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五世”有颗奔腾的心

作者:李三

(文 / 李三 尚进)

“英特尔五世”有颗奔腾的心0( 2005年4月14日,英特尔在北京召开信息技术峰会上展示的视频数字家庭 )

在过去的光阴里,英特尔包括摩尔、格鲁夫、贝瑞特在内的几任CEO都是技术精英,因为他们对半导体业的突破性贡献,英特尔成为产业标准的制定者。第五任英特尔公司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欧德宁是英特尔迄今以来惟一非技术出身的最高管理者。欧德宁曾担任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博士的技术助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管理哲学和格鲁夫的“偏执狂”一脉相承,对英特尔公司以及产品有深刻了解和独特理解。

一位著名分析师曾经说,“我从未见过他害怕技术的样子,你不能期待他去发明下一代THz等级的晶体管,但作为首席运营官,他并不需要懂得这些技术,只要会欣赏就足够了。”

欧德宁的前任贝瑞特曾经这样评价他,“他营运过我们的产品事业群,过去四年来帮我们做过最大的生意,他相当适合于CEO这个位置”。

欧德宁上任后,业界曾有评论认为,英特尔一反“唯技术精英”的用人路线,重用以销售和市场业务见长的欧德宁,这个变化标志着英特尔的重大战略转折——以前英特尔是不断地开发速度越来越快的电脑芯片,现在的英特尔将变成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公司。据说欧德宁“纠正”了这种说法——他说,英特尔的使命仍然是芯片提供商,英特尔会将越来越多的功能附加于一个平台上,让平台更有用。

和新总裁欧德宁面对面的时候,能感到第五任英特尔公司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是一个有亲和力的人。6月14日,在一个小范围的采访场合,欧德宁和在场的每一位记者交换名片——他自己的名片非常普通,和英特尔公司中国员工的没有什么不同。不仅如此,为活跃气氛,欧德宁还会把名片上记者的名字轻声念出来。当记者提问时,欧德宁用铅笔不时地在纸上写着什么——他是个左撇子。他的笔下,是记者提问或者他回答时说到的关键词。

“英特尔五世”有颗奔腾的心1( “英特尔五世”欧德宁 )

记者:您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多次来中国,可见对中国市场格外重视?

欧德宁:英特尔进入中国整整20年了,可以说,中国IT市场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美国。在高成长速度背后,英特尔的直接投资与技术分享等方面都提供了支撑。我们一直认为,中国不是垃圾站,不能把过时的技术扔到中国。英特尔一直坚持这一原则,不断地将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带入中国,借此不断提升本地IT产业发展环境,推动完善中国本土IT产业生态圈。

“英特尔五世”有颗奔腾的心2( 迅驰笔记本所开创的无线局域网被简单的放大到家庭环境之中 )

记者:这一次您除了设立两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基金”外,还有一些破天荒的举动?

欧德宁:给中国IT企业设立两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基金”,这笔基金将用于投资与英特尔技术发展相关,并推动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基金还将为本地企业提供资金,初期重点领域包括通信、面向消费者的宽带应用和半导体设计等。

英特尔投资CEO峰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英特尔全球投资峰会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国家举行过。

还有,英特尔五大产品事业部中的渠道产品事业部总部将在中国落户,英特尔公司共有移动电子事业部、数字企业事业部、数字家庭事业部、数字医疗保健事业部、渠道产品事业部五个部门,其他四个事业部的总部都设在美国,将一个事业部整体设在美国本土之外,这在英特尔的历史也是第一次。

记者:作为英特尔总裁,这个位置带给您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欧德宁:我以为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英特尔公司与员工一起成长。我们的消费者、各位股东当然都希望公司能保持持续的增长,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为市场提供先进技术和产品。过去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今后还要更好,我相信,英特尔有这个能力。

记者:您是英特尔历史上第一位非工程师出身的CEO,在您的领导下,英特尔公司会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欧德宁:我希望不会有任何不同之处。我是一个产品型的领导,在英特尔公司工作的30年间,我认为自己投入在财务方面的时间大约占了五六年,其余时间则用在产品开发、销售和营销方面。我喜欢产品,在产品决策方面我介入的程度非常深,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一些工程师。

记者:我们常说科技改变生活。英特尔是技术进步的旗帜,在这一点上,您的感触一定更加真切和深刻?

欧德宁:英特尔在197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而且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世界。技术进步让人们生活变得更方便,通过技术人们可以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节省很多时间。我们还有这样的经验——技术可以让家庭更加幸福,例如使用先进的通讯技术,父母可以在家中办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多。

在移动领域,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电话、电脑的协同方案,以便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它们,并能够时时更新信息。在家庭方面,我认为,电视内容将会更多实现数字化,通过数字化和宽带技术,足不出户就可以接收到世界各地的精彩节目。今天的家庭电视可能只收看几十个频道,数字化以后,互联网可以接收上千万个频道,用户自己可以选择节目,而不再是由电视台和广播公司来决定消费者的需求,到那时,只怕您目不暇接。

记者:照您来看,IT技术的潜力还有很多没有被发挥出来?

欧德宁:健康消费在国民总产值中占的比例非常大,健康领域的发展与IT同样迅速,但是技术使用还远不如商业领域,我们在这方面将会有很大的发挥余地。例如在病历管理、医疗安全等方面,其实,一些基础的IT产品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大公司大都通过网络实现管理,通过使用IT技术,生产力大大提高。我们也正在研制产品为中小型企业找到解决方案,帮助这些中小型企业通过应用IT技术降低制造成本。

记者:听说您有一个工作习惯,每天都有一些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在这段时间里,您绝对不让任何业务来打扰?

欧德宁:我认为保持清醒是很重要的,因为一天下来,我们总是在跟人打交道,作为一个经理,首先要忘记当领导,一个与人打交道的领导,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如何鼓励自己的员工,同时要有足够的耐心。

在美国有这样一句老话:如果您是领导却没有人跟随,您就是孤家寡人,这样的领导当然是失败的领导。英特尔公司在今年一月进行了重组,这个过程经历了4年,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改进了产品,所有这些改革计划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记者:英特尔目前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您认为它还有多大的增长力?

欧德宁:从我们对产品重视的方面看,英特尔目前与几年前没有任何区别。目前我们能够更熟练地处理和集成新的架构,并成功地营销它们。在20年的时间里,英特尔公司总是能一次又一次地推出最好的产品。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更好地利用英特尔所拥有的资源,使之具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后PC时代的英特尔之变

“是惶者生存,而不是偏执狂才能够生存”,这是英特尔中国的管理层,对那本描绘安迪·格鲁夫的《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翻译中的不满。与安迪·格鲁夫和贝瑞特时代相比,第五任CEO欧德宁能否延续英特尔在芯片领域的神话吗?这不仅是华尔街投资圈热衷的话题,更是数亿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用户关心的问题。自从1975年《大众电子学》第一期的封面那台内置英特尔8080处理器的“牛郎星”电脑,引来尚还年少的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时,个人电脑所引爆的信息革命,让英特尔在30年间,始终位居中央处理器市场的大佬位置。尽管英特尔创始人制定的那条摩尔定律依旧在发挥功效,但是英特尔在电脑芯片领域的王者地位,实际上正在遭遇空前危机。AMD这个与英特尔跟随性竞争近30年的加利福尼亚企业,自从率先将处理器速度提升到1G MHz之后,又率先将本属于服务器领域的64位处理器技术引入民用,之后双核心处理器的推出又给英特尔带来一阵组合拳。

昔日英特尔inside这句口号,被视作技术与营销组合的最典型案例,已经被三个蓝人和节奏性的音乐所取代。而人们对于传统电脑业芯片巨头的崇敬,也随着后PC时代的数码化,正在悄悄从英特尔身上消逝。当6月6日,苹果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当着3800名听众的面,宣布未来苹果电脑将全面转移到英特尔门下的处理器时,苹果迷们似乎一脸茫然。自从14年前苹果电脑开始沿用由IBM和摩托罗拉共同开发的Power PC处理器,整个个人电脑界就似乎划清了界限,以英特尔和AMD等X86架构的芯片制造者,始终是大众化的代名词,而苹果则依靠PowerPC走起了自己的小众路线。计算机与消费电子顾问公司Envisioneering的总裁理查德·多何蒂对于英特尔“核”的苹果很有意见:“这是PC和消费电子世界的一场地震,乔布斯在赌博,苹果电脑无疑将面临一场巨变。”

为什么乔布斯会选择英特尔这样的“俗”公司,而背离苹果一贯的特立独行呢?这已经成为6月份最热门的后PC话题,如果只拿Power PC系列芯片速度不及英特尔的奔腾4作为理由,这只能引起苹果笔记本用户们的共鸣,Power PC G5芯片近一百摄氏度的发热量,根本无法被设计到笔记本电脑中。但为什么是英特尔,而不是速度更快的AMD呢。如果我们发现微软刚刚在E3大展上放出的Xbox360,放弃了前一代使用英特尔芯片的经验,转而采用Power PC,这个刚刚被苹果放弃的处理器系统的时候。就不难发现后PC时代的一场洗牌正在悄然进行着。

争夺电视机大屏幕下面的位置,早已经让微软、英特尔和索尼三足鼎立,与微软和索尼依靠游戏机打天下不同,英特尔预谋家庭媒体中心已经两年有余,但是英特尔自己却并没有直接的产品,迅驰笔记本所开创的无线局域网被简单的放大到家庭环境之中。与索尼的游戏,微软的操作系统相比,英特尔竞争家庭媒体中心,并没有任何排他性的技术优势,将英特尔的芯片替换为其他竞争对手,并不会影响家庭娱乐的进行。这就不难解释英特尔为什么会与苹果战略结盟。

“英特尔已经牢牢控制住了笔记本电脑业的脉搏”,这是美国《个人电脑》杂志对芯片业的十条总结之一。迅驰芯片所带来的Wi-Fi模块,试图以接近10兆的无线互联网速度来重新定义芯片巨头的位置,尽管中国对应的WAPI标准被无限期推迟,但是英特尔似乎并不满足于10兆的速度。WiMax,这项带宽接近80兆,信号辐射范围能够覆盖16公里的无线通讯标准,被英特尔寄予厚望。

“今日的笔记本被集成上了Wi-Fi模块,下一代就是WiMax了,而WiMax的技术潜质,让3G也毫无作为”,《连线》就曾经以4G梦想来定义WiMax的身份。而WiMax16公里的覆盖范围,完全有可能实现区域性覆盖,以至于一贯倡导无线网络世界的星巴克老板柯雷蒙信誓旦旦地说,“3G是电信帝王们的金字塔工程,投入大量资金仅仅是为了满足商业利益上的需要,而WiMax带来的4G是老百姓的集体工程,是农民起义”。

尽管英特尔对WiMax信誓旦旦,但是轻视WiMax的也不在少数。“WiMax不是4G威胁”,这是美国电信技术巨头高通公司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雅各布的辩解,在他看来WiMax仅仅是高速互联网的一部分,而通讯业与后PC工业保持着深深的鸿沟。似乎星巴克的柯雷蒙抱定了WiMax的决心,他在演讲中说道:“很多时候技术与商业利益的斗争完全是飞蛾扑火,民众的意志决定一切,当一亿人都在用无线笔记本,却找不到一个WiMax发射器,这无疑是荒谬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经验将成就WiMax的4G梦想。” 笔记本电脑奔腾英特尔中国芯片英特尔架构苹果有颗五世wi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