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型关大捷战场全景图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蔡伟)
1937年9月21日,板垣征四郎第1军第5师团第21旅团长三浦敏事率领第42联队第2大队、第11联队第1大队、第21联队第3大队附一个野炮大队共4000人进犯平型关。9月23日凌晨,八路军115师接到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发来的急电,要求115师立即向平型关、灵丘之间方向出动,从侧翼阻击向平型关进犯的日军。9月25日凌晨,林彪指挥115师4个团前往平型关东侧的乔沟一线设伏(1个团未进入阵地),在当天成功伏击了日军板垣征四郎第5军第21旅团第42联队的一个大队、运送补给的日军第6兵站汽车队的两个中队以及一个骑兵小队共1000人左右,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史称平型关大捷。
115师343旅(旅长陈光)第685团(团长杨得志)在老爷庙西南至关沟一线埋伏,并打响了平型关战斗的第一枪。杨得志团的主要任务是伏击进入该地域的日军,同时阻击东跑池地区的敌人回援
日军飞机赶到支援时,八路军已经冲入敌群展开白刃战,使日军飞机无能为力
115师343旅第686团(团长李天佑)埋伏在乔沟南侧的台地上,实施拦腰截击。战斗中686团将进入乔沟的日军分割成数段,通过白刃战全歼日军
115师344旅第687团在旅长徐海东直接指挥下,在乔沟入口处的小寨、西沟到蔡家峪一线设伏,切断了日军退路
1937年10月,太原会战爆发,中国军队179旅赴前线作战,太原市民前来送行,军民振臂高呼抗战口号,士气高昂
1937年8月7日,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到南京参加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的国防会议,协商共同抗日问题。左二起:叶剑英、郭秀仪(女)、第8集团军总司令黄琪翔、周恩来、朱德
1937年5月,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组织中央考察团到达延安时,受到中共中央代表秦邦宪(前排右三)、林伯渠(前排左一)和延安军民的热烈欢迎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之日,城内遭日军轰炸后浓烟漫天
1937年12月,日军强迫中国战俘自行挖掘壕沟,随后再以刺刀将他们活活刺死,扔进壕沟
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后举行入城式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国民政府府邸,插上日本国旗,在前方留影
1937年12月,日军进入南京后将中国军民押至下关以机枪扫射,尸体堆满江边,行凶后的日军站在尸体旁,若无其事
1937年底,南京浩劫中两位失亲的孤女,饥寒交迫,无语问苍天
1937年10月,日军飞机对上海至南京一线的中国守军猛烈轰炸,图为一批运输车队遭轰炸,车队成员全部壮烈牺牲
1938年4月,台儿庄的中国军队紧急调集
1938年4月,战后的台儿庄车站
1938年5月,武汉民众庆祝台儿庄大捷
1938年5月16日,日军沼田部队渡过微山湖后,在王楼与中国守军激烈交战
1938年4月,台儿庄的中国守军
1938年5月25日,北支日军指挥官寺内寿一(右)与中支日军指挥官俊六在徐州附近某机场会合
1937年10月,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投入战场
1937年10月10日,崞县近郊的日军卡车队
1937年10月,晨曦中,中国军队步出太原古城,赴前线杀敌
1937年11月6日,日军向太原发动总攻击
1939年7月7日,汉口孤儿蹲在地上整理报纸,准备一天的义卖活动
1937年7月8日,面对日军即将大举进攻武汉,一名女性宣传人员登高向民众说明当前情势,并呼吁民众保持最后胜利的信心
1938年7月7日,中国共产党献金团在武汉大街小巷穿梭,呼吁民众踊跃捐献报国
1938年7月,日机轰炸之下的武昌,一位父亲坐在地上轻抚被炸死的孩子,泣不成声,此情此景令人鼻酸
1938年,武汉市举行“武汉市拥护国联援华制日运动大会”
1938年,武汉市民发起“拥护国联援华制日运动”,图为游行中的女学生队伍
参加过1938年7月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暴动的部分战士
八路军到达
平型关
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首战平型关,这是当时战斗最激烈的地点——乔沟
1937年9月25日,林彪指挥八路军115五师首战平型关,歼灭日军1000余人,取得抗战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我抗日干部向广大群众讲解共产党八路军是抗日的队伍,是给老百姓办事的人民子弟兵,军民是一家,号召共同抗击日伪军,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1937年9月,平型关战斗胜利后凯旋的八路军战士
冀热辽山区的民兵和游击队,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