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别墅的浴火重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沈嘉禄)

马勒别墅的浴火重生0( 马勒别墅正面的外立面,看上去就像一艘船 )

一次赛马造就的机会

150年前,刚开埠的上海,开始神话般崛起在太平洋西海岸。一大批来自欧洲大陆的移民,凭借开拓者的冒险精神涌向这座东方城市寻找机会。这时候,上海县城的城墙还很厚实,护城河里漂浮着菜皮和死猫。这批冒险家中的精英分子不久就脱颖而出,赫赫有名的有哈同、沙逊,还有爱立克·马勒,他们注定要在上海的近现代史上留下一笔。

马勒是英籍犹太人,1919年他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上海,没有资料表明他会某种手艺,但脑子很灵。不久他混迹于跑马场碰运气,结果输得一塌糊涂。有一种说法颇具传奇色彩,说他最后孤注一掷押的那匹马跑了第一,令他咸鱼翻身,从此跻身于上流社会的英国跑马总会——这幢建筑成了今天的上海美术馆,后来,马勒靠这匹良马在跑马场上频频得手,又涉足跑狗场,最多时拥有30多匹良种赛马。

其实,马勒的父亲早在1895年就来到中国,主营航运代理和拍卖。小马勒掘到第一桶金后,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决定加盟父亲的事业,办起了赉赐洋行和马勒机器造船有限公司,从事造船、修船、轮船报关、进口业务代理和运输业。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他提供了暴富机会。现在的沪东船厂就是他的产业。

一个美梦描述的天堂

马勒别墅的浴火重生1( 马勒别墅的花园内至今还保存着这匹青铜马,它见证着马勒传奇的发家史 )

马勒于是在上海成为淘金者的榜样。关于这幢建筑,有一个故事被大家相信:马勒有一个女儿,视若掌上明珠,有一天,爱女做了一个梦,醒后向父亲复述梦中的世界。马勒决定按她梦中情景建一幢住宅。

现存资料表明,这幢建筑从1926年开始构思,设计到完成一共用了八年,位置就选在今天的延安中路陕西路口,那时它属于法租界。

马勒别墅的浴火重生2( 马勒别墅内部的护壁板,其精细程度令人惊叹 )

这幢建筑内部结构非常复杂,每间屋子都是相通的,进入一间,就可以看到通向另一间的门。楼梯也多,这里才上来,那里就可以下去。这是一个船舱式结构,主楼有106间房子,内部构造犹如一个大船舱,尤其是楼梯部分,层层迂回曲折,由主楼梯分出东西两翼,一翼通向“前舱”,一翼通向“后舱”。有的窗户设计成圆形,像船舷。在楼道里还能看到一个个嵌在墙体上的壁柜,有点像中国大宅门内或船上的佛龛,可能用来安放烛台。

从花园则看到哥特式的尖顶和中国式的琉璃瓦中西合璧,形成鲜明的轮廓线。尖锐的攒尖顶和起伏四坡顶犹如雪峰与高原那样错落有致,加上排列有序的黄褐色耐火砖,如同给建筑披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它的墙体厚重,阳台的缘饰和屋檐的花纹繁复无比,屋顶的坡度很陡,在基本的对称中又体现着执意的变化——这一切都可以从北欧建筑中找到它的母本。它似乎像童话中的一座城堡,足以演绎王子与公主的绮丽故事。

马勒别墅的浴火重生3( 马勒别墅的英式套房,每晚的标准是4000多人民币,但港台明星经常在此下榻 )

白云苍狗的变迁

马勒别墅建成于在1936年,那时,战争的乌云开始笼罩欧洲大陆,东北已经沦陷。到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向美国的同盟英法各国宣战,外国侨民被赶到在上海的集中营。

马勒抛下住了没几年的别墅,带着家人出逃。直到现在,也没有资料表明他到了哪里,有一种传说他与家人在海上遇难,还有一种说法是马勒一家被赶往集中营。反正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花园被日本人占据,成了他们的军人俱乐部。抗战结束后,国民党中统特务机关也占用过一段时间,后来三青团在此办公。

上海解放后,首先进驻这里的是上海公安局的情报处,然后由共青团市委使用。1989年,马勒别墅被列入上海首批近代优秀保护建筑,2001年1月由衡山集团公司管理,改建成小型精品酒店,2002年5月正式对外营业。

据马勒别墅孙总经理介绍:马勒别墅原有主要建筑成了饭店主楼,共有16套高级客房,其中4套A级套房,分别为英式、法式、意大利式和西班牙式。在马勒别墅原先的马棚位置,现在新建了一幢与老楼风格接近的副楼,有45间客房。酒店以整旧如旧为修缮原则,忠实地复原往日的风采,虽然住宅中可移动的家具都是重新置办的,但力求还原建筑原有的风格和韵味。

尽可能还原历史的场景

在过去50年,幸亏由团市委使用,虽然有些部位出于办公的需要做了隔断,但基本没有大动,故而室内保留了原有的柚木护墙板和雕刻。但严重的是,受白蚂蚁侵蚀,地下一层遭破坏较大,此次修缮时恢复原有的拼木地板。仔细观察地板上的拼花,没有一间房间是重复的。更令人惊叹的是护墙板的花饰,竟有40种之多,而各种形状的窗子,圆的、方的、椭圆的、异形的……更有高耸在顶端、像塔尖,可惜的是用料器做透光材料的天窗坏了一条缝,到现在也找不到相同的材料修复它,只能用胶水修补,林林总总的我一时也数不过来。

改造中最难的莫过于每层都要重新切割成若干单独的房间,而这些房间的抽水马桶和下水道都必须单独配备。

更麻烦的是因为马勒别墅属私宅,上海档案馆也没有保存设计图纸,他们只得请专家重新画结构图。孙伟国总经理回忆说:“我们把这个房子能拆的都先拆下来,一是确定它的结构,另外就是根据材质来判断这部分是原有的还是后来搭建的。如果是原有的,我们就把它重装回去;如果是加盖的,就把它去掉。”

三层3000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106间房子,最神奇的是到处可见的拐弯抹角的楼梯——楼梯的式样就是马勒对自己的航运生涯的最好纪念。楼梯是三段而不是两段,从一侧楼梯走上来,对面就有楼梯可以走下去,不熟悉的人很容易在错综复杂的楼梯口迷路,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第几层,不过这其中也有规律可循:楼梯越向上越窄,同一层楼梯宽度相同。

大堂内的木结构壁炉散发出尊贵的气息,上面的雕花纹饰一时无二。在一间家庭舞厅内,窗下的休息椅是与窗台连体的,椅裙处雕了高浮雕的玫瑰花纹饰。在餐厅内,酒柜和银器柜还保存得相当完好,奢华而实用。主要房间内的水晶吊灯也是欧陆式的,与轻纱窗帘一起将往事细细回想。在一间英式套房内,从屋顶垂下的帐幔遮盖住了四根立柱的大床,似乎是路易十四风格的翻版……现在的英式套房原本是舞厅,套房梳妆台的镜子据说原本是单面镜,虽然无从考证,据猜测镜子后的小房间是类似于今天DJ待的地方。

马勒别墅还有一处占地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英式花园,像绿宝石那样镶嵌在都市钻石地带,围着大草坪是各种常绿乔木和鲜花,花园里散坐着喝咖啡聊天的客人,在鸟语花香的环境里享受着阳光与清芬。

马勒别墅这次开放带来的收获是,接到一个老人的电话,称他祖父曾参与建造马勒别墅,当时是一名领班性质的木匠,祖父留下几张老照片,或许可以见证当时的历史。老人将珍藏了多年的老照片送给孙总,其中三张照片最有价值,它们分别是:马勒在别墅完工后与主要设计师及工匠们的合影,马勒在跑马场与英国人交谈,马勒与他的太太及女儿。

现在,这三张珍贵的老照片与其他二十多张历史老照片一起挂在饭店的各个层面,默默地诉说着半个世纪前的传奇故事。

港台明星最爱下榻于此

马勒别墅饭店自2002年5月开始营业以来,一直保持着平均七成以上的入住率,即使在SARS期间,也达到了50%,今年以来的入住率更高。

至于价格,最豪华的英式套房租金每天4000元人民币。每个房间的硬件几乎和一个标准的四星级酒店无二。还有500至4000多元规格的客房,按硬件来考核,完全达到四星级酒店的标准。但饭店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让每个住店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并且是在一个私密性很强的家里,宁静,温馨,富有诗意的家。这一点才是我们的优势”。

据孙伟国总经理介绍,饭店开业以来,除VIP客人外,港台客人也不少,其中有一些讲究生活品位的演艺界大腕级人物,比如张柏芝、刘嘉玲、梁朝辉、张信哲、蔡琴等,这些大腕一来就是一个团队,但并不张扬,悄悄地来,悄悄地走,留下的则是惊叹和倩影。特别是张柏芝,进了英式套房就像小孩子一样在地毯上打滚。有些大企业也常常借此地举办大型派对或产品发布会,有些影视剧组也找上门来要求借场地拍片,但被饭店方面婉拒了,主要是为了让客人有一个安静的环境。 浴火重生马勒别墅建筑楼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