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武汉抗战的激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秦风)
1938年5月,徐州会战结束不久,中国军队主力撤出华中,以武汉为指挥中心,日军则暂停进攻进行增补。6月中旬以后,日本大本营开始“攻占汉口作战”。日军参谋本部认为,只要攻占武汉,就能支配中国,通过武汉会战,“把蒋政权逐出中原”,“使蒋政权降为地方政权”。为此,日本国内继续动员增兵40万人,并拿出32.5亿日元的作战费用预算。
“中国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压迫到最后限度。”蒋介石由此在中央广播电台发表讲话,国民政府调集全部海空军以及陆军120个师总兵力约110万人,蒋介石亲自坐镇武汉直接指挥。
经过调整,日军的主要作战路线一是沿长江两岸西进;一是由大别山向南,经由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四个省,攻下中国实际的战时首都武汉,并消灭自淞沪会战以后仅存的中国主力部队。而中国军队在淞沪与南京保卫战后,终于调整了战略决策,以大范围战场的运动战辅以阵地战取代了过去单纯消极的抵抗。计划通过武汉会战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使得日军在短期内占领中国的计划彻底瓦解。武汉会战爆发后,武汉民众情绪高昂,举办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共合作架构下,由共产党发起的“献金活动”,7月7日开始连续3天,号召民众踊跃解囊,无数市井小民,包括家庭主妇、小贩、车夫,甚至孩子们都自动捐钱。汉口市各店全体店员职工捐献一个月薪水,复兴、裕华、申新、大成四大纱厂共赴国难,3天里,各界献金达百万之多。
这场会战历时四个月,中国军队伤亡达40万左右,日军亦达10万人以上。在日军于10月25日最终攻占武汉之前,中国军队主力和各主要政治、经济机构已经大部分有计划地撤退到后方。
上一篇:
武汉抗战: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黄金年代
下一篇:
平型关大捷战场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