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亏母亲怀孕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于)
艾丽斯·吴把《要面子》当成写给自己母亲的一封“情书”。她的母亲在48岁之前过着“正确”的生活,所谓正确,就是大家觉得应该这样,以及别人怎么样你也怎么样。最终吴的妈妈脱开了轨道,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吴觉得这是她妈妈的一场胜利。吴在“情书”里不仅想表达她对母亲的感情,更想从女儿、女人、亚裔多种角度,说说自己心里都想过什么。
《要面子》的女主角维尔是一名前途远大的医生,她还想做一个合格的女儿,可做到这一点真是需要无比的耐心:她妈妈经常对她耳提面命,唠唠叨叨,外公外婆也盯她盯得很紧。维尔让他们不放心,因为她不像别人家的孩子,早早结婚生子,29岁的维尔还是单身。属于社会的她和属于家庭的她仿佛是分裂的,她必须有两张脸:一脸对着最现代化的纽约,一脸对着中国传统气氛浓厚的家庭。更麻烦的是,维尔有一个天大的秘密:她喜欢一个女人。维尔不断被分割着,她要自己的生活,也深爱她的母亲。她生活的两面彼此拉扯,仿佛是两块磁石的正负极对在了一起。
在匆忙中,维尔享受着跟薇薇安在一起的时光,她们的生活甜蜜而安全,因为她的母亲(陈冲扮演)住在不同的区,两个世界暂时各不相扰。但事情陡转直下,寡居的母亲居然怀孕了,她不得不离开中国人聚居之地,因为这样的事情太丢人了,无处可去的母亲要搬到维尔那里住。母亲也要进入美国社会了。维尔跟薇薇安的小世界不保,为了保持原有关系的平衡,维尔决定给母亲介绍一位男朋友。这钢丝如果走不好,或者维尔失去母亲,或者失去心爱的姑娘……
中国传统文化惯性非常强大,与美国文化对撞之后留下的余波甚至影响到像吴这样出生在美国的第二代移民,拍《要面子》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表达适应期的不适。不过这种不适还带着自嘲的幽默感,像维尔看自己生活时的心情差不多,虽然她穷于应付之时,并不觉得自己多么有趣。
艾丽斯·吴本来学计算机科学的,转而投身娱乐业,出手不凡,《好莱坞报道》有文说她虽然只拍了一部电影(就是这部《要面子》),但完全有老手风范。这要归功于吴的细致和敏感。她写的每个角色都有表面和不为人知的内情,这些角色之间充满了必然的戏剧化的冲突。在圣丹斯电影节上,《要面子》受到欢迎,这样言之有物的浪漫轻喜剧人人都喜欢。何况海报上还有一排大字——“初恋何时开始都不晚”,看着多鼓舞人心啊。
任何一个比较熟练的观众,都不会单纯把维尔和薇薇安之间的恋情只看成她们的私事,导演拿它还有大用:它是考验中华传统的试金石。李安用过,在《喜宴》里;毕国智也用过,在《海南鸡饭》中。
新加坡本身就是中西文化交融前沿,毕国智对两种文化的作用感受更明显。他用新加坡的名菜“海南鸡饭”代言:张艾嘉擅长做鸡饭,但墨守成规,被暗恋她的老板用自创的“鸭饭”抢去了生意。除了暗示一切要“与时俱进”方才有出路外,毕国智还用同性恋来考验传统文化的抗打击能力。不过他太狠了点,让张艾嘉的三个儿子都喜欢同性。本来小儿子还有望给家族传宗接代,张艾嘉不惜用一个美貌的法国姑娘(这个姑娘居然吃素)“诱惑”小儿子,但最终她所有的希冀都破灭了。
在《海南鸡饭》里,同性恋完全是个符号,因为它是那样的扁平光滑。张艾嘉去参加儿子的聚会,几个快乐的男同志有趣而可爱,对张艾嘉照顾有加,客观上改变了她对同志们的看法。实际上这部电影里的同志都快活而幸福,这个,真实吗?
这些个电影,包括《要面子》、《喜宴》都有一个潜台词:同性恋是西方的,是外来的。不用去看《品花宝鉴》,大多数人都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然则除此之外,能让中国父母为难的东西还有什么呢?艾丽斯·吴高明的一点,是没有把问题停留在维尔这里,而且一下升格到让寡居的母亲怀孕,甚至在西方这也是个让人难堪的问题。幸亏母亲这一怀孕,让《要面子》没有仅仅停留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上。 母亲幸亏孕期怀孕张艾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