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态悍马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受之)
悍马(Hummer)原来是通用汽车的雪佛兰为军队生产的战地用大型装甲吉普。现在,军改民,居然风行一时。如果你在高速公路上,遇到这么一个又宽又笨的庞然大物在你前面不紧不慢地挡道,你一定会痛恨它。这种车把民用上完全不需要的军事功能作为噱头,居然打造了一片天空,我个人认为悍马的成功,是一种病态社会心理的结果。
其实,几乎所有军车都是从民用车中发展起来的,目前几大军事强国的现役军车也几乎都是由世界几个知名汽车制造商所打造。雪佛兰、克莱斯勒、路虎、奔驰、雷诺,都是主要的民用汽车公司。在汽车发展上,民转军是传统,而军转民则是噱头了。
悍马源起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是国防部委托通用汽车公司开发的新一代作战用重型装甲吉普。1983年,美国陆军和通用汽车公司签订了首批供应55000辆悍马的合同。至今已生产超过14万辆,美军装备了10万辆,并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美国海军和空军装备外,美国陆军大约每10个人就拥有一台悍马。悍马出道,即出了大风头,是因为美国这些年大小战争几乎没有间断,悍马参加了两次伊拉克战争,在索马里、波黑也大量使用。伴随着充斥于各种媒体的“美国大兵”图片、录像、资料,悍马也成为军车中最耀眼的“明星”,形成国际悍马热。雪佛兰把握商机,推出民用悍马,之后又出了比较小一点的悍马H-2和H-3,成为市场中很时尚的一类新车。
我第一次看见车展中摆着悍马的时候,就很反感,因为这种车耗油量极大,是一款很反环保、反能源节约的车,军用是不得已,民用则完全没有必要。
悍马讲究的是高度的自动化性能,因此高科技用得多,主要是为了战士能够集中精力打仗,而不要费心于开车,因此,我们就看到与一般四驱越野车很不同的技术处理,一般越野车都是50%的机器性能加50%的驾驶能力,而悍马的机器性能占90%。就综合各项指标来看,悍马的确是出类拔萃的,也是其他越野车所无法攀比的。车身高,有近半米的离地间隙、大得惊人的接近角和离去角、中央轮胎充气系统。悍马车的铝合金车身经过热处理,组装时挡板先被粘合在一起,然后再用铆钉固定,结实得不得了。
记得加州州长、影星阿诺·施瓦辛格是最早买悍马的人,他去洛杉矶国际车展看车,被美国媒体大肆渲染,对促销有相当大的作用。
不过军用悍马实在太费油,在路上太大、跑得不够快,停在一般停车场要占两个车位,都是问题,因此,雪佛兰就推出了完全民用的商业版悍马2型,俗称H-2。H-2继承了H-1的所有特点,但进行了一些棱角上的柔化处理,还增加了许多舒适性的装备。
不过,即便如此,H-2还是太大太宽,出行不便,因此才有最新的H-3推出。H-3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85.5英寸与74.5英寸,基本型的H3,装备5速手动变速器、电动窗和电动锁、CD播放器,并提供一年的OnStar免费服务,起价为29500美元;增加了电动加热真皮座椅、卫星导航系统、天窗、越野包及33英寸Bridgestones轮胎、自动变速器、后轮差速锁的版本售价接近4万美元。为了吸引更加广泛的客户,H-3的外表较前两代车型更多地加入了科幻元素,但结实的前进气格栅、挡风玻璃、外置的油冷却器、挂在车尾的备用轮胎依然充满了军车的味道。内部则不再像以前的H-1和H-2那样具有宽大无比的中控台,相反它前排坐的布局可以是双座或者三座的,中间多增加的一个座位多多少少对该车的传动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车内的仪表板类似于S10车型,并且增加了语音通讯系统,以防你在灌木丛中迷路,并且在需要同伴帮助时免得束手无策。安全系数将等同于皮卡,预期会装上侧防撞安全气袋,同时可能配备安全气帘。车身上宽大的挡泥板没有了,据说这样更适合在狭窄的林间小路行驶。尾部的短货物舱可以加长,甚至达到原来的两倍,只需要把后排座位折叠并放置在地板下,打开后座与货舱框之间的门就可以了,车顶可以完全打开。因此,从三代悍马的发展来看,好像军用的悍马已经蜕化为样子像悍马的SUV了。
悍马是吃油大王,在美国,使用普通家庭房车,一加仑油跑30英里没有什么问题,多功能SUV车一般是一加仑跑20英里,而军用悍马一加仑油仅仅跑10英里,比家庭车油耗多三倍,造成的资源浪费、噪音、污染可想而知。如果说汽车设计上有明知故犯的坏典型,悍马绝对是第一名。■
(作者为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教授) 病态悍马越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