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银元

作者:曾焱

(文 / 曾焱)

​淘银元0( “袁大头”是最早被人们熟知的银元之一 )

朋友听说我准备写钱币收藏,举荐了他的父亲老王。老王人在湖南长沙,每年到北京探望儿子三到四次,每次必扛一大蛇皮袋,里面沉甸甸的大半是“钱”。他在潘家园和报国寺已经结交不少藏友,带来的东西足够他用来交换和转让,等这些“钱”淘换得差不多了,他在北京也就待不住了。朋友说他父亲,“不是来看我的,分明是来看潘家园的”。

老王的钱币收藏数量大约四五千枚,在这个圈子里排不到前面,但他有两个特别之处,常被人说道。第一是他入行已经将近十年,却始终只收银元,心无旁骛难得。一般收钱币的人,入门会从某一时期或者某一种类的钱币着手,但一般几年后就抵挡不住诱惑,开始扩大收藏范围,纸币、铜钱和银元兼收并蓄了。老王却始终记着领他入门的朋友说的一番话:古钱币3000多年历史,里面学问太大,我们能琢磨懂一种就了不得了。老王选定收藏银元有两个原因:银元是20世纪30年代才从市面上消失的现代货币,发行流通时间短,保存完好得多,目前在民间的持有量也比其他种类古钱币多,相对容易掌握。另外银元本身是贵金属,一直随国际市场的金银价格而缓慢爬升,即便普通版本在自身的价值上也有一些保证,比较稳妥可靠。如果淘到珍稀版本,则又极具投资价值,目前民间的银元收购价一般为五六十元,但在拍卖会上拍出十几二十万元也不算稀罕。

老王的另一个本事是打假,这也和他十年专心有关系。老王说久病成良医,在收藏圈子里被骗得多了,也就眼明心亮了。近些年银元的仿制品和后铸品越来越多,但识别也不用太高深的学问,无非是四条:听声、观图、辨色、比重。他随身总带着两块假银圆把玩,好给那些向他求教的初学者现场展示:一块是铜板做的,颜色有点发黄,边角上镀的那层薄银被磨去了,露出一点铜边来,一敲,声音又尖又亮,带点哨音,不像真银元那么柔和脆,“也有用铸铁灌模的,表面比这个还显粗糙,有沙眼”。另外一块我们完全看不出来是假的,上面刻有“同治恭进”,听声音也悦耳,老王说确实是银子做的,但不是真正清末发行的币,而是后来按真银元的模子灌铸,“你们看边齿,齿间距离不匀;听声音,比真的银元偏高,略微短促”。这块币是七八年前老王到西安旅游时买的,回来请老师看过,才知道被骗了。“不管制假者技术多么高明,刻画多精致,也不可能像真品那样赏心悦目,看多了真品的老手,一眼就能看出上面的字体笔画生硬,不像真品那样圆润。”

老王对自己手上值钱的货不愿多说。他目前最大的心愿是能见识一回湖南银元的珍稀版本——“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该版是光绪二十四年由湖南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代铸的样品,据说存世量不足10枚,价值25万元人民币。“收肯定是收不到的,能看看也就满足了。”■

中国银元收藏的极品

1.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壹两银元: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试铸,从未发行,为孤品,现藏台湾鸿禧美术馆,1991年6月在美国加州拍卖会上以18.7万美元落槌,目前参考估价为150万〜200万元人民币,为迄今我国钱币在世界拍卖会上价格最高的银元。直径4.05毫米,正面上方为“奉天省造”,中间为“光绪元宝”,背面为蟠龙图案,四周环绕英文“奉天省·库平一两”。

2.上海壹两银元:清同治五年上海工部局委托英资香港造币厂开铸,由于银元的图案上出现了英国皇徽和国徽,主图的蟠龙也变了狮头,在市面上通行一段后最终未被市民接受,不久便消失了。现此币的民间交易价在15万元以上,拍卖价曾至66.7万港元,居中国银元高价第二位。

3.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本省银元:直径3.9厘米,重27克左右。其正面中间为“光绪元宝”,上书“湖北省造”,下有“库平七钱二分”字样,四周环绕“湖北省造·库平七钱二分”英文,左右为“本省”字样。因“本省”两字多余而被朝廷废止停铸。在1988年5月上海银元铜元拍卖会上以62万元天价成交,创国内银元拍卖价最高纪录。

4.孙中山像地球版壹元银元:直径3.9厘米,重27克左右,由天津造币厂铸于1929年。此币正面为孙中山着西服肖像,背面为双旗和地球图案。1997年3月在上海首届近代银币拍卖会上拍至55万元高价。

5.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铸,系湖南省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代铸样品,目前存世量不足10枚,估价20万〜25万元人民币。■ 银元光绪元宝钱币收藏孙中山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