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矣,老永安

作者:王恺

(文 / 王恺)

别矣,老永安0( 1918年9月5日,位于南京路上的永安公司创立 )

一个商业传奇

1913年,在澳大利亚和香港地区经商成功的郭氏家族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邀请,来上海发展华人商业资本。“当年选择永安公司的地址是很传奇的。”上海华联商厦的办公室主任助理龚辉说。

“数豆选址”是进入中国商业史的经典个案,当年郭家准备在上海开设永安公司之后,计划很是周密,专门派两个人各背二袋,一袋空一袋装黄豆,分站南京路两侧,有人经过即取豆至空袋,测量下来南京路南侧行人较多,由此选择现址,选址后从富商哈同手中得到地契,条件极为苛刻。当时上海舆论普遍认为:“广东人不会做生意。”但是郭家人说:“30年的租期,赚20吨的黄金没问题。”郭家当年在澳大利亚,是靠一水果店“永安果栏”起家的,有着从底层摸爬滚打而获得的商业才能。

“郭家是广东侨商,在香港地区和澳大利亚都有自己的企业,资本发展范围到了工商、金融、服务等。他们的观念和资本在当时上海的商人里都属佼佼者。”研究“广东人在上海”专题的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宋钻友说。

气派的永安公司边建设边忙于开张,1916年,基本建设完毕,据说公司的模型来自英国的古城堡,是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当时上海就是折中主义时代啊。”本次负责恢复永安公司旧貌的建筑师章明说,“你看它正门爱奥尼亚式双柱,还有三个圆拱门的弧度,最精致的是扇形大门,都是当时最典型的折中主义风格。当年公和洋行的设计师全是西方来的,这建筑现在看也毫不落伍。”本次修复,章明做的是减法,把外面杂七杂八的各种广告、新加建筑物、栏杆减个干净,恢复老永安的“全新古貌”。

别矣,老永安1( 当时号称只要顾客叫得出名字的,永安公司都能提供 )

屋顶上二层高的绮云阁则是和旁边先施公司竞争的结果,后盖的先施大楼想高过永安公司,永安则在屋顶加盖此楼,后来更在旁边盖了七层楼高的新永安,也就是现在的华侨大厦。两幢楼房都被列入上海首批“近代优秀保护建筑”。

当年永安公司在南京路上开张的时候,正是中国开始引进“环球百货”概念的时候,但郭家更胜一筹。“他们不仅通过洋行进货,还直接在各国设立代理庄,经常向英国、美国派采购团,外国工厂直接供货的渠道也很通畅。”宋钻友说,这使当时国际上流行什么,在永安就能买到什么,日光灯刚发明时,永安公司立即就有了货,在店堂里一开,明亮地耀眼,成为最好的广告——同在南京路的惠罗、福利那些由外商直接经营的店里都没有,最强的竞争者先施公司要两个月后才进到货,而此时永安的日光灯已经卖完了两批。

别矣,老永安2

“定购外国货,眼光尤要独到,勿遽大量采购。”当年采购人员之一的郭泉总在高级管理人员会议上强调进货原则。这批高层管理人员既属于郭家直系,又在海外受过教育,据老营业员的估计,1931年的永安百货洋货占75%,其中以英国商品为主。“美国电器、德国的五金、日本的棉织品、瑞士的钟表全部都有现货,当时号称只要顾客叫得出名字的,公司都能提供。”老售货员汤可贞回忆。“质量好,我60年前买的凳子坐到现在。”上世纪40年代她新婚时,买的几只西式柚木凳现在还在家里使用着。

“其实永安当年战胜南京路上的外国百货还是靠服务。”宋钻友说。永安大概是最早提出“顾客永远是正确的”服务宗旨的中国企业。从一些小事就可以看出永安的细致:一切商品实行送货,包括最小的刀片。“我们当时有专门的送货部门,我就替顾客送过半打刀片,用专门写有永安字样的牛皮纸包装起来,气派得很。”现在80多岁的老职工陈瑞麟说。当时的名流顾客买鞋油等小物件也是一打、半打,所以流行送货到家的服务,并不另外收费。

别矣,老永安3( 永安公司董事郭标及家人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寓所合影 )

服务之所以好,按照陈瑞麟说法:是当时在远东都有名的永安的顾客里,充斥着要人名流,大班大亨,“谁都不得罪,才能做好生意”。

当时永安给大批名流顾客安排了“折子”购物,他们来这里,只要出示折子就行了;而一般的富裕之家要经人介绍、公司认可,这样一来,永安的折子也成为当时上海的身份象征之一。

永安名牌概念深入人心,在永安公司的老售货员聚会上,现在已经80多岁的,男装部售货员汤可贞用很纯正的英语说:“我们那时候卖的衬衫都是美国的Arrow。”几个说上海话的老售货员立刻改用英语报上一串上世纪的流行品牌,满面骄傲之色。

这群老人穿着整洁,几个老太太聚会时都穿着旗袍,当年在永安工作是体面活,收入高,要求也高。“往往要托人才能进去。”陈瑞麟父亲当年也是小商人,但还是托朋友找到了永安人事科的人,“当时的科长叫郭乔治。亲自考我,内容是英语和数学。然后叫我来回走几步,大概是看仪态如何。”进去后要见习,管理很严,有的甚至要几年,工资当然大有差距。1941年进永安的曾汉英的姐夫认识老板郭乐,得以在永安的娱乐场找到工作,省掉了见习期,“每月工资60元,养活一家人都够了”。汤可贞是教会女中的学生,科长看见她的学历,加上她会说日语,英语,“没复杂考试就收下了”。

在永安工作的男女服务员穿着黑色或蓝色的长衫、旗袍,“我们自己把蓝叫勾魂蓝,黑叫黑里俏。”曾汉英笑着说,大概是像左拉小说《妇女乐园》中描绘的那样,当时的长衫阶层地位是高于穿两截衣服的劳动阶层的,所以永安职员都有种满足感。

郭家告别永安公司

郭琳爽1933年出任上海永安公司总经理,当时任职于这上海最高档场所的他据说态度并不倨傲,也没有花花公子的习气,但是“不怒自威”。“他从来不和夫人一起出现在职员面前,总是很严肃。”已经拄着拐杖的老职工陈瑞麟回忆。他面色并不严厉,但是一声不响地站在职员面前时,大家都很紧张。他自己不抽烟,也最痛恨上班时间抽烟的职员,如果看见谁抽烟,他就会不吭声地站在职员面前,直到烟蒂烧到职员的手指,他才离开。“他的厉害可见一般,我们都当他是‘雷公’。”

但是,更多的职员回忆的是解放后的郭琳爽。郭家众多的子弟解放后纷纷离开上海,他却选择了留下,“可能是对自己用心经营的家族产业感情太深了吧。”陈瑞麟说。结果历次运动,他都在劫难逃。“三反、五反”的时候,郭就受到冲击,因为在敌伪时期,他作为名流为国民党购买飞机捐过款,之后的公私合营运动到来前,面临货源断绝的老永安实际已经难以为继。“我们那时候先是把存货拿出来卖,陆续卖了一年,后来慢慢地货物越来越少,什么都没有了,竞争不过那些国营的商店。”

而老永安自豪的“环球百货”概念在当时与西方隔绝的情况下更是成为空话。

1955年,永安公司被批准公私合营,郭琳爽继续在永安公司工作,“很沉默,不爱说话”。坐在他办公室外面的电话接线员汤可贞说,但是郭还是很平易,见她坐在走廊里面工作,条件不好,还特地为她布置了一间小小的电话接线间。1966年12月2日,经上海市商业局的批准,“公私合营永安公司”改名为“国营东方红百货商店”,郭家丧失了一切股份,永安彻底改为国营企业,出售和全国各家商店同样的东西。“反正当时物资紧缺,什么都能卖掉。”

郭在文化大革命到来时期连沉默的权利都不复有,和老爱人开始在食堂打杂工,他们俩身体都不好,做些“轻松活”、一般就是扫地擦桌子。老永安的职工看见当年的总经理做这件事,总是自觉地将饭碗收拾干净。“1966年,郭琳爽开始受冲击,但是他主要是陪斗,受冲击不算大。”陈瑞麟回忆。一次批斗陈丕显,拉他去陪斗,陈瑞麟和另一位党员奉命押送,批斗时,要他下跪,几个押送的人怕他年纪大,一直尽量托着他,郭非常重,“两个小时下来,我们都受不了了”。

1974年,郭在上海因为心脏病去世,此时的永安公司又已改名为毫无特色的“上海市第十百货商店”,他早年奉行的“顾客永远是正确的”商业信条正被作为“奴才哲学”而批判,徒有着昔日豪华商店外壳商场似乎已经和他个人毫无关系了。

郭同样留在上海的姐姐Daisy曾经被作家陈丹燕写进《上海的金枝玉叶》中,上世纪20年代,她在中西女中上学,没有中文名字,不会说中文,刚穿中式服装,标准的西式教育的产物,那时候郭家这样的豪门子女经常受到绑架的威胁,所以她在上海社交圈极小,只和荣家和宋家姐妹相熟,出门总有保镖跟随。

在嫁给了一个没多少钱的丈夫后,她开着自己的车,成为当时上海极其稀少的广告人之一,她的职业妇女身份经常被姐妹们笑话,晚上在法国总会派对上,人们对她说:“你看你现在落到抛头露面的地步。”这个在30年代就已经自食其力的人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没有什么好下场,被管教和批斗,郭家小姐的身份只带来祸患。

研究员宋钻友说:当时在整个永安百货中,郭家的股份只不过占到5%,却能够控制整个永按公司的运转,实在是因为郭家有着出色的经营能力,没有人想动摇他们的位置。“他们家和永安公司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传奇。前无古人。”

1988年,华联商厦在老永安旧址成立,当时也算上海的时兴百货之一,但随着南京路百货行业的巨大变化,华联商厦盈利能力不佳,也是此次翻牌原因之一。

现在,郭琳爽的儿子在香港经营香港永安百货公司,是香港规模最大的连锁百货企业之一,“经营得不好也不坏”。2004年,香港永安国际集团在广州投资1亿美元兴建永安酒店和永安花园,但此次上海的永安公司翻牌与香港永安无关,他们没有介入。“上海是郭家的伤心之地,他们大概很难下决心回来。”宋钻友说,“现在的翻牌也就是形式主义,没有人再去用心挖掘老永安的企业文化资源,老永安大概是难以再现了。”■

新永安百货开业

2004年,百联集团百货事业部推出打造百联“历史名店”计划,永安百货有限公司作为名店之一启动“历史名店、重铸辉煌”的综合提升工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永安大厦折中主义古典式建筑的历史原貌。接着,商厦对大厦一至五楼商场进行全面装修改建;对商品结构进行大幅调整,以引进熟牌为主,逐步形成服饰、化妆品、黄金饰品三大主力商品大类。一楼为经典名品馆,引进夏奈儿、兰蔻、卡地亚、万宝龙、资生堂等国际一线品牌;二楼主营职业女装;黄金珠宝商品大类则成为上海惟一集中了周生生、周大福、谢瑞麟、六福等四大香港黄金珠宝品牌百货商店。

上海华联商厦翻牌永安百货有限公司是打造永安经典百货的体系中关键的一步,原商号华联商厦随即被废弃,按照上海财经大学陈信康教授的说法,华联商厦的名字已经成为“累赘”——全国各地“华联商厦”的商号在普遍运用,各地的华联商厦经营业态不同,经营档次参差不齐,经营状况普遍不理想,导致该商业品牌价值度不高,并造成全国各地消费者对上海华联商厦与其他地区华联商厦产生混淆。

“翻牌后,主要是引进一些顶级牌子,但是我们又不敢定位太高,毕竟在南京路,是一条旅游者居多,消费层次不高的马路。”永安的一名职员说,“我们最多也就在南京东路这边带头革新一下,和南京西路那几家顶级百货还是不能比。”他指的顶级百货,是目前香港人在上海开设的“恒隆广场”、“中信泰富”等几家高档百货公司。 永安公司永安集团永安永安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