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痛不如短痛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长痛不如短痛0( 2005年6月23日,“中信证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沟通会”在上海举行,投资者对中信证券提出的10股送2.5股的方案表示反对 )

突然间,一切又回到了从前。

从前,新概念都会先涨后跌,涨的时候是因为概念新鲜,给人以无尽想象,跌是因为投资者看穿了本质,知道任何概念不过是新瓶旧酒的游戏。从前,一个井喷式反弹都会有一个慢慢阴跌的紧跟,市场总是进一步退两步的恶性循环。

大涨140点的20个交易日后,上证指数又回到了昔日的尴尬中。6月30日和7月1日的两连跌,使得一个曾给人以无尽希望和想象的“慢牛市”画上了句号。6月30日,社保基金出面澄清,传言社保基金将在7月1日启动投资港股方案说法并不属实。但是市场信心并没有因为这个“好消息”而重新建立起来,股指下跌基本上没有阻力,两市竟有80多只个股跌停。连续4天的下跌,基本上把“6·8”行情的阳线消灭干净,千点又在眼前了。

一切都使投资者刚建立起的信心面临再度流失。42家第二批试点公司推出来了,结果多是见光死,三一重工等首批试点股大跌,说明即使有了获得补偿的权利,还是满足不了投资者的胃口,股价之所以炒起来,不过是为了借助这一重大题材大赚一把。在第二批试点推出前,邯郸钢铁甚至涨停板,但还没等消息出台就跌了回来。4年的熊市使市场进入了一个怪圈,怪圈还在延续。

不过,如果说没变化,却未免武断。流通股股东因为拥有2/3的表决权,一个甚至多于民主选举的一票一权的权利。于是乎,投资者至少体会到了部分当家作主的权利。第二批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后,大股东再也不敢怠慢,纷纷与投资者恳谈。6月23日后几乎每天都有几场投资者交流会,中信证券甚至把交流会开到全国6个城市,如此公关,投资者得到的待遇今非昔比。那些投资规模庞大的基金公司接待日程变得空前紧张,而部分公司的沟通时间难免“撞车”。一时间,车来人往,好不热闹。为对投资人示好,宝钢股份还把自己原定的10股送1.8股的对价方案改成10股送2.2股加权证,也算是未曾与投资者对仗,先做出了谦恭的姿态。

但这些表面文章又怎能打动投资人呢,从第一次及第二次试点已公布的方案来看,试点的补偿及对价轮廓已基本定形,大至就是10股送1〜4股左右,越是蓝筹股反而越是吝啬,补偿越少,而权证的出台成了这些试点公司变相圈钱的新名目,这种补偿经不住下跌的考验。7月1日,宝钢复牌后并没有像市场曾经预言的来个涨停,只涨了2%,便作为投资者心灰意冷的一个明证。的确,双方都在寻求一种双赢的状态,流通股东得到补偿,非流通股东得到流通权利,若是按10送2,流通股的价值不过升值了20%,代价却是流通股本扩大了两三倍乃至四五倍,这样算,从内在价值上,股价还有什么上涨空间呢。

周一,证监会主席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名义召开记者招待会,这算得上是破天荒的举动,结果,会议一边召开,股市一边上涨。可惜,会议传达出的是证监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决心,而非进一步激活市场的对策。试点从4只到42只,再到不会有第三批试点的郑重宣告,证监会的蓝图已经明晰,其大刀阔斧的做法更非往日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和投资者讨价还价的态度可比。一个不计代价,还市场以清白的证监会的强硬形象确立起来。可惜,投资者看重的更多的是短期利益,而非中国股市的未来。他们不会和证监会站在一起,见证上千只股票全流通的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面对下跌,甚至有人再度站出来质问,为什么全流通非是一场群众运动不可?为什么不像过去的股票发行,视市场情况控制进度?这些当然是任何运动遇到挫折的时候都会出现的指责和怀疑。

在基金重仓股领跌带动下,一批批个股跌停,股指飞流直下,市场陷入恐慌下跌之中。整体趋势看,反弹行情已经结束,后市只能寄希望于1000点的再次争夺。一周的涨跌统计中,上涨和下跌都杂乱无序,一周中十余家公布了股改方案的,竟没有一只个股上榜,甚至有一些个股出现下跌,表明短线资金从试点概念中快速撤离,也许后市很多公布试点方案的个股将遭受另类待遇。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国证券史上意义最深远的运动,在市场上,至少在股价变动意义上引起的反响就要结束。

没有群众的参与,任何一场运动都会走向失败。激发群众的热情又摆在了管理层的面前。不过,流通股有了否决权的今天,管理层也不应该做太多,因为权利的保障和维护本身就是自下而上的运动。市场有两种武器,一种是价格武器,一种是投票机制,在不断的博弈中,参与者既捍卫自己的权益,也学会妥协。而证券改革的路线图,正像我们曾写过的专栏题目,“长痛不如短痛”,痛苦过去才是光明。■

上一篇: ​超感基因
下一篇: ​需要警惕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