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贸易时代的中欧纺织品之争
作者:谢九(文 / 谢九)
( 欧盟将对中国的T恤和麻纱两类产品启动“紧急特保”程序,这意味着中国即将告别享受未满半年的纺织品自由贸易时代 )
步步紧逼
今年4月24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布鲁塞尔宣布,他要求欧盟委员会授权其对中国进口的九类纺织品发起“特别保护”调查,其理由是今年第一季度欧盟从中国进口的部分纺织品出现了“大幅度上升”,其中有九类纺织品的进口额均进入欧盟针对中国纺织服装进口的“特保”措施中规定的“预警区”。这九类纺织品是指T恤衫、套衫、男裤、外套、袜子、女外套、胸罩以及亚麻织物等。
5月17日,曼德尔森以今年第一季度欧盟从中国进口的T恤和麻纱增长过快(欧盟的统计数据显示,和去年同期相比,前四个月来自中国的T恤进口量增长了187%,亚麻增长了56%),且以扰乱欧盟市场为由,建议欧盟授权其与中国方面进行正式磋商。按照有关规定,如果磋商未果,欧盟会对这两类纺织品实施“紧急特保”措施,将其今年进口量的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与美国立即启动“特保”程序不同,欧盟对于“特保”的启动显得相对谨慎。美国在5月13日对中国三类服装重新设限之后,在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声中,5月18日再次对中国4类纺织品启动“特保”,相比之下,欧盟的进程则显得“温和”许多。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在纺织品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很有可能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相关,而欧盟之所以在“特保”问题上显得相对“温和”,除了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一贯奉行的自由贸易政策、中欧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都是个中因素。
“我们和中国是朋友,而不是对手,我们都不想打败对方,更不想挑起一场贸易战。”在布鲁塞尔,不止一位欧盟官员向记者作出类似表述。
面对欧美的“特保”威胁,中国也作出了积极回应。5月20日,国务院宣布自2005年6月1日起对74种纺织品提高出口关税税率,多数纺织品的税率提高幅度超过4倍。消息一出,沪深股市上的纺织品公司股价均大幅下挫,并导致上证指数创下6年来的新低。然而,对于中国主动调整关税的措施,欧盟的贸易官员并不认同,“调整关税是一项具有不确定性的措施,其效果微不足道,提高很大的关税才可能起到一点作用。我们向中国清楚表明,只有控制出口数量才是惟一措施。对于条款中规定的7.5%的增幅,我们可以对此做大幅度的让步。中国政府从原则上接受了限量的要求,但是如何执行是一个问题,目前双方就是卡在了这里”。
5月24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抵达布鲁塞尔,和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为首的欧盟代表团谈判,开始了双方的“非正式磋商”。操一口流利法语的高虎城受到欧盟的欢迎,美联社对此报道说,“曼德尔森用一杯绿茶招待高虎城,试图顺利解决中欧纺织品争端”。
由于双方的会谈具有“建设性”,欧盟将非正式磋商的时间延长至5月31日,如果双方能够达成解决的办法,欧盟将不会启动“紧急特保”,否则,将启动WTO框架下的“正式磋商”。
“特保”有理?
欧美对中国纺织品挥舞“特保”大棒,其依据来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签订的《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条。该条款规定:“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2008年12月31日,中国的纺织品与服装一旦给进口成员造成威胁并形成市场扰乱,该成员可以提出磋商请求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在收到磋商请求后,中国应主动控制相关产品的出口数量,保证年增长率不超过7.5%,如磋商不能达成一致,则上述限制应继续,但实施期不得超过一年。”
虽然欧盟的“特保”有242条这样的合法依据,但是反对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
“特保”启动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证明中国纺织品在进口国造成市场扰乱,并威胁阻碍这些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规定,欧盟官员在和记者交流时也承认242条的有些规定显得含混不清。正因为如此,欧盟在正式启动特保之前需要一个调查期,以证明中国的纺织品给欧盟市场造成了威胁并形成市场扰乱。
欧盟目前的统计来自一季度的海关数据,而该数据来自10年配额期突然取消之后的特殊时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证明中国纺织品的威胁显然需要大打折扣。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曾表示,今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是由扭曲贸易的配额体制向自由贸易回归时出现的必然现象,与自由贸易情况下的激增是不一样的。前三个月出现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国家未能在过去10年根据WTO纺织品与服装协定,逐步放开市场,把70%的配额保留到最后一刻,同时,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增长也被夸大了。
对于欧洲人耿耿于怀的T恤和亚麻,事实上,我国每年也从欧盟进口亚麻纤维,金额大概在2亿美元左右,而每年出口到欧盟的亚麻纱不到2000万美元,欧盟对于亚麻进口增长过快的理由也并不充分。
反对的声音不仅来自中国,欧盟内部对于“特保”也分歧严重。
按照WTO的《纺织品与服装协定》,WTO成员自1995年1月1日起,在10年过渡期内分4个阶段取消进口配额限制,也即意味着今年1月1日起,纺织品的配额制寿终正寝。对于欧洲纺织企业,10年过渡期也即10年保护期和10年产业结构调整期。在此10年中,有些欧洲国家如德国、瑞典做了很好的调整,在纺织品高端市场形成了自己的竞争力。但是有些国家并没有利用此时进行很好的调整,比如法国、波兰等国。对于那些已经做过结构调整的国家,当初进行调整时,已经付出了一次改革成本,如果这次面对“特保”,对于进口商和消费者而言,再次付出成本,对这些国家并不公平。
纺织品问题是否被夸大?
“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中国和欧盟的纺织品问题如此频繁出现在报纸的头条”,一位欧盟官员告诉记者。的确如这位官员所说,在曼德尔森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谈判的前后几天,《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国际先驱导报》等主流媒体的头版都出现了中国纺织品的大幅报道。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欧的纺织品贸易之争有夸大之嫌。2004年,中欧纺织品贸易额为125亿美元,仅占双边贸易的7.1%,今年一季度经过所谓的贸易额激增,也仅为40亿美元,占双边贸易的8.6%。对于一项在双边贸易中分量不足10%的行业,欧洲对此似乎给予了过度的关注。
在一定程度上,纺织品问题甚至被政治化了。在欧盟25个成员国之中,法国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在此次中国纺织品问题上,法国也是“特保”最积极的推动者,对欧盟以及奉行自由贸易的曼德尔森施加了极大的压力。
法国国内近年来失业率居高不下,高达10%,对于受到失业率困扰的法国,中国的纺织品“入侵”是一个很好的转移压力的借口。对于欧盟而言,在全欧洲共同关注的欧盟宪法进程中,法国的投票尤为关键。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已经相继投票通过欧盟宪法,而法国的全民公决形势极为微妙,调查显示多数法国人反对欧盟宪法,如果欧盟能够在纺织品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无疑将增强法国人对欧盟的信心和依赖。在此意义上,中国纺织品的命运甚至和法国的全民公投息息相关。■
曼德尔森:鸵鸟政策不是欧洲的出路
5月24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抵达布鲁塞尔,就纺织品问题和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展开磋商,在谈判开始之前几小时,曼德尔森在欧盟总部接受了中国记者团的采访。
记者:中国政府于5月20日宣布对74种纺织品提高出口关税,您对此如何看待?
曼德尔森:我首先要说的是,欧洲欢迎中国成为一个主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加入WTO,使中国产品能进入别国开放市场,并扩大出口机会,对中国来说是件好事,有助于让几亿中国人消除贫困。在纺织品贸易问题上,我们不会让时钟倒转,在纺织品贸易中重新引入配额,不让中国享受开放贸易的好处,这对中国是不正确也是不公平的。
但是,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就像火箭一样飙升,给其他很多国家带来了痛苦,当然,这并不是中国的错。尽管如此,我还是很高兴看到中国已经承担了一些责任来缓解这种痛苦。不仅对欧洲纺织品制造商,也对其他许多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我对中国表现出的国际责任感表示赞赏。
记者:我们了解到,欧盟对于中国增加关税的措施并不满意,希望中国能同时采取其他措施来控制纺织品的出口数量。能不能更详细解释一下欧盟希望看到中国采取什么措施?
曼德尔森:WTO条约清楚写明了中国纺织品进口的增长比例,我不想超越242条款再多说什么。中国对纺织品出口增加关税的举措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仅依靠对纺织品加税这一条措施,肯定不会有确定的结果。中国还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才能达到目的,这正是我目前要同中国官方商讨的问题。因为不能确保协议上规定的增长率,所以我们建议要考虑其他措施,使之有可能达到我们期待的结果,这是我们双方需要商讨的。
如果双方能通过谈判达成共识,会使我们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活动空间。我们需要考虑中国某一类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时间限制以及实际运作情况。欧盟采取的立场会考虑这一原则:中国的地位至关重要,我们会很大度地对待中国纺织品出口数量的增长。
记者:我们了解到,欧盟成员国对中欧之间的纺织品贸易争端也存在不同的声音,您对此如何看待?在纺织品的配额问题上,欧洲有10年的过渡期,但是直到最后一刻才取消,因此有观点认为,欧洲有足够的时间对中国纺织品作出结构调整,但是欧洲并没有好好利用这10年,您对此又如何看待?
曼德尔森:我作为欧盟贸易委员,需要考虑所有成员国的观点和利益。对于纺织品配额的10年过渡期问题,欧盟成员国内部也有这样的观点,我们有10年过渡期,大家都应该早就为此做好准备。有人认为,限制贸易是不对的,不应该向贸易保护主义屈服。也有人认为,只有在公平贸易的时候才不向贸易保护主义屈服。而他们提到中国的一些优势,比如人力成本低廉等,给予了中国在这个市场上不公平的绝对优势,所以这并不是公平贸易。
还有各种各样的争论,不仅关于中国的纺织品,还包括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正在成为一个贸易巨人,包括中国是否通过低成本的银行贷款、低廉的劳动力、简陋的工作条件、对环保的低投入等来降低其产品的价格。
中国要获得真正的尊重,就必须认真履行对WTO所做的承诺。开放市场,让别人能出口到中国,以平衡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服务业是欧洲有很高竞争力的领域,然而中国的服务市场并没有像它可以做到的那样开放,银行、保险、电信、建筑、政府采购等领域还存在着对欧洲企业的投资障碍和市场准入问题,我们希望看到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政策有所变化。我更愿意看到把中国看成是朋友或伙伴,而不是危险。
作为欧盟贸易委员会委员,我将尽我所能让世界对中国友好,因为我本人就是中国的一个朋友,而且我欢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可以为世界带来如此之多的东西,中国文化、风俗、语言以及文明,整个世界都可以从中受益。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去解决现在我们面临的纺织品的难题。
还有一个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就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今年早些时候我在北京和吴仪副总理讨论了此事。她同意和欧盟一起成立一个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工作小组,这件事情的进展非常顺利。
记者:请问您如何在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之间保持平衡?
曼德尔森:这两者是并行的,不能脱离,这也正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人们都在议论中国纺织品的进攻,但中国并不是个扩张主义的国家。中国出口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有人对此并不喜欢。我们必须认识到,对欧洲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而言,中国同时也是一个巨大而且不断增长的市场。所以中国需要不断向别人开放自己的市场,否则就会造成贸易不平衡。
公平贸易是指大家都受到同样的制约,有开放和竞争的规则,不通过不可接受的途径提供生产补贴等。
欧盟努力遵守这些规则。当然,我们做得并不是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想从市场中为自己获得最大利益,但是必须遵守WTO规则。
记者:中国的纺织品对欧盟来说带来的仅仅是威胁吗?双方是否会因此爆发贸易战?
曼德尔森:中国和欧洲的关系正在快速成熟。我们都想进一步加深双方的关系,我们不允许纺织品影响双方关系,更不允许出现贸易战,因为我们的共同利益太多了。我反对对中国施加压力的做法,比如人民币升值等等。
我认为中国为全球经济带来竞争。当然,中国给现在的欧洲制造商、服务提供商等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对这些人来说有好处,因为这促使他们生产更高质量的、顾客愿意买的产品。中国给欧洲带来的不是威胁,而是机会,我希望看到中国帮助欧洲作出调整。
所以尽管中国的崛起给欧洲带来痛苦,但在更长的时间里对欧洲是有好处的,前提是如果欧洲能正确应对。面对有中国或别国带来的竞争压力的时候,你不能只是寻求保护,你必须要做得更好,更聪明。这对欧洲来说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太保护主义了,如果你可以前进的话,就不要老在原地踏步。面对中国带来的竞争和机会,欧洲不能用毯子包住自己的头,像鸵鸟一样逃走,鸵鸟政策不是欧洲的出路。 中欧之争自由贸易纺织品时代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