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加尔湖并不明朗的流向
作者:李翊(文 / 李翊)
( 位于俄罗斯中西伯利亚南部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
蒙古“北水南调”,理想与现实
最早提出并倡导“北水南调”计划的是世界华人联谊会秘书长,中国宝贝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卞洪登。他说,当时的设想是引贝加尔湖北水南调治理蒙古高原沙漠化。
2004年6月17日,卞洪登第四次访问蒙古国期间,意外地听说,蒙古议会早在两年前就已经研究过将乌兰巴托东部克鲁伦河水调往南部城市扎门乌德的“北水南调”计划。卞洪登马上找到了提案者,蒙古国自然环境保护部部长,就蒙古国水资源开发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双方达成协议,由宝贝集团作为操作公司组织企业投资卞洪登所提出的“引贝加尔湖水灌溉蒙古”的北水南调计划。
所谓“北水南调”计划,卞洪登解释说,是将蒙古北部丰富的淡水资源通过运河或者管道引至蒙古的南部戈壁地区。具体操作方案上,蒙古提出,将建3条贯穿南北的管线,其中中线为主要干线,将由北部苏赫巴托尔省到南部扎门乌德口岸,长约1100公里。其设想是在苏赫巴托尔附近处建150米高的拦水大坝,将色楞格河、图勒河、鄂尔浑河等七股向北流淌出境的水流堵截在蒙古境内,形成一个巨大湖泊,利用高位落差南引。该项目预计总投资为150亿美元。
这一计划之所以能得到蒙古国政府支持,卞洪登认为,与蒙古国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蒙古国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200毫米,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分布不均。北部地区河流众多,森林茂密,而中、南部地区水资源缺乏,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甚至蒙古发展的最大障碍。蒙古南戈壁省紧邻中国的扎门乌德口岸因为缺水,至今人口不足一万人。其发展远落后于隔界相望的二连浩特口岸。而扎门乌德只是蒙古南部地区的一个缩影。
但是,该地区却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蒙古国已探明的金、银、铜、铁、石油等100多种矿藏储量绝大部分分布在乌兰巴托以南的东戈壁、南戈壁和西戈壁等省区。著名的奥云陶勒盖铜金矿就位于此。现在,尽管已经将亚洲最大的铜矿等资源卖给了加拿大公司,金矿卖给了美国公司,但是却因没有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而无法动工开发,使得蒙古经济支柱——矿业在南部地区面临挑战。蒙古自然环境部长多次表示,寻找水源防止荒漠化是蒙古的发展之本。
此外,蒙古作为注入贝加尔湖最大的支流色楞格河的所在国,无法利用贝加尔湖水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俄罗斯人卖湖水赚钱,内心并不平衡。据卞洪登提供的数据,意大利米兰SIMI工程技术公司已经和伊尔库茨克的“贝加尔湖水”股份公司合作,每年生产2000万只1.5升塑料瓶,直接从贝加尔湖420米深处取水。另外,日本一家公司也开始和俄方合作,直接到贝加尔湖1830米最深处取水,然后运到日本上市。对此,蒙古国一些经济发展战略专家不甘人后地表示:我们蒙古人的水白白流淌到贝加尔湖给俄罗斯人卖到意大利、日本挣钱真是情理难容。为此,我们蒙古人也应该有自己的一套淡水资源开发计划。
宝贝集团的顾问、中国水科院高级工程师邱维铎说,这个计划本身没有不可逾越的技术难题。和美国“北水南调”救活洛杉矶的工程相比,这个工程要容易多了。但是究竟能引多少水,能产生多大的效益,邱维铎认为目前还不好估算。
据蒙古自然环境部的官员透露,无论是资金还是施工,蒙古都没有能力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因此,负责操作此事的宝贝集团正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公司和基金会联系合作。目前,已经有来自加拿大、美国、印尼和俄罗斯的几家公司表示了合作意向。
美国环球动力开发公司总裁、美籍华人黄玉林就看好这个工程。他在2003年与蒙古东戈壁行政长官签订协议,开发扎门乌德自由贸易区的300亩地。其中100亩地做贸易区,100亩地做来料加工,另外100亩计划搞旅游。但是开发区极度缺水,仅靠来自内蒙古二连浩特的供水远远不够,因此在听说了蒙古要搞“北水南调”项目后愿意参与,帮助解决项目动力能源的问题。
然而,尽管看好这个项目的人很多,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原副总工程师徐老却有不同看法,他说:“技术上确实可行,但这是一个国际水道,如果将色楞格河等众多贝加尔湖的主要注入河水半路拦截下来,必然影响贝加尔湖的蓄水量。贝加尔湖惟一的流出河流是安卡拉河,下游建有几个重要的水电站,是俄罗斯乌拉尔山系的主要电源。如果贝加尔湖水减少,将直接影响发电效应。如果不能与俄罗斯先协商好,这个工程很难实行。”
事实上,俄罗斯舆论对这一计划并不欢迎。俄罗斯人认为,该计划将使贝加尔湖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危险。色楞格河是注入贝加尔湖最大的支流,如果将其堵截在蒙古国境内,俄罗斯境内的400公里河段虽然不至于枯竭,但是水量必然大减,俄境内1000平方公里的色楞格自然保护区内大量珍稀鱼类、兽类和南来北往的候鸟将出现生存危机。
引贝加尔湖水入中国, 一个浪漫的想法
卞洪登说,“北水南调”项目的一个延伸,是将蒙古国苏赫巴托通至扎门乌德的运河向南延伸至北京。另外,再由离蒙古边境最近的包头段黄河,向北建一条运河与“北水南调”相接。徐老认为,这是一个浪漫得有些一厢情愿的想法。
根据资料显示,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中西伯利亚南部,被称为“富裕之湖”、“西伯利亚之海”。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这个弯月形的湖泊虽然面积只排在世界第八,但它的最深处达到了1637米,平均水深也超过700米。依靠这样的深度,贝加尔湖容纳了占全球地表淡水总量的1/5。形象地说,长江要流20年才能把贝加尔湖注满。贝加尔湖的水量足够全世界所有人口喝一个世纪。而且,它的水质很好,可以直接饮用。
但是,水利规划专家强调,调水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水资源在各国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衡,把水从一国调往另一国要在不影响当地用水、生态环境等前提下慎重进行,一般来说,尽量少动甚至不动。对中国来说,从贝加尔湖到北京这样超长距离的跨国调水,经济、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都很多,中国不会为自己的需要影响另一国的利益。调水专家表示,由于根本就没有从贝加尔湖调水的考虑,所以也没有人做过有关的测算,但从几个大的方面做一下粗略评估,就不难得出结论:把贝加尔湖水引到北京,其投资之巨,绝不会低于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换句话说,至少需要约5000亿元人民币。
从贝加尔湖到北京,要比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引水入京的距离长很多。“南水北调”的东线,输水主干线长1156公里,中线的总干渠长约1300公里,而从贝加尔湖调水到北京的距离最短也不会少于2000公里。“南水北调”需要抬高水位的高差,在东线只有40米,而从海拔455米的贝加尔湖湖面,提水到海拔1000米的蒙古国境内,高差超过500米,虽然现在的技术不成问题,但要多建非常多的扬水泵站。
一些业内专家还指出,如果考虑到调水量,那么“从贝加尔湖调水”在经济上就更显得昂贵。贝加尔湖每年只有50亿立方米左右的水外流,调水量如果超过这个数字太多,可能会给贝加尔湖的生态环境带来明显破坏,但如果只调这么多水,那么仅仅相当于“南水北调”东线调水量的1/3,而东线的总投资额是630多亿元人民币。这样一算,贝加尔湖调来的水,成本将比“南水北调”调来的水高出10倍都不止。
正是因为存在着这么多很明显的不利或不定因素,水利专家们一致认为,所谓的“贝加尔湖调水工程”,目前看来,连前期论证的价值都极小。
一位专家说,长期以来,俄罗斯人对贝加尔湖有一种情结。他们称:“贝加尔湖是俄罗斯最珍贵美丽的装饰品,世界上任何其他湖泊都不能与它相比。”贝加尔湖以及它的300多条支流,是俄远东数百万人生产和生活的源泉。贝加尔湖湖底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另外,它对当地乃至整个东北亚气候也有显著的影响。
贝加尔湖还被誉为“珍奇动植物博物馆”。由于该湖未受第四纪冰川覆盖,故仍保留着第三纪淡水动物,并进化成许多新物种。目前它拥有大约3500种动植物,其中约2000种是其独有的,这些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对研究地球生物进化非常重要。例如海豹是怎样来到这个湖中定居的,就是一件很难解释的事。根据资料,贝加尔湖所在的中西伯利亚高原,5亿多年内从未曾被海水淹没过。贝加尔湖海豹的祖先是如何从遥远的北冰洋,来到这样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里,众说纷纭,至今还是个谜。
对于这个“富裕之湖”的保护问题,无论是前苏联政府还是现在的俄罗斯政府,都高度重视。苏联时期,在内部范围内从贝加尔湖调水的问题就引起过大讨论。事情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最终,在1986年8月20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做出联合决议,为了防止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影响,以贝加尔湖为水源的“北水南调工程”不予考虑。
现在,为了保护贝加尔湖,俄罗斯政府已经停止对湖边用地的审批。自2000年起,俄罗斯每年都举办一次贝加尔经济论坛,普京总统亲自参加。该论坛邀请世界各国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对贝加尔湖以及俄远东地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进行研究讨论。
徐老介绍说,去年中俄石油管道项目的谈判中,许多俄罗斯专家担心,安大线从贝加尔湖南部水源注入地区经过,一旦输油管道泄漏将会对贝加尔湖造成污染,这成了安大线没有被通过的原因之一。现在的石油管道线路则从贝加尔湖北部绕过,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污染贝加尔湖的危险。
虽然卞洪登透露,6月2日“北水南调”项目将举行奠基剪彩仪式,但有专家认为,这种造势主要是为了吸引中国以及国际组织对它加大各方面的援助。 流向贝加尔湖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