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之名

作者:于萍(困困)

​以艺术之名0

( 大规模的裸体拍摄并非散乱无序,斯宾赛·图尼克总会设计造型 )

7月17日清晨3点,苏格兰城市纽卡斯尔的气温只有10摄氏度。1700人聚集在泰恩河畔,衣着单薄,等待着什么。虽然即便在冬夜,这座城市的人也能穿着单褂露出肚皮,但这种黎明前的集会不像是自发。一个住在附近的杂货铺老板讲述他看到的场面:“人人兴高采烈,每人拎个黑色塑料袋。突然一个拿扩音器的专横的男人说:‘开始吧。’这群人迅速脱掉衣服,塞进塑料袋,白花花的人流沿着河畔朝码头方向移动。”

是谁让这些泰恩河畔的居民夜里爬起来,在冷飕飕的风里站上几小时,然后心甘情愿地脱得精光?正是拿扩音器的那位,斯宾赛·图尼克(Spencer Tunick),38岁,纽约摄影师。1999年《纽约客》对此人的介绍是:“在从事裸体艺术摄影之前,他是一个摄影师助理,在纽约北部协助拍摄慈善晚宴、名流聚会。他作品中人物目光传神,表情幽默。”到2005年,这位摄影师已经因为摄影范围和作品而赫赫有名,他曾在蒙特利尔拍摄了2000人的裸体,在智利是4000人,巴塞罗那7000人⋯⋯他的作品因为奇特的美与荒诞的壮观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同时摄影师本人在美国与法国不断地被逮捕、释放。

从1992年起,斯宾赛·图尼克与朋友在纽约街头拍裸照玩。一般模特是单人,凌晨站在电话厅或空旷的路中央,白影子一闪,迅速撤离,因为公共场合裸体在纽约是非法的。1995年,他第一次被逮捕,但并未引起注意,人们只当是奇闻逸事,他作为报纸花边很快被遗忘。1999年再次被逮捕。他在洛克菲勒中心拍摄一名裸男卷起圣诞节挂饰,被保安发现,叫来警察。“警察给我们戴上手铐,没收了我的相机和取景器,但我偷偷把胶卷换了出来。”斯宾赛回忆说。这次逮捕让摄影师成了法庭辩论的中心和报纸头条。最终斯宾赛以受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为由,被无罪释放;但在报纸上他被称为“纽约的叛徒”。

摄影师拿着相机离开纽约,他出现在华盛顿、巴黎、东京⋯⋯镜头里的裸体模特由4人,15人,150人,到上千人。被问及为什么人们愿意为他褪去衣衫,斯宾赛·图尼克说:“艺术。人们不会为了裸体而裸体。艺术的名义和壮观的裸体场面吸引了许多人。我用相机记录他们,并让他们看到我的作品。参与裸体拍摄的已经有50000人次,我相信有99.8%收到了我的照片复印件。”斯宾赛认为还有个原因是趣味。“有机会当众脱掉衣服,是人生难得。人群中可能会发现你的朋友、祖母,或者老板,原本你以为他们是保守派,现在他们跟你一样,什么也没穿。”斯宾赛强调自己的裸体摄影与色情和性毫不相关,“我也想过搞色情摄影,不过那样会让我被逮捕更多次。”他笑称。

斯宾赛·图尼克的裸体摄影总以城市为背景。“人体是城市中最自然的景观。有人身上的文身或者一个粉红头发的家伙,都如同树叶上的蜻蜓一样,是自然中的小惊喜。”他的行动也发生在清晨三四点,人少是原因之一,摄影师更看重柔和自然的光线以及人们在清晨恢复了温顺的禀性。大规模的裸体拍摄并非散乱无序,斯宾赛·图尼克总会设计造型,比如在巴塞罗那,7000人齐刷刷躺在玛丽·克里斯蒂娜大街上;而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街道,他的模特如同婴儿般蜷缩在街边。摄影师的模特大都通过他的个人网站征集,报名者踊跃。一位参与多次裸体拍摄的英国男子说,斯宾赛·图尼克认真又十分幽默。“他要求志愿者登记详细资料,拍摄之前会播放音乐,有时候还开开玩笑,比如问,伙计们,你们都没穿内衣吧,我可不想你们身上被勒得一道一道。”

7月17日泰恩河畔的“裸体行动”是斯宾赛·图尼克最近一次裸体拍摄。1700人沿河边走边摆出人浪,经过塞加音乐厅后到达拍摄地点Baltic停车场。拿着扩音器的斯宾赛宣布指示:“我们摆一个D字形,像小说《1984》那样。有文身的请站到后面;如果你的头发是粉红或者蓝色,那对不起,请离开队伍。”人们嬉闹着摆出造型,三个头发亮荧荧的家伙离开了队伍。斯宾赛·图尼克开始他的拍摄。4点,天色渐渐亮起来,摄影师谢过大家,宣布散场。人们慢慢离去,斯宾赛·图尼克对记者说:“我就像个吸血鬼,天一亮,就收工。”■

在艺术与非艺术之间

​以艺术之名2

裸体电影

1969年英国导演肯·拉塞尔的电影《恋爱中的女人》应该算作第一部有裸体镜头的严肃电影。影片里两位男演员有一场裸体摔跤戏,这是初始剧本中没有的,由导演临时加上。其中一位演员迈克尔·凯恩在1999年仍对此事耿耿于怀,他对《纽约日报》说:“我可不是花了20年,就学会让观众盯着我的屁股。”

​以艺术之名3

裸奔王

英国利物浦人马克·罗伯茨(Mark Roberts)10年内在各种体育赛场上共裸奔了300次,是裸奔吉尼斯纪录保持者。他在赛场奔跑的肥胖身影吸引了许多广告商,他曾在2004年美国超级碗上背着一家赌场的广告牌跑进赛场;阿迪达斯也在他的个人网站"裸奔者之家"上投了广告。他为毕尔巴鄂足球俱乐部拍摄的宣传短片获得了戛纳最佳短片奖,片中罗伯茨穿戴整齐跑进球场,场上球员裁判则全部裸体。马克·罗伯茨说自己为了幽默而裸奔,并自称非常“专业”(指迅速脱掉衣服和与警察周旋)。在裸奔生涯中他共被逮捕16次,在一次英国障碍越野赛马比赛现场,裸奔的罗伯茨被逮捕,警察问:“怎么才能让你停止你的行为?”他回答:“恢复绞刑。”

​以艺术之名4

裸奔

1974年,一名叫迈克的澳大利亚男子突然脱光了跑进英国Twickenham体育场,这是英国历史上首位“复兴”古奥林匹克运动的人。当时在场的布鲁斯公爵迅速用头盔挡住了看台上亚历山大公主的眼睛。1982年冬天,另一名女裸奔者又一次跑进了Twickenham体育场。2003年,一个叫史蒂夫·高夫(Steve Gough)的裸奔者闻名英国。他只戴一顶软帽,穿一双山地靴,准备裸体游遍英国。但在苏格兰以“破坏社会秩序”为名被拘捕,2004年1月出狱,他被禁止继续裸奔。

​以艺术之名5

裸体日历

1999年,英国女性协会成员以慈善名义脱掉了衣服,拍摄了一组在厨房揉面的裸体照片,制成日历。这一举动成为2003年的电影《日历女孩》的素材,不过电影演的是一群老太太拍裸照筹善款的事。随后这种方式被英式橄榄球联盟效仿。

裸体戏剧

1968年,英国公务大臣放宽对戏剧的审查,戏剧《头发》(Hair)率先出现了男性裸体;之后又是《哦,加尔各答!》(Oh Calcutta!)。1998年,妮可·基德曼在戏剧《蓝色房间》(The Blue Room)中全裸出演后,许多评论家痛心疾首,对妮可深感失望,但她的接班人依然源源不断,好莱坞女星凯瑟琳·特纳和名模杰瑞·霍尔就是其中两位。

裸体政治

70年代,女权主义者杰曼·格瑞尔(Germaine Greer)为《SUCK》杂志拍了一组裸照,抗议使用皮草。同时期,裸体主义政治家文森特·巴塞尔以“有伤风化”的罪名被投进监狱。但这也增加了他的知名度,被放出来后,仕途坦荡。■ 之名艺术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