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拍卖:悬念开始
作者:曾焱(文 / 曾焱)
( 潘天寿《鹰石山花图》创全场最高成交价1065万元(不含佣金) )
现场
嘉德2005春季拍卖会的近现代书画第一场定于5月13日13点30分举槌。13点不到,昆仑饭店二楼多功能厅就挤满了人,将近半小时的延迟使得现场愈发有大戏开幕前的躁动。嘉德这一拍,意味着中国内地2005春拍正式开场,虽说上午已经有两场书画在先,但对于藏家和拍卖界,真正的戏还是从13日下午开始的——近现代书画近年在内地拍卖场上的表现每每惊天动地,旺盛的成交量和创纪录的价格是各大拍卖公司互相叫劲的最大支点,事后被分析人士津津乐道的冷门也多半指这一亩三分。尤其要命的是2004年近现代书画市场发力太猛了,几乎每场大拍都有成交最高记录,几乎每个记录都要过千万大关:傅抱石《茅山雄姿》以2090万元成交,陆俨少《巫峡清秋》以1980万元成交,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以1705万元成交,李可染《井冈山》立轴以1100万元成交……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更是以6930万元创下了中国书画的历史价格。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描述当时的拍卖界心态:卖疯了,如果哪个公司的书画场没有拍品成交价冲过千万元,就等于宣布败下阵来。从2004年秋拍落定到现在,仅有半年的酝酿时间,所以2005春拍可以说是在惴惴中开始:已经被送上高点的市场期待值还会得到新的满足吗?2005年的市场会不会失去翻高的气力?嘉德这场拍卖的结果也许能给一点答案。好几家拍卖公司的高层早都到场了,散在买家里不动声色,大约也期待从嘉德这里提早印证些什么。
对于嘉德、翰海、中贸圣佳这类重量级的公司,一场近现代书画大拍将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林风眠、李可染、陆俨少等大师的作品同时展示现在已经不值得宣扬了,焦点只在于哪位作品有可能创下新的天价成交纪录。预展期间,在700来件作品中,嘉德曾有意将藏家的兴趣吸引到几件重头之上:张大千的仿元代王蒙《雅宜山斋图》,拍卖图录介绍该画为张大千顶级代表作,曾经9次出版展览,代表了大师临摹古人的最高成就,傅申评此画:“已然超越了一般所谓的临摹,而是有再造之功的。”《鹰石山花图》,潘天寿23.3平方尺大幅巨制,为画家艺术生命高峰期的作品。同类题材、尺幅相仿的一幅《山鹰图》曾在2004年拍出880万元——本场这两幅画的估价都在500万~700万元之间,行家能看出来,嘉德有凭它们冲击千万元成交价的想法。在单件作品里,还有李可染的《井冈山》、《爱晚亭》估价也在300万元以上。2004年李可染一幅《井冈山》立轴曾在翰海秋拍以1100万元创个人作品成交最高纪录,所以他的这两幅作品让人期待并不意外。齐白石三本册页、黄宾虹三本册页也都是拍前被嘉德力荐的作品,凭大家册页在书画市场的受宠,应该不会无所建树吧。
拍卖正式开始后,大约半个小时都相对平淡,前面二十几件画作包括齐白石的9幅在内,没有什么起落,直到428号拍品徐悲鸿的《峨眉古寺》。起拍20万元,到第四个回合已经叫到100万元,最后以三倍多于估价的140万元落槌,让全场精神一振;随后他的一幅5.2平方尺的《奔马》立轴也拍到180万元。第二个兴奋点落在451号拍品、傅抱石的《玄武湖之春》,估价只在48万~60万元之间,可是一报出起拍价38万元,马上有人示意100万元,然后是180万元、250万元,此后每20万元一个回合,最后成交价达到了340万元,再次证明傅抱石的市场稳定度,接下来一幅《湘夫人》仅0.4平方尺也拍到69万元之高。林风眠、吴冠中、黄胄、黄宾虹……都拍到了该有的价格水准,但都不能让人激动起来。似乎都在等待冲千万的场面,否则不足以撩拨气氛到高潮。总算拍到《雅宜山斋图》了。预想的戏剧性没有出现,买家的冷静令人吃惊:350万元起拍,每10万元一回合,咬到420万元的时候,有人叫了500万元,当旁观者开始有所期待时,场上又冷静下来,停在670万元便再无人应声了——这个成交价比拍卖图录上的估价上限还低出30万元。曾经有人说,张大千画在海外行情一味走高,在内地市场却冷暖无常,看来再次得到证实。2004年那么火的市场,也没有制造出张大千画作的大冷门。
但接下来潘天寿作品使场内温度骤升,期待中的热闹来了。2.8平方尺的《泉石栖禽图》直接从12万元叫到75万元,迅速在77万元上成交,前后可能不到一分钟。场内“哇”声一片,很多人站了起来,想看清买主。《映日》2.7平方尺,110万元成交,又是“哇”声。《鹰石山花图》,400万元、410万元……500万元、700万元、770万元……930万元、1000万元——终于等到过千万了,有人鼓掌加油,拍卖师好像也很紧张,口齿不利索了,两次报错价,1050万元报成1500万元,1065万元报成了1650万元。成交价最后就落槌在1065万元上。这是潘天寿作品成交价第一次过千万。在李可染的《井冈山》和《爱晚亭》分别拍出335万元和620万元,齐白石的《人物册页》拍出620万元之后,这场拍卖的悬念也就算基本结束了。
( 《春塘水暖》 )
关于潘天寿
藏家常说嘉德是拍卖界的风向标,潘天寿画作在这场拍卖的新价位会不会带动2005年的一个市场热点呢?记者在场外和一位老藏家聊到这个话题,他从1996年开始进入拍卖场,重心在中国当代书画,但对近现代书画也很有心得。他的看法是,潘的画作只要出现就几乎没有低价位,但是由于传世作品数量太有限,得之不易,反而难得像陆俨少那样迅速成为大众追捧的热点,“但绝对是令人眼前一亮的看点”。
( 李可染《爱晚亭》,2.7平方尺,成交价620万元(不含佣金) )
据嘉德的书画专家介绍,潘天寿位列“近代四大家”,但他不是多产画家,加上一生多历动荡,真迹保存下来的不多,出现在市面上的就更少了,所以几乎每件都是被人熟知的精品,这是他和齐白石的不同之处。《鹰石山花图》交付嘉德拍卖之前,收藏者一直将它托付在潘天寿纪念馆保管。这幅画大约完成于1960年,正是画家晚年创作巨制的十年鼎盛时期。他大胆创新,在23平方尺之巨的画幅上,将近景山水和山花野卉相杂,打破了中国画山水难和花卉相配的惯例。在《鹰石山花图》上,山石占据大半画面,却只做笔线勾勒而没有传统的皴擦,笔笔明豁清爽,并以色彩鲜艳沉着的山花,意趣绝俗。相类题材,最有名的一组是记写雁荡山的,著录在册的有《雁荡花》、《雨霁》、《灵岩涧一角》等,《鹰石山花图》为其一。荷花也是潘天寿喜欢画的题材,在他有限的作品里占据了不少篇幅,这次拍出的《映日》是其中的设色荷花精品,所以被买家看好,以110万元成交。
在嘉德之后,历史上和荣宝斋、朵云轩齐名的杭州“西泠印社”将在7月首次加入大型艺术品拍卖行列,而他们精心选定的亮相重头戏也是潘天寿。8年前曾在嘉德以606万元拍出的大师画作《春塘水暖》将再度现身,同样是将近23平方尺的巨制,“西泠印社”已经公开表示,“有理由期待创造潘天寿单幅作品价格新的纪录”。面对嘉德13日刚创的新高,不知道他们是否还志在必得。■
( 徐悲鸿《奔马》,5.2平方尺,成交价180万元(不含佣金) )
(注:本文所录成交价格均未含佣金)
怎样判断书画的投资价值?
( 傅抱石《湘夫人》,0.4平方尺,成交价69万元(不含佣金) )
同是一位大师作品,同样的题材,为何成交价相差数倍?一幅4平方尺的齐白石画,为什么还不如他1平方尺的东西值钱?到底买高还是卖低才有升值潜力?看完一场拍卖会,新入市的收藏者总是有诸多疑问。5月13日下午嘉德的近现代书画拍卖结束之后,本刊记者专访了书画鉴定专家于淑英女士,她从事中国书画鉴定40余年,曾师从书画界大师谢稚柳和徐邦达,目前担任嘉德驻天津办事处经理。
三联生活周刊:看完这场拍卖,对2005年的市场走向能有所判断吗?
于淑英:与2004年相比,我的总体感觉是市场还在向上,“大名头”——也就是我们说的大师一级,比如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可染等十来位——带动了“二路名头”,近代胡佩衡的《山水四屏》能够达到25万元的成交价,已经比较高了。齐白石的总体成交价格也好于去年秋拍。属于“三路名头”的近代马晋,最近价格也在上扬。
三联生活周刊:潘天寿的个人成交价这次拍了1065万元。在“近代四大家”里面,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和黄宾虹,只有黄宾虹画没有在拍卖场上过千万的记录了,对他的艺术成就有极高评价,为什么成交价却总是很难冲顶呢?
于淑英:一个画家的艺术成就不完全能在拍卖场上体现出来。拍卖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偏爱雅俗共赏的东西,在拍卖场上容易创纪录的常常是题材比较讨好的作品,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是要读懂以后才懂得买,这样有直观的价值效果。黄宾虹在线条和用墨上把中国画的传统发挥到了极致,极具个性,意境独特,普通人不容易欣赏,不像齐白石那么容易接受。但喜欢他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价格空间是很大的,尤其在江浙一带,他有很高的市场号召力。
三联生活周刊:同是一个名家的东西,为什么有些小品比巨制价格还要高出数倍呢?
于淑英:按尺幅卖画我是最反对的。价格和画的质量成正比,好东西值钱而不是大东西值钱,所谓贵于精。画家的应酬之作,尺幅再大价格也上不去。卖出好价钱的小画,我们行话称为“小金豆子”,因为画家在创作这种小规格作品时,构图和笔墨往往极为讲究,超常发挥。另外画的价格高低还有以下几个规律:风景比人物好,人物比花卉好,花卉里面设色的又比纯墨的好。
三联生活周刊:同样的尺幅,同样的作者,同样的题材,几乎同期的创作,又怎么来判断价值上的巨大差别呢?比如这次拍卖的两幅徐悲鸿《奔马》,尺幅都在五平方尺左右,创作都在40年代,但430号拍品就比587号高出很多。
于淑英:430号《奔马》是我们感觉拍得很理想的作品,180万元吧。你说的这种价值判断,一看笔意和画的精气神,所谓目鉴;另外就是考证相当重要,比如款题、著录、背景资料等,这些对于辨别真伪和对价格影响力都是非常大的。送给官员的画多为应酬之作,艺术价值要稍逊;为挚友所作的画有感情,艺术价值不会差。比如430号《奔马》,右下方题“一洲老兄、林遗仁嫂共赏,戊子中秋,弟悲鸿写于北平”,一洲和林遗即水利航运专家朱重光夫妇,朱重光的哥哥在徐悲鸿和蒋碧薇的恋爱中穿针引线过,他本人又和徐悲鸿同期在欧洲留学,是终生的密友,所以这幅画的价值自然要高于587号拍品。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怎么为作品估价的?有没有训练鉴赏力比较有效的方式?
于淑英:书画鉴赏是积累的科学。市场是动态的,我入这行的时候,齐白石的画30元一幅,现在是天翻地覆。比较笨的办法就是随时关注拍卖结果和市场走向,作为下次估价的参考值,比如可以把齐白石的所有作品排在一起,进行分类的价格分析。不过这些参照每每落后,行情追起来很辛苦的。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初入收藏,怎么能少走点弯路?
于淑英:我劝朋友买东西的观念是尽量买好的,不怕价高。花很多钱买一堆东西,一屋子都是钱,但一屋子不值钱,不如倾力买一张精品。你看这次拍卖的李可染《岳麓山》,2.7平方尺620万元,贵吧?但真的是张宝贝,所以值。将朱砂大面积用于风景画,这是李可染的首创,《岳麓山》和那几幅在拍卖场上非常著名的《层林尽染》有同工之妙。我经常说一句话:要学会鉴定就得掏钱买东西,花钱才能长眼。
另外,收藏一定要选一个自己偏爱的选题,因为再有钱的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藏画,可以主选海派画家,也可以专收人物;或者根据自己的口味,喜欢大写意,可以选齐白石作品;喜欢小写意,那就尝试一下颜伯龙、王雪涛……总之要确定方向。 拍卖2005开始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