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姬十三)

大概藐视别人的智慧,会比较没有风险,不像怀疑对方的武力,则有立即遭遇拳头的忧虑。大智慧也显然比大块头更有面子,故而我们乐于称赞别人四肢发达,却死死保留智慧的颂词,而一旦割袍断义,嘲笑对手弱智比孱弱更能击溃人心。即便看似童叟无欺的智商测试的产生,也是本着智力歧视的初衷:1916年,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路易斯·特曼设计了现代智商测试的原始版本,他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应根据每个人的智商进行分工,智商低于75只适合干粗活,75〜85适于干半技术活,“智商高于85者当理发师,可能是一种严重的浪费”。一个儿童在经过短暂的测试后,就被敲定了智商高低,该结果可能影响其一生。这种快餐式的分类显然有很多弊病,智力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现象,而测试将狭隘的理念赋予百花齐放的人群,令众多天才一辈子背负低能的罪名。

不过,通过简单的判断来归类世间万物实在是人类本性中不可遏制的冲动,今年2月,有一位加拿大的生物学家推出了一个鸟类智慧排行榜。在研究了世界范围内对鸟类各种有创意的取食行为的观察后,他将乌鸦排在第一位,猎鹰居次席。这两位处于智商分级的最高层,一起创建鸟类的门萨俱乐部。

这恐怕令许多人大跌眼镜。乌鸦在中国的名声并不好,这漆黑的带着点邪恶劲的家伙,怎么看都不像胸有丘壑;而在与狐狸的较量中,它连快到嘴的肉都没能保住。但是,科学界似乎迷上了翻案的智力游戏,去年底,《科学》杂志的一项综述文章指出,乌鸦确实比我们所了解的要更聪明。这个小家伙尤其擅长用种种手段来获取美食:实验者将乌鸦养在笼子里,里面放一个窄口瓶,瓶子里有一个带提环的小铁桶,内装好吃的食物,瓶口只留下一根直铁丝。在尝试几次之后,乌鸦会利用地板的支撑,用脚把铁丝弯成钩状,然后用嘴叼着铁丝将小铁桶吊出来,尽情享用。这位剑桥大学的研究者在论文中写道:“乌鸦的脑容量与身体相比非常大,与黑猩猩比例差不多。”这委实是人小鬼大的杰出代表。

聪明人总是难有好下场,大智者若鸦,也常常遭厄运,在鲁迅的《奔月》里,提到这样一个故事:后羿将天下鸟皆射杀,只剩下乌鸦,只好打了乌鸦为娇妻嫦娥做鸦肉炸酱面。可惜了,鸦是好鸦,肉却未必好吃,嫦娥耐不住,奔月去了。■

上一篇: ​说话的本事
下一篇: ​不学白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