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审议大会以失败告终
作者:薛巍(文 / 薛巍)
( 经过一个多月让人脾气败坏的激烈争论,会议代表甚至没能重新确认1995年到2000年间达成的协议 )
5月27日,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因为伊朗、埃及和美国争执不下而以失败告终。经过一个多月让人脾气败坏的激烈争论,会议代表甚至没能重新确认1995年到2000年间达成的协议。虽然布什反复强调核扩散包括恐怖分子掌握核武器的风险是对美国的安全最大的威胁,美国甚至没有派国务卿赖斯与会。赖斯27日在旧金山说:“核不扩散条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我们将继续支持它。但是它在很多方面都已经残损了。一些国家要明白,得到核武器后他们能得到的只是被孤立。”
大会三个主要委员会自19日开始分别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三大目标——核裁军、防扩散及和平利用核能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审议。5月25日,虽然安南警告说核灾难能破坏经济社会发展、人权和国际安全上的所有进步,谈判还是陷入了僵局。三大主要委员会内负责“核裁军”和“和平利用核能”两项议题的委员会在未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结束了讨论。由于前一日负责“防止核扩散”议题的委员会也未能达成共识,此次旨在达成最终协议的会议在5月27日日程结束前就已实际上谈判破裂。
安南说,会议的参加者葬送了一个加强国际安全的至关重要的机会,要求各国领导人9月份在联合国参加峰会的时候继续考虑这一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说:“开了一个多月的会结束在了我们开始的地方,一个千疮百孔、境况不佳的体系,而且没有弥补它的路线图。”会议主席、巴西大使Queiroz Duarte承认会议几乎没取得任何结果,但是也不是一事无成。一个多月的讨论迫使领导人争辩他们之间的分歧,哪怕最终解决不了,这为将来的谈判铺平了道路。当被问及会议为什么失败了时,他的回答是,“我想你可以就此写好几本书”。
本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5月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1970年3月生效。该条约规定,审议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
此次会议有150多个国家的代表聚在一起,讨论如何阻止一些国家退出该公约,阻止更多的国家发展核武器,避免恐怖分子掌握核武器,加强对核原料核技术的控制,支持核裁军,以及跟有核国家达成新协议——尤其是美国,要求它减少其持有的核武器。但是有核国家与无核国家分歧甚大。伊朗坚称他们发展核项目纯粹是为了发电,拒绝讨论限制使用核燃料问题,反对将自己列为核扩散关切对象。伊朗大使扎里夫说是美国违反了核不扩散条约——它拒绝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跟以色列达成了核合作协议。埃及追随伊朗要求讨论以色列的核状况,声称中东是“无核区”。很多国家跟着伊朗和埃及要求,如果要改变现有体系的话,美国等有核国家要保证不向无核国家发动攻击,还要求美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协议。
美国的立场在上次2000年的会议之后跟克林顿时期的立场相比发生了变化,它拒绝确认2000年时同意过的核裁军的13个步骤,也不允许讨论以色列的核状况。以色列被广泛认为已经拥有了核武器,而且它跟宣称已经拥有了核武器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一样,不是核不扩散条约的签约国。美国努力将焦点集中在伊朗和朝鲜的核威胁上,而不是削减它自己的武器储备。此次会议之前,美国曾试图在更小的范围内讨论核问题,即供应核技术的发达工业国家,这样伊朗等国就不会成为达成共识的障碍,而且可以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之外贯彻新的规则。
就在会议举行期间,美国政府要求国会拨款用于研究可以破坏埋藏在地下的武器的核掩体炸弹,这完全是与核不扩散条约背道而驰的。加拿大代表保罗·迈耶说:“我们让对眼下的地区利益的追求盖过了集体的长远利益。我们目睹了少数人狂妄地要求多数人从属他。如果一觉得不方便就漠视或者放弃责任,我们在安全领域永远也建立不了国际合作和信心的大厦。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值得为之努力的协议,我们不会因为缺少了重要的支持就甩手而去。”
伊朗大使扎里夫说:“美国对待协议的极端态度和他们的行动表明,他们并没有从广岛和长崎的噩梦中吸取任何教训。如果说历史有什么指导意义的话,那就是,它告诉我们核武器掌握在最危险的人手中。” 失败核武器大会扩散审议告终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