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得像男人的美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宝)

漂亮得像男人的美梦0

詹姆斯·帕特森是美国大牌通俗作家,他的27部悬疑小说卖了7500万本,他在惊悚悬疑界的人气直追约翰·格雷汉姆和斯蒂芬·金。出版商对他的书深具信心,今年年初,他的新作《蜜月》(钟毅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在全世界四大洲、26个国家,用16种语言同步首发,这在国际图书市场上堪称首创。

作为一个通俗悬疑故事,《蜜月》的基本内容并不值得多说——就是一本用来消遣两个小时的读物,女主角漂亮得像所有男人的美梦,其实是所有男人的噩梦。有钱的男人想干她,结果却被她干掉……

比较有意思的是主要故事以外的枝节。这本书的人物都是都市精英:室内装饰设计师、投资银行家、畅销作家……作者对这类人的奢侈生活很熟悉,描写得非常具体,比如说豪宅:“柯勒的房子有三层,足有11000多平方英尺,典型的新古典殖民主义风格。……纽约城最好的古玩店和康涅狄格州的精品店都在这里汇合。最惹眼的是一幅哈得逊河学派的代表人物托马斯·科尔的绘画作品,由莫奈亲笔签名,曾经存放在乔治三世的私人图书馆,此前是J.P.摩根的囊中之物。还有一个雪茄烟盒,最初是理查德·尼克松送给卡斯特罗的礼物,附带有证明其价值的鉴定书。房间里的可进入式酒窖更让人叹为观止,其空间足以容纳4000瓶酒,而且里面几乎已经放满了。”这样的细节杜撰,能够映照国内都市作家住宅和想象力的寒酸。顺便说一句,对美国都市浮华知识的描绘,这本书的中文译本能十分妥帖地跟进。译者说对《蜜月》译本“进行反复的修改、润色,直至最终出版”。内地很多文学翻译、学术翻译都未必这样认真,出版社应该给译者多发点稿酬。

十几年前看《鹅塘追杀令》,女主人公清纯简单,意外地卷入性命交关的是非漩涡,男性读者对女主角会起怜爱心,想象代入化身男主角保护柔弱的女人。到了《蜜月》时代,女人已经趾高气扬无所不能,通常出任第一反派。男侦探被她玩弄得像个傻子,破案以后对她依然束手无策,最后还要靠别的女人结束全案。看来美国的通俗文学已经被女权主义收服。

周扬与冯雪峰的恩怨是前辈文化人的无尽谈资,有人索性以此为题,把周冯关系细细梳理一遍。《周扬与冯雪峰》(徐庆全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的作者下过一番材料工夫,努力把事实交代清楚,自己不强做解人,不妄发议论,比过去写陈寅恪的陆键东更有史家风范。

漂亮得像男人的美梦1

周扬和冯雪峰就性情而言,并不是一路人。冯雪峰是内向的文人,周扬是情感外露格局宏大的外场人物。即便放到现在,这两类人还是不容易成为好朋友。不过周冯生前死后未了的恩怨与他们的人品关系不大,主要原因来自险恶的政治环境。

以局外人的眼光回头看上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口号之争,如果不知道后面那么多牵丝攀藤的人事纠葛,实在不会明白有什么可争的。口号是政治运作的广告,广告会有高下之分,但不会有对错之分,更不至于有忠奸之分。但这场争论后来掉入政治险局,以权力定胜负,以胜负定“是非”,以“是非”定生死,枯燥的文字纷争下真的埋有屈死的冤魂。

漂亮得像男人的美梦2

这本书里搜集了不少逸闻,读来很有意思。1934年,冯雪峰初会毛泽东,两人聊了很多鲁迅,冯告诉毛泽东,“鲁迅看了毛泽东的几首诗词后,认为有一种‘山大王’的气势,毛泽东听后,情不自禁开怀大笑”。另一则消息是,30年代江西红区“有人反映教育部门的工作忙于琐碎的事物主义,打不开局面,应该充实该部领导。博古提议,可以让鲁迅来当教育人民委员,主持中央苏区的教育工作。冯雪峰不赞成博古的意见,认为博古不了解鲁迅,低估了鲁迅在白区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还是让瞿秋白来主持教育工作为好。张闻天赞同冯雪峰的意见;随后征求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也认为:‘鲁迅当然是在外面作用大。’”

假如当年冯雪峰、张闻天、毛泽东一致同意鲁迅来中央苏区当教育部长,以后的故事可能会变得格外奇妙:鲁迅当上部长,戒烟成功,参加红军长征一路到陕北,进延安……

朱德庸又出新书了。《关于上班这件事》(中信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是他的漫画专栏结集,不过这些漫画国内读者还是第一次看到。上班是件特别无聊的必须之事。中国传统生活里没有上班制度,清朝军机处建立以前,六部官员从尚书(部长)到司官都是弹性工作,来去自如,进退无定。这是大多数现代人享受不到的放松。朱德庸的新书恶毒地展现上班生活的无聊和委琐,很适合在上班时偷看。■ 读书文学冯雪峰漂亮男人毛泽东鲁迅美梦蜜月

下一篇: 英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