合法性的原告卢少兰败诉。
领汇风波始于8个月之前。香港房屋委员会为缓解高达3亿多港元的赤字,将旗下的商场、停车场等资产分拆出来,成立了全球最大的房地产信托基金——领汇房地产信托基金,并计划在香港上市。由于定价合理,且有良好的回报预期,领汇基金的推出受到了香港投资者尤其是散户的热捧,在上市前夕冻结新股申购资金高达5920亿港元,在香港资本市场创下纪录。香港有51万人口认购了领汇基金,并将其视为当年的圣诞礼物。
按照计划,领汇基金原本定于去年12月20日在香港上市,就在上市前夕,香港两位公屋居民——67岁的卢少兰和78岁的马基召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司法复核,要求禁止房委会将资产注入领汇,理由是“房委会贱卖政府资产,杀鸡取卵”。在被高等法院驳回后,卢少兰于13日向上诉法庭提出司法复核,上诉法庭在15日再度驳回。12月19日晚,香港特区政府和房委会开会,最终决定将领汇基金“搁置上市”。12月20日,领汇基金宣布全球发售失效。全球最大的房地产信托基金被一位老太太绊倒,该次事件被视为香港金融市场的“9·11”。
领汇事件的核心人物卢少兰迅速成为香港的知名人物,据香港媒体报道,在记者会上,卢少兰以牙签剔牙,目露凶光,誓言阻止领汇上市,被港媒称之为牙签阿婆。从其行动的专业性之强,技巧之高来看,很多人相信这位文化程度不高,靠政府救济过活的阿婆是受人指使,因为香港房委会将旗下资产公开上市之后,将会减少一些政府官员的寻租空间。
今年4月6日,卢少兰向终审法院提起上诉的法定期限最后一天,卢少兰的律师向香港终审法院提起诉讼,指“香港房委会将领汇分拆上市,违反了香港有关住房法规,不能确保公屋居民获得适当的居住环境及相关设施”。卢少兰则联同30多名公屋居民前往香港房委会总部抗议,反对房委会“贱卖资产”,还呼吁其他公屋居民予以支持。支持卢少兰的请愿代表表示,房委会出售商场及停车场,会削弱租户及市民的议价能力,难以保障基层市民的需要。卢少兰等人将一张自制的法庭传票贴在房委会门口之后离开。
今年7月5日,香港终审法院开始审理此案。7月20日,香港终审法院作出最终判决,首席法官李国能指出,房委会明显有权将辖下零售及停车场设施出售予领汇,因为房屋条例规定,房委会有处理财产的权力;确保提供设施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指房委会本身必须直接提供有关设施,只要住户能够享受有关设施,即使是由第三者即领汇所提供,房委会已能履行其责任;房委会将零售和停车场设施出售给领汇,完全符合房委会必须确保提供该等设施这个法定宗旨。终审法院5名法官一致裁定驳回公屋居民卢少兰所提出的上诉。
8个月以来,领汇事件一直是香港热门的财经话题,也引来了港人对此的大讨论,有人认为,一名靠政府救济的老妇人阻挡了全球最大的房地产信托基金,凸显了香港社会的法制精神,反对者的声音显然高过赞同者,认为事件虽然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但不过只是表象,实际上是有人借此满足自己的私利,一则打击了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也令政府和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香港房委会主席孙明扬曾表示,领汇押后上市,令房委会额外支出1亿港元,对投资者而言,除了承受利息损失之外,8个月以来,香港恒生指数一路上扬,最近更是创下新高,投资者白白失去大好的盈利机会。
香港终审法院裁决卢少兰败诉之后,领汇基金最快有望于今年10月重新招股,11月上市。领汇事件暴露的其实是香港公用事业私有化过程中的利益纷争,继领汇之后,香港机场管理局等机构都有公开上市的计划,届时,是否还将有更多的“卢少兰”跳将出来?■ 领汇基金风波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