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交易的时代又来了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尚进)
( 2005年2月,海尔在印度举办手机展示会 )
“孩子们总是希望能吃点什么魔法饼干,能让自己看上去像18岁以上”,这是巴斯·安科夫在1989年《世界经济评论》中的开场白,当年索尼公司斥资32亿美元,外加16亿美元贷款的代价收购了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日本企业对美国的疯狂收购极大地震动了当时的世界经济,以至于《今日美国》调侃道,“从南加州的桔郡到最北端的塔科马港,但凡邻近海边的好房子,都被日本企业收购了”。
当沃瑟斯坦那本知名商业著作《大交易》被奉为企业扩张教科书的时候,美国人正在为日本企业的疯狂收购愤愤不平。但是整个上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的变迁,让跨国收购这种大买卖,仅仅局限于通用电气、福特汽车等美国巨头。而当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TCL购并法国汤姆逊,6月8日明基零成本接受西门子手机,甚至最新版本轮到了海尔收购吸尘器巨头美泰克。一场新的“大交易”时代似乎正在我们身边上演。
海尔要出手了?
“最近又有不少人重新翻看商业励志书《长大》了。”柳传志在采访中对记者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刚刚开始。”实际上当联想从中国第一升级成为全球第三,明基也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的时候。所有那些始终尝试走国际化路线的企业,似乎都要出手了。
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吸尘器巨头美泰克(Maytag)名头不及西门子,但主角海尔的风头却远胜明基。其实海尔是这场收购案中的迟到者,早在一个月前,美泰克就接受了投资基金Ripplewood的条件,后者将通过支付11.3亿美元现金和承担美泰克9.75亿美元债务完成收购,收购总价21亿美元。不过由于双方是独家谈判,美泰克仍有机会在30天内向其他公司寻求更高的收购价格,这也给海尔的插足留下了空间。
( 2005年3月,罗纳尔多为西门子手机做宣传 )
事实上,除了海尔在跃跃欲试,投资基金Blackstone和Brandes也在考虑出手。但他们和Ripplewood一样,都是抱着投机心态而来,试图通过资本运作,短期内将美泰克再转手赚大额差价。这种收购已经令美泰克的大股东们感到了不快,毕竟也是一家百年老店,卖也要卖得有尊严。海尔有意竞购的消息一传出,美泰克的股价立刻搭车上涨,从14美元攀升至15.43美元。当6月16日海尔仍未正式公布是否参与收购的时候,美泰克股价却并未出现波动,仍然保持在15.4美元左右。“即使超过了30天,只要海尔有意,仍然可以完成收购。”长弓投资的分析师麦克·格雷格说,“如果能从海尔这里得到补偿,美泰克应该不会吝惜4000万美元违约金”。
按照竞价收购原则,海尔一旦决定收购美泰克,付出的代价肯定将超过21亿美元。海尔收购美国美泰克划算吗?这样的疑问顿时成为财经界讨论的焦点,毕竟联想接近20亿美元收购IBM电脑,与西门子近乎倒贴给明基的收购,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收购成功,海尔会得到美泰克的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品牌。不过海尔可不是联想,它在美国已经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海尔美国总经理和南卡罗莱纳州的执行总经理都是美国人,海尔的小冰箱和酒柜已经打入了沃尔玛等美国大型超市。在纽约曼哈顿,海尔甚至斥巨资买下了一栋历史悠久的大楼作为展示厅。而品牌价值上,虽然美泰克在美国排行老三,但它在全球的影响力远不及通用电气的一个零头,海尔的犹豫似乎颇具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美泰克作为美国上市企业,海尔完全有可能在美国实现借壳上市,这对于登陆上市成本颇高的美国主板IPO,不失为一种经济的曲线方式。西南证券分析师周兴政试图用推沙盘的方式模拟海尔借壳上市的可能性,他说,“海尔在境外已经有两家上市公司,但资产数量颇为有限,与其分拆后去美国借壳上市承担高额风险,还不如将未来美泰克的资产放入香港上市的海尔电器之中”。
倒贴与竞价:大交易了什么
就在海尔爆出收购意图前的两周,6月8日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给本不平静的中国企业跨国发展增添了重要分量。与其说是收购,不如说是西门子“倒贴”明基,根据双方协议,西门子手机部门将在无负债的情况下以净资产转移给明基,西门子还会付给明基2.5亿欧元的现金与服务,并且以5000万欧元参股明基。更重要的是,明基得到了西门子手机的全部专利使用权,并可以在五年内使用BenQ-Sinmens品牌。这与联想IBM的联合品牌如出一辙,可在收购资本上却南辕北辙。仍然有人想不通,为什么联想买IBM,TCL买阿尔卡特必须付出真金白银,外加承担对方债务,明基却能不费吹灰之力“白拣”西门子手机。
然而明基的掌门人李耀却不这么看。他对记者解释道:“企业总是有生老病死的,必要时作出业务调整是正常的。西门子现在以机械系统产品为主,而手机越来越变为消费电子产品。去年西门子营业额700多亿欧元,手机只有49亿欧元。西门子手机只是遇到了高层决策问题,作为与西门子长期合作的明基非常清楚,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收购。”事实上,吃下生产能力三倍于自己的西门子手机对明基来说绝对是一道危险的大餐。以西门子手机一年超过5亿欧元的亏损额,2.5亿欧元“嫁妆”还不够明基亏半年的。更要命的是,明基还不得不全盘接收西门子在德国、巴西的制造基地和全球7000名员工,高昂的人力和制造成本令明基接手西门子就开始着手制定裁员计划。但裁员同样需要高额成本,特别是在工会和福利制度完善的欧洲。
“他们为什么要跨国收购呢?”这是沃瑟斯坦在《大交易》中自问最多的问题,“为了技术,为了规模,或者就是为了资金运转,这都是资本时代的交易动力”。技术到底是能收购来的吗?这个疑问曾经在上海汽车试图收购英国罗孚时浮出过水面。而当李耀反复强调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最大的收获在于物有所值的专利,可当初TCL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万明坚看中的也就是对方的专利,而事实上TCL方面并没有足够的研发人才储备来消化阿尔卡特的专利,对阿尔卡特原有部门的整合也未能奏效,成立8个月后,T&A累计亏损6亿元人民币。
“联想、TCL、上海汽车,这些新一轮的跨国主义者中,谁将是真正的收获者”,这是5月份《财富》论坛上一个讨论的热门议题。如果再加上明基、海尔一起讨论的话,跨国交易中的策略与技巧,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购买过程而升温。《中国经济季刊》主编阿瑟·克劳博认为:“明基比联想更狡猾。”从技术专利角度看明基获得了西门子手机的全部专利,而TCL收购汤姆逊的彩电业务时却不包括显像管,联想也仅获得了IBM宝贵的日本笔记本设计团队。而最重要的收购股权上,明基的“老狐狸”充分显露,IBM紧握着联想集团19.5%的股份,汤姆逊也掌握与TCL合资公司1/3的股权,这无疑在帮出售者分担业务风险的同时,也将未来扭亏为盈的战果分配了出去,相比明基仅仅给西门子2.5%的股权转移,显然对收购后的扭亏为盈颇具信心。 美泰西门子海尔交易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