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金融:赚钱机器的中国攻略 ——专访GE金融服务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辛德华(Stuart Sinclair)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谢衡)

GE金融:赚钱机器的中国攻略 ——专访GE金融服务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辛德华(Stuart Sinclair)0( 对于在中国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GE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

在2003年,GE的150亿美元利润中就有超过一半来自于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目前,GE消费金融服务集团在41个国家为1.1亿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GE消费金融服务集团的资产年复合增长率平均达到18%,2004年,该集团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1500亿美元。

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GE的金融业务总收益和利润就已经超过摩根大通银行和汇丰银行,仅落后于花旗银行。

通用电气现任董事长兼CEO杰夫·伊梅尔特(Jeffrey R.Immelt)已经将消费金融业务视为GE的“增长引擎”。在做大做强消费金融业务方面,最明显的举动就是从2004年6月开始,伊梅尔特将旗下所有消费金融业务都归入一个品牌“GE Money”,旨在更强悍地与花旗集团和汇丰银行展开竞争。

伊梅尔特称,成为一个全方位的零售银行并不是GE的最终目标,“GE不打算成为所有人的一切,它的目标是在不同的地方、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这意味着GE在全球的不同地方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时将采用不同形式,最终成为一个专业消费金融机构。

伊梅尔特在2004年公司年度报告中表示,预计今后10年,公司60%的收入增长将来自发展中国家市场。GE计划向东欧、东南亚甚至中国不断增加的中产阶层推出抵押贷款和信用卡服务。GE预计,到2007年,公司来自美国以外市场的收入将达到820亿美元,较今年的预期水平700亿美元增加17%。通用电气在年度报告中指出,2004年来自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收入增长37%,达21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收入为38亿美元。

GE金融:赚钱机器的中国攻略 ——专访GE金融服务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辛德华(Stuart Sinclair)1( “GE Money”旨在更强悍地与花旗集团和汇丰银行展开竞争 )

同时GE预计,到202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与消费金融市场及最大的电力消耗国。为了在该市场取得成功,公司必须作出一些让步,如与中国方面共享一些技术,因为中国希望最终能自行生产涡轮机、医疗设备及其他高精产品。此外,许多公司正在当地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并与国有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获得更优惠的待遇。高盛的分析师Deane Dray指出,这种投资能够使通用电气这类公司在竞标当地项目时处于有利地位。

在中国银监会对外宣布中国将在2006年底之前全面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信用卡业务后不久,GE金融服务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辛德华先生接受了《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的独家专访,这也是GE首次就在中国开展金融业务的有关问题接受媒体采访。

GE金融:赚钱机器的中国攻略 ——专访GE金融服务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辛德华(Stuart Sinclair)2

把金融零售店开到中国

三联生活周刊:GE的“金融零售商”到底会给消费者提供什么产品,什么样的服务?传统银行的一些弊端是不是在金融零售商这里都能够避免?

辛德华:我们有一些小的像便利店那样的金融事务所,比如说在韩国,你就可以到地铁站里我们开的小店去申请贷款;在日本你可以到自动贷款机上24小时申请贷款。在传统银行,一般申请贷款的手续都是你先要填一个很长的表,包括很多内容,两周后再告诉你行还是不行。

而我们在任何国家都要比传统银行给消费者的答复快,所以我们品牌的特点就是提供快捷服务。GE现在有这样一个给数百万消费者提供服务的经验,我们可以用比较有限的数据来很快作出决定是否给你贷款。风险控制是我们业务一个非常主要的部分,主要是两个方式:一个是程序,一个是数据。在过去5年,GE金融的损失只是世界100家银行平均损失水平的1/3。

GE金融将来如果能在中国开展这项业务,很难说第一个星期我们就把所有东西都拿来,但是最终结果是我们可以把这种好的方式介绍到中国,而且能够靠低成本运作这些小的贷款机构和店面,使我们的贷款系统更加有效。

三联生活周刊:但是在中国怎么低成本地运作?因为中国的很多银行都在撤销这种分支机构,撤销小的储蓄以降低运营成本,这好像正是GE发展的方向。GE怎么保证能够低成本运作?

辛德华:我们在世界各地开展服务或者是买一家银行,都要看这家银行的分支机构是不是都在有效运行。我们近来跟中国一些银行也谈到GE金融在欧洲的经验,欧洲有很多小银行分支机构原来效率不高,用我们的方式能够把它的效益提高四五倍。我们觉得随着中国整体人均收入的增长,会需要更多银行机构为他们提供服务,需要从银行获得低成本的服务。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们在中国是否也打算收购一家银行来开展这样的业务,或者是辅助一家中国的银行来实现分支机构铺设?你们选择中国银行合作开展这种业务的标准是什么?

辛德华:我们不在乎中国现有银行的分支机构是否运行有效,GE有这样的能力,会把这家中资银行分支机构的效益大大提高。

在全国有相应合理数量的分支机构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还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觉得我们现在中国找的合作伙伴,一家或者是几家,一个最重要条件是这个潜在合作伙伴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他们是否想用不同的方式来开展金融业务。

对中国这么大,充满地区差异的国家,如果把GE金融的目标放在20年的范围内,我们希望合作伙伴一定要有非常灵活的思维方式,这种灵活体现在品牌、分销渠道建设、产品设计以及服务开发等方面。

三联生活周刊:到目前为止,GE金融在中国找到了这样的合作伙伴吗?

辛德华:我们跟许多人,许多银行谈过,我们也有一些比较喜欢的潜在客户,但现在谈具体问题还为时过早。

三联生活周刊:GE什么时候会把这种金融零售店带到中国来,能不能告诉一个大概的时间?

辛德华:可能要到明年吧,因为审批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联生活周刊:GE说成为一个全方位的零售银行并不是最终目标,GE在不同地方开展消费金融的时候会采用不同的形式,那么在中国计划采用的形式是什么?

辛德华:首先,我们准备跟中国的合作伙伴合作,把我们的经验和技术都带过来,使其成为一家好的零售银行。但是提供产品与服务的方式,在中国各地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说,我们可以把一些汽车贷款、房屋贷款租赁,在全球做得最好的业务拿来跟中国的伙伴一起做。关于信用卡业务,现在全球有14000万客户用GE的信用卡,在中国可能一方面通过跟我们合作银行的渠道去发卡,另一方面希望通过与连锁超市和大卖场,比如沃尔玛,利用他们的渠道和他们联名发卡。

不急于进入中国汽车金融市场

三联生活周刊:去年你们收购韩国现代汽车公司金融业务,中国有很多评论认为你们的目标是直指中国汽车金融市场?

辛德华:汽车贷款是我们在中国考虑的一个方向,但要取决于监管当局是不是批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希望在这个领域搞出很多不良贷款。

三联生活周刊: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现在中国大量的汽车不良贷款让你们担忧?

辛德华:另外的说法就是,如果我们能借这个机会来了解别人在这个领域出现的问题,也可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发展的机遇。我们确实是在积极研究别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对这一块市场很感兴趣,但我们目前没有一个明确时间来中国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对外资设立汽车金融全资公司的监管规则,是否也会影响外资机构开展汽车业务贷款?

辛德华:确实有这方面的限制,比如说在开展业务地理上的限制,比如说只有一个合作伙伴等等。将来这些法律法规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市场会变得好一些,我们到那时再来考虑。关键是要做好各种准备,而不是急于跳进这个市场。

带给股东稳定的增长,而不是惊奇

三联生活周刊:我能感觉到GE对在中国开展各种金融业务很有信心,但是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听到你们在任何项目上有具体时间表,这是不是因为你们的一贯理念——不为金融服务定什么宏伟的战略目标?

辛德华:我们实际上有一个很大胆的想法,一个目标,我们要在中国尽可能地多开展业务,我们打算未来5年,对中国市场提供5~10种不同的产品,包括商务租赁融资以及零售银行的一些业务。我希望明年开始,但怎么开展关系到与具体银行的合作,现在谈还比较敏感。

三联生活周刊:是不是因为GE在新的市场开展金融业务的谨慎态度,才保证了GE在过去这么多年产融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过大的金融风险?

辛德华:GE的股东为什么买GE的股票?因为他们不想要很惊奇的事情,而希望得到股票收入的稳定以及快速增长。所以,GE金融开展业务一定是要非常认真、仔细地了解当地市场,了解发展的机会,以应对和控制风险。GE在全世界很多地方发展业务都是遵循这样一个规则。■ GE金融银行ge公司三联生活周刊零售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