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在六只瓶子里的世界史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贝)
当前流行的一类书的写法是,先确定以食盐、巧克力或者橄榄油等食物为主题,然后尽可能地搜寻相关的奇闻逸事。透过针箍打量世界是一个很讨巧、很唬人的方法。不过汤姆·斯坦奇(Tom Standage)的主意确实漂亮,他写了一本书,叫《六只瓶子里装着的世界史》,认为文明的重大时刻或者阶段都有其占主导地位的饮料,它们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并影响人类的活动。据此他将世界史分成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和可乐时期六个阶段。《纽约时报》的书评说:“这可不是轻薄历史,作者确实有话要说。”
斯坦奇按照年代顺序依次描述“历史的流动”,开始于人类从渔猎向农耕的转变。这一转变导向谷物种植,谷物种植又导向储藏和发酵,最后就是,啤酒。就差比较重要的一步了——陶器的发明。到公元前4000年,根据书中收集的美索布达米亚象形文字,人类已经学会将麦管插到公用的大啤酒罐里了。
面粉混上水就可以食用了。稀粥摊在滚烫的岩石上或者放在太阳下晒,就成了面包。残留在任何容器中的稀粥都会发酵成啤酒。整个过程就是,野草成了食物、营养品;酿成酒之后就存起来随时取用。当啤酒对一个群体来说成了重要的营养品之后,它就会渗透到整个社会的有机体中去。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啤酒,啤酒的出现也会反过来推进农业乃至文明的进步。“种植业通过产生食物剩余,为文明的出现铺平了道路,将一部分社会成员从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劳作中解放了出来,使得他们可以从事一些别的活动和手工业。用仓库储存余粮可以满足收成不好时的需要。为祈祷神灵保佑取得丰收,产生了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这两种活动交织在一起时,储存起来的余粮被视为神灵的回报和馈赠,粮仓就成了神殿。”事情都是一环套一环的。为了确保全体居民都倾其力,为充实集体粮仓做贡献,就安排专人发放用粘土做的货币,以记录每个人提交的数量,作者总结说:“这是会计、书写和行政管理最初的萌芽。”
啤酒一开始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东西。斯坦奇既收集了一句埃及人赞美啤酒的谚语(“生活安逸者嘴里总是满满地含着啤酒”),还收集了一句告诫的话(“别去碰啤酒壶。不然说话的时候,你嘴里冒出来的都是胡说八道”)。他还说建造埃及金字塔的工人的工资都是用啤酒支付的。幸好即使是这样,金字塔还是建出来了。
说到第二个瓶子,斯塔奇引了阿里斯托芬的话:“快,给我整杯葡萄酒来,这样我才能润润脑子,说出些漂亮话来。”自从葡萄种植开创了葡萄酒酿造之后,这种饮品就成了特权和精致的代名词。书中充斥着关于酿酒的新鲜事:埃及的蝎子王一世的随葬品中有700罐葡萄酒,是在公元前3150年花很多钱从地中海的累范特进口来的。
斯坦奇还说,这六种饮料的广泛应用还改进了人类的健康。啤酒和烈酒的成分可以杀菌,减少水生细菌造成的疾病。茶叶中的丹宁酸也具有抗生素的功效,他说茶叶于1650年传播到英格兰,一个世纪里风靡该国,让伦敦躲过了1796年的痢疾瘟疫。更有意义的是酒对人的精神所起的作用。乔治·华盛顿竞选的时候,为了拉选票,用了“28加仑的朗姆酒、50加仑的朗姆混合饮料、46加仑啤酒、34加仑烈酒和两加仑苹果酒”,而投票人的总数只有291人。
可口可乐1896年时的广告语很招人喜欢(“更聪明!更出名!可口可乐一开,思想家们的灵感就来!”),但是可口可乐政治就没那么令人顺心了。作者住在英格兰,是《经济学家》杂志的科技编辑,拎出了对可口可乐历史的两种不同意见,有人说这种饮料成功地体现了美国人“我行(can-do)”的价值观,或说它表明了“全球资本主义的无情、跨国公司和品牌的霸权,将地方文化淡化成均质、平庸的美国文化”。无论孰是孰非,他承认,在英语词组中,Coca-Cola广为人知的程度仅次于“O.K.”。有位苏联军官曾经谎称他喝的可口可乐是伏特加,就为了跟这一资本主义的标识划清界限。
也许会有人仿效斯坦奇,从水果、纺织品或者交通方式的变迁来理解人类历史,比如“从皮划艇、帆船、铁路到宇宙飞船”。■ 装在世界史六只瓶子可口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