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队和游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米)
随着电子游戏的发展,游戏技术开始被应用到其他的非娱乐行业中。在这方面,和游戏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军队。美国的各个军种现在都雇用游戏公司编写实战模拟训练软件,有些训练软件经过进一步的简化后以娱乐游戏软件的形式出现在市面上。
军队和游戏行业的合作并不是这几年才有的事。早在1940年Link Aviation公司的“蓝盒子(Blue Box)”飞行模拟器便为美国陆空两军训练过50多万驾驶员,对“二战”作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SimNet公司的区域网络(LAN)则是最早的多人共享训练软件,算起来是现在网上游戏的鼻祖了。
模拟训练越来越吸引军方,原因有几点:时下的战争越来越复杂,任务难度高、新武器种类多、无人驾驶的机器人被广泛使用(美国军队光是无人飞机(UAV)便有300架,在伊拉克投入有200多架),各个方面对军人的训练要求都更高。而随着美国人口的增长,军队在各州的实战训练基地被周围的居住区包围,面积也开始缩小。加上电脑技术的提高,以及硬件价格的跌落,模拟软件可以更便宜、更写实的体现混乱的战斗环境。
当然,游戏不能完全替代实战训练,但是能够训练军人如何思考,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冷静地作出正确的战术选择。与其说是“第一人称射击游戏”(FPS)还不如说是“第一人称思考游戏”。现代军人所需要的不仅是射击技巧,更重要的是战术、战略、下达命令和服从命令的能力。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两款军事模拟教材软件Full Spectrum Leader和Full Spectrum Command(这便是Xbox游戏《全光谱战士》的前身)所训练的便是街头战的战术策略。虽然看起来像一款射击游戏,但其实软件中玩家并不需要积极地使用武器瞄准或开火。软件的操纵模式异常简单和抽象,主要训练的是小组之间的配合战术:怎样利用掩体和烟雾、怎样准确地投掷手榴弹、怎样布阵去有效压制敌方火力、怎样消灭躲在掩体后面的敌人等等。对实战中的种种细节,这款软件都有完善的考虑,最突出的是它模拟了战场上命令不能实时执行的时间差。从队长下达移动或开火的命令,到队员实际执行命令,之间会有一个明显的延迟。这对战术布置的影响非常大。在一些无法预见的情况中,例如意外和敌人遭遇,这种命令的延迟执行就格外紧张,也特别逼真。模拟软件对战斗环境的再现也很出色,玩家能够利用各种障碍物做掩护。但是在激烈的枪战过程中,子弹会将墙壁打得破烂不堪,大口径的武器(大炮、火箭炮等)更能令掩体整个倒塌。这就要玩家随时考虑、调整、选择更完善的隐蔽路线了。
改编成为游戏软件后的《全光谱战士》保存了军事模拟版的许多特色,但是做了一定的简化。由于硬件的限制,也为了提高娱乐性,游戏版中敌人的人工智能(AI)比较低,有时显得非常愚蠢。例如当玩家从敌人没有防备的侧翼进攻时,它们会静止地站着,而不会还击,十足像个活靶子。另外,由于采用实用战术,游戏显得比较单调,正确解决对手的战术往往只有一种,玩家要是乱来一定全军覆没。种种限制使得游戏感觉太拘谨,玩家无法放开手来和敌人决一死战,感觉不够过瘾。加上游戏的控制界面比较抽象,玩家无法投入到游戏中,始终感觉像一个旁观者。《全光谱战士》的口碑不错,但是销售量不算高(Xbox版本和PC版本加起来不到100万份),和它的前身来自军方的模拟软件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美国军人的平均年龄(19岁)比美国游戏玩家的平均年龄(29岁)小得多,也更容易接受新的训练方式。他们多数从小喜欢打游戏,而军方现在的这类模拟软件商业化,让少年玩家们更早的对军队战术有感性认识、产生兴趣,也是一种征兵妙法。不过,电子游戏行当这十年的兴起也引发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结果。简氏军事年鉴中,去年陆军的一款导弹控制系统的控制手柄便和Play Station 2的手柄极其相似,原因是时下的导弹兵们普遍认为PS的手柄最就手。■
(作者为美国最大的电子游戏公司EA(Electronic Art)产品研发部的设计主管) 游戏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