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瓦诺的巴黎:何止一吻

作者:曾焱

(文 / 曾焱)

杜瓦诺的巴黎:何止一吻0( 1. 照片中的女孩波尔纳 )

拍卖背后的爱情真假

这应该算是巴黎整个春季拍卖最轰动的新闻了:4月25日,老照片《市政大厅前的吻》拍出15.5万欧元,成为20世纪身价最高的照片之一。原版,摄影师罗伯特·杜瓦诺(Robert Doisneau)的亲笔签名,照片中女主人公55年后现身的新闻效应,这些都是成交价创下高于估价十倍纪录的因素,不过这张照片对于巴黎和世纪爱情的象征性,恐怕才是瑞士神秘买主不惜千金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多年前人们已经知道,这张经典照片并非如想象中那么浪漫,因为那对年轻恋人深情一吻是安排的场景,而不是摄影师“抓”到的幸福。1950年,法国著名摄影师杜瓦诺应约为美国《生活》杂志拍一组表现巴黎恋人的照片。他每天到街头碰运气,这天当他走到一家啤酒屋的时候,决定坐下来喝一杯歇歇脚。他就在这个时候看到了女主人公弗朗索瓦丝·波尔纳和她的男朋友雅克·卡尔多,一对年轻漂亮而且大胆的恋人,他们正在接吻。得知对方是著名的西蒙戏剧学院的学生,摄影师当即问他们是否愿意为自己做模特拍张照片。一张很美的照片,但当时摄影师和模特都没有意识到它会成为传世之作。几天之后,杜瓦诺将原版照片签名盖章寄给女孩作为感谢,便没什么下文了。女孩没有成名,是巴黎大把无名女演员中的一个;她的爱情也没有海枯石烂,照片上甜蜜接吻的男友在第二年就分手了,而且一生中几乎再无联系。戏剧转折出现在照片发表36年后,1986年有人从图片库里翻出底片,决定印成明信片发行,没想到大受欢迎,到1992年的时候印有这张照片的明信片在全世界已经发行超过41万张,创下世界纪录。所有的人都以为这是抓拍大师的一张偶得之作,把这匆匆人流中的深情一吻看成了爱情可以永恒的象征。杜瓦诺没有出来说明什么,男女主人公也善解人意地保持着沉默。可惜童话总是易碎的,1992年5月,当一对法国夫妇向《快报》杂志宣称他们是照片中“路过”的主人公并要求追究隐私权的时候,杜瓦诺不得不说明了“摆拍”真相。当真相扑朔迷离,波尔纳站出来,表示自己是照片中的女孩。从她出示的签名照片和描述的当年细节,杜瓦诺认出了波尔纳,感慨不已。

后面的世俗情节似乎是要彻底打破人们对爱情的幻想。也许是生活不太如意,波尔纳不再善解人意了,1992年她向杜瓦诺索要1.85万美元和明信片销售额的分成。虽然杜瓦诺承认波尔纳与其男友是照片中的主角,但法院最终驳回了波尔纳的赔偿要求。两年后杜瓦诺去世,不知道在大师离去的时候,这张照片在他心里留下的是几十年前啤酒屋前那对妙人的美好侧影,还是几十年后波尔纳带来的阴影?在把这张原版拿出来拍卖之前,2005年4月13日,75岁的波尔纳再次去到当年接吻的市政大厅前,手举原照拍了一张照片。那只是为了让拍卖有个好价钱的宣传之举,对那场年轻时候的爱情她怕是一丝留恋也没有了,否则也不会连如此珍贵的纪念照片也无心留在有生之年,拍卖的保底估价不过一两万欧元而已。据拍卖行透露,照片的男主人公雅克已经在2004年去世,他是不会再出来要求和波尔纳分拍卖所得了。假使真有那样的场面出现,传说中的美好爱情将面对何等难堪。

杜瓦诺和他的真实巴黎

杜瓦诺的巴黎:何止一吻1( 2. 《往事今昔》 )

其实,1950年杜瓦诺镜头里的巴黎爱情不止于市政大厅前那一吻。从他的作品集里我们至少还可以看到另外两张:一张是地铁出口的花市附近,一对年轻夫妇购物归来,手里拎着东西,一面赶路一面幸福地亲吻(图3);还有一张在清晨的巴黎,街头空无一人,一对踩三轮车送货的恋人,女孩蜷坐在货箱里,和回过头来的爱人热吻(图7)。但这两张照片都没有《市政大厅前的吻》有名气,即便知道了那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人们还是相信,在那一刻,那对美丽的年轻人是真正的相爱,在大师的镜头前有真心的一吻。

杜瓦诺作为现实主义摄影大家,光芒被这“一吻”遮蔽了很多。其实在法国,他和布勒松一样深受欢迎,因为有了布勒松和他的镜头,巴黎的大街小巷才被巴黎人自己真正认识和了解。杜瓦诺出生在Gentilly,作为外省人到巴黎求学很不容易。他学的是石版雕刻专业,但他知道这不足以在巴黎糊口,暗地里自学了摄影,20岁那年他成功地把自己拍的摄影故事卖给了一家报纸,稿费虽薄却让他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了初步计划。1934年,杜瓦诺得到为雕塑名家安德雷·魏诺工作室担任摄影助手的机会,终于受到摄影方面的系统训练,并很快展现了自己的天分。杜瓦诺后来在雷诺汽车工厂找到第二份正式工作,他成为广告摄影师,却因为无法做到准点上班而被开除,成名之后他在回忆里将这次变故称为“幸福的开除”,因为他从此开始了自由创作摄影生涯,所谓自由作者。“二战”期间杜瓦诺参加了抵抗组织,作为战士和战地摄影师拍摄了大量作品。战争结束后,他立刻恢复了自由摄影师的身份,和专业社Raphe签约。战后最初几年,很多摄影师包括布勒松这样的名人在内,都或多或少依靠为时尚杂志拍摄名人肖像来增加收入,杜瓦诺也不例外。他的片子经常被著名杂志购买,像《观点》、《时尚》,此外美国的《生活》杂志也和他有了比较固定的合作关系。

杜瓦诺的巴黎:何止一吻2( 4. 《毕加索展示作品》 (1963) )

和摄影大师布勒松一样,杜瓦诺也是以瞬间抓拍著称,他曾在自己的摄影著作里写道:“每天生活中奇妙的事物都令人兴奋,没有任何一个电影导演可以安排你在街道上发现的各种想不到的景象。”在他看来,巴黎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剧场,只要愿意花时间,总能找到位置观看鲜活迷人的表演。所以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守候,在巴黎街头,在咖啡馆,欣赏擦肩而过的路人和细腻的生活场景。《市政大厅前的吻》所得到的世界声名不幸掩盖了他的其他杰作的光芒,而实际上杜瓦诺镜头里的巴黎和巴黎人远比一个《吻》要真实和细腻。欣赏他的作品,让人不由地联想到他同时期的法国新浪潮电影大师特吕弗,两人在视角和表现风格上有诸多重叠的魅力,那些不动声色的细节并置,日常小人物的古怪生动,都充满了小说的叙事感,轻描淡写却回味无穷。杜瓦诺还独擅儿童题材,他专拍小学生,课堂上的、课间的、街角的,在他的黑白胶片上孩子们是独立于成人世界而存在的,孩子注视镜头的目光里往往深藏慌乱和彷徨,那是只有在特吕弗电影《四百击》里才可以感受到的属于童年的巨大伤感。

从外貌上看,杜瓦诺瘦弱和善,和那些温馨的街头场景在气质上是契合的。但他还有另一面:锐利和激烈。他当过工人,所以对底层人的生活有切实的感受,除了巴黎浪漫的情愫,他也常把镜头对准战争,对工厂、郊区和贫民区的犯罪。在具有国际水准的时尚杂志之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法国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左派杂志《工人生活》也一度是杜瓦诺的长期供稿对象。1951年,纽约MOMA博物馆为他举办了作品展,这是他的第一次国际性的荣耀。1973年,纪录片《罗伯特·杜瓦诺的巴黎》讲述了一座城市和一个摄影家之间的半个世纪,爱恨情仇何止于一吻。■

杜瓦诺的巴黎:何止一吻3( 5. 《心不在焉》(1949) 6. 《单身汉的白日梦》 8. 《兄弟》 9. 《课间休息》 )

杜瓦诺的巴黎:何止一吻4( 6. 《单身汉的白日梦》 )

杜瓦诺的巴黎:何止一吻5( 8. 《兄弟》 )

杜瓦诺的巴黎:何止一吻6( 9. 《课间休息》 )

杜瓦诺的巴黎:何止一吻7

杜瓦诺的巴黎:何止一吻8

杜瓦诺的巴黎:何止一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