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1965,十年斡旋程思远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程义峰)

1956~1965,十年斡旋程思远0( 1957年,陈毅(右)与张治中(左)在北京颐和园登高畅谈 )

1955年4月23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就台湾问题阐明立场,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并郑重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台湾地区紧张局势的问题。”

一直在关注时局的李宗仁,听到这一消息兴奋异常,他立即写信给程思远,嘱其同海外爱国人士交换意见,并替他准备一个文件,以便在适当时候发表。

1955年8月,在程思远协助下,李宗仁针对中国当前形势,在美国公开发表了《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他认为,自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一直采取“等尘埃落定”的政策。“试看今日中国,尘埃已经落定,室内红光耀目,焕然一新。”而美国当局却视而不见。他呼吁美国当局,改变对华政策。台湾局势拖下去,可能引起世界严重的问题、对中国不利,对美国亦无益。在《建议》中,李宗仁和程思远提出,“国共再度和谈,中国问题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美国应正式声明它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行台湾海峡地区非军事化,免除台湾海峡的战争危险。然后就能够为国家统一作出安排。”

中共中央收到发自太平洋彼岸的信息后,展开了一场争取李宗仁回国的持久战。1956年4月下旬,李济深先生按照周恩来的意思,给香港方面的朋友打电话,请其转告程思远,想约其北京一见。程思远在回忆录中说:“虽觉突然,但事关重大,经再三考虑,决定如约秘密北上”。

程思远此行没办任何手续,也没带行李,由专人护送到大陆。他4月底到北京后,连续几天受到李济深、蔡廷锴、黄绍闳等人宴请。5月6日晚,张治中约他在家中吃饭。饭后,张治中说:“明天下午,政协礼堂三楼举行酒会,招待海外归侨,周总理为要见你,也来参加。不过你最好写一些材料事前由我交给总理。”

1956~1965,十年斡旋程思远1( 1989年,一批台湾省人参加大陆的国庆活动 )

次日上午,程思远写了一份各方对台湾问题看法的报告,交给张治中。下午3时许,程思远到政协礼堂参加酒会,并与周恩来如约见面。4天后,周恩来在中南海紫光阁设午宴招待程思远,同时在座的有多名国民党军政大员,其中有蔡廷锴、陈铭枢、张治中、屈武、刘仲容等。周恩来在酒会上表示:“这一次程先生到北京,十分难得,我们很想借此机会深入地谈谈。”饭后,周恩来在客厅里同程思远进行了3个小时长谈,涉及许多方面。谈到李宗仁,周恩来说:“李宗仁先生在声明中反对搞‘台湾托管’,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台湾问题由中国人自己协商解决。这是李先生身在海外心怀祖国的表现。请你向李先生转达,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我们欢迎李先生在他认为方便的时候回来看看。”

程思远回香港后,花了几个晚上,把回大陆的经历、感受和周恩来要他转达给李宗仁及海外人士的话,写了一封长信。因为篇幅太长,他分装了几个信封,寄给远在美国的李宗仁。而此后的3年中,李宗仁仍对与中共的关系抱有一些顾虑。

1959年,程思远应邀参加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周恩来在会见他时表示“欢迎李宗仁先生回国”。1960年秋,李宗仁派夫人郭德洁到香港,面见程思远。因怕特务发现,每次见面都是以游玩为名,初步约定与李宗仁在瑞士的苏黎世会面。但直到1963年4月,李宗仁才按周恩来的意思,动身去欧洲,他从欧洲向程思远发出信息:当年12月在苏黎世会晤。

出发前,程思远于11月中旬再次来到北京,向周恩来请示。周恩来要程思远向李宗仁转达“欢迎归国”、“不要介入中美关系”和“来去自由”三点意见。

圣诞节前一个星期,程思远飞抵苏黎世。就归国进行了详谈。又经过一年多,李宗仁归国的各方面条件终于成熟了。1965年6月13日,年已74岁的李宗仁离美赴欧,揭开了绕道欧洲回国的序幕。6月28日,程思远再度飞抵苏黎世,迎接李宗仁夫妇回国。■

(本文历史资料来源:李宗仁:《我的回忆》,华艺出版社)

(备注:本期封面图片为1966年,毛泽东和李宗仁在天安门城楼上) 斡旋张治中1965程思远1956十年李宗仁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