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特稿:圣杯不在罗斯林教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李孟苏)

海外特稿:圣杯不在罗斯林教堂0

罗斯林教堂全景

海外特稿:圣杯不在罗斯林教堂1

是本好小说,但不真实

“圣杯在古老的罗斯林教堂下面等待。”在《达•芬奇密码》第104章,哈佛大学宗教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终于破译出了罗浮宫博物馆馆长、郇山隐修会大师雅克索尼埃在临死前留下的密码的最后一层含义。于是,他和小说女主人公、索尼埃的孙女索作前往苏格兰的罗斯林教堂,在那里终于发现了惊天秘密:圣杯并不在罗斯林教堂,索尼埃家族倒是耶稣基督和抹大拉的玛利亚的嫡亲后裔。

在英国卖掉了近200万册的《达•芬奇密码》在教会、宗教专家、历史学家、考古学者等人的眼中不过是一派胡言乱语,却成了罗斯林教堂(Rosslvrn Chapel)最好的宣传广告。往年,冷清、安静的教堂全年游客不足万人,2003年3月,《达•芬奇密码》出版后,当年的游客人数立刻增加到38000人。到2004年底,就上升到了6万人,8月旅游旺季,每天有500多名游客,教堂不得不限制参观人数。在教堂外,你能看到激动的美国游客用手机对大西洋那边的朋友说:“我就在这座教堂外,500多年的教堂耶!”

传媒业也开始关注罗斯林教堂。2月初,4频道电视台播放了一部长达2小时的纪录片,探讨《达•芬奇密码》中引用的史料的真实性,罗斯林教堂是重要的内容。唱诗班在这里录制了唱片。迪斯尼的新片《国家宝藏》里面涉及到圣殿骑士团,所以制片方在罗斯林教堂补拍了影片DVD的花絮。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同名电影已经开始开机,将在罗斯林教堂拍摄部分场景。这些都会让更多的游客跑来探寻圣杯、地宫、共济会、圣殿骑士团的秘密。

罗斯林教堂位于爱丁堡以南7英里中洛锡安地区罗斯林村(Roslin)的一座小山上,教堂所在的悬崖下有一条。丹•布朗借兰登教授之口说,神秘的玫瑰线(即本初子午线)经过罗斯林教堂直达格雷斯通伯里(传说把自己的墓给了耶稣的约瑟夫带着圣杯来到了这里,6世纪时亚瑟王曾在此寻找圣杯,死后与王后葬在此处);“罗斯林”(Rosslyn)的拼法就是从“玫瑰线”(Roseline)演变来的。作者这么解释也许是出于故事情节的需要,据当地博物馆的资料介绍,“罗斯林”是由两个苏格兰词汇“山”(Ross)和“水”(Lynn)合在一起的,意思是“依山傍水”,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教堂的地理位置。

教堂在学术界很有名气,它最有研究价值的地方在于里面的雕刻。丹•布朗称之为“密码大教堂”。教堂的拱门、墙壁、天花板、柱子上遍布纷繁复杂的雕刻,有世界上几乎每一种宗教的象征图案:星星、花朵、魔鬼、龙、七宗罪等等,甚至还有玉米和仙人掌,而教堂开建时哥伦布还没有发现新友陆。

从罗斯林教堂1446年开始修建那一天起,就流传各种秘密、传说:圣杯最后流落到了这晨从此不见了踪影;耶稣基督的头被制成木乃伊藏在了这里;基督的福音、圣殿骑士的宝藏和教义、早期共济会的纲领、UFO等等,都藏在这儿……最神奇的是,在教堂的地下,竟然发现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地宫。由于严禁发掘,地宫里埋藏了什么至今不得而知。

虽然有稀奇古怪的故事,但罗斯林教堂的规模很小,四周的自然风景比起苏格兰其他地区可以说乏善可陈,来爱丁堡旅游的游客谁会专程到这儿来呢?它能够名扬天下,全拜丹•布朗2002年的到此一游。布朗对罗斯林教堂念念不忘,把小说的高潮部分放在了这里。不过,戴着格呢帽的导游会告诉游客:“《达•芬奇密码》是本好小说,但不真实。”

和圣殿骑士团没有关系

在罗斯林教堂,地板上没有六角星形的行走路线,本初子午线也不经过教堂。书中说地宫里隐藏着秘密,入口至今没有找到;专家们却推断那是教堂建造者圣•克莱尔家族的墓室,入口也早已发现,教堂北走廊的石板下就有明确的标志。唤醒了索非记忆的石柱,布朗少写了一根,共有三根石柱,其中一根上刻着华丽的螺旋形花纹,就是著名的“学徒之柱”。它们不是出自共济会能工巧匠之手。在一本名为《罗斯林》的小册子中,有一段“学徒之柱”的故事:在设计这根石柱时,石匠大师江郎才尽,只得去罗马游学取经。回来后却发现他带的学徒已经造出了柱子,上面的图案是教堂里最美丽的。大师丝毫没有为徒弟的成就感到欣慰,反而为嫉妒煎熬,操起锤子砸死了徒弟,自己也被判绞刑。

上面不符合事实的描写,无关紧要,《达•芬奇密码》最引发争议的一个问题是罗斯林教堂和和圣殿骑士团之间的关系。丹布朗这样描写罗斯林教堂:它建在圣殿骑士团所修的古密特拉教神庙遗址之上,是圣殿骑士修建的。教堂外有一堵“模样古怪、向外突出”的西墙。圣殿骑上建造罗斯林教堂时,是完全按照耶路撒冷所罗门神庙的建筑风格设计的,所以有西墙、长方形礼拜堂、地下宫殿。圣殿骑士都是石匠出身,于是给每一块石头都刻上了花纹。

准确地说,罗斯林教堂由奥克尼王子威廉•圣•克莱尔主持修建,名称是“圣马修大教堂礼拜堂”(Collegiate Chapel ofSt Matthew),只是规划方案的一部分。工程尚未完工,圣•克莱尔于1484年去世,计划就此搁浅。

丹•布朗可能是受到了传说的影响。传说圣•克莱尔是圣殿骑士团的大师,照他最初的规划,现存的罗斯林教堂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书库,专门存放圣殿骑士从耶路撒冷带来的秘密文件。教堂中要雕上图案,作为“石头书”来弘扬圣殿骑士团的精神。

根据历史记载,罗斯林教堂的摹本是格拉斯哥大教堂的东堂,和所罗门神庙毫无瓜葛,也没有采用圣殿骑士的石工技术。圣殿骑士团早在1307年就被追杀、解散,从时间上看,1446年已经不会有圣殿骑士了。而且,圣•克莱尔家族与圣殿骑士团有“不共戴天之仇”。1309年,圣殿骑士在爱丁堡接受审判的时候,圣克莱尔家族提供了对圣殿骑士极其不利的证据。

逃过了屠杀的圣殿骑士主要活动范围在法国、葡萄牙、苏格兰,逃到苏格兰的骑士们带来了大批宝物。流亡骑士的残余势力后来发展成共济会,最初只是一个建筑师的松散组织,逐渐演变成半秘密的半宗教组织。共济会爱用古老的符号作为代码,宗教仪式神秘,很多人对此很好奇,不少作家,如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就描述过相关的细节。丹•布朗在书中也强调了这一点。

今天的共济会多数是慈善机构,比如在苏格兰的分支机构“圣殿君主军事团”。这个组织是在拿破仑的支持下成立的,是个注册机构。它没有宗教背景,不关心政治,致力于慈善事业和文物研究,是国际和平组织的成员。《达•芬奇密码》出版后,英国的共济会成员因为各种误解遭到质询和调查。

海外特稿:圣杯不在罗斯林教堂2

教堂的拱门、墙壁、天花板、柱子上遍布纷繁复杂的雕刻

尴尬的罗斯林教堂

虽然《达•芬奇密码》是本小说,但丹•布朗在前言中写道:“本书中所有关于艺术品、建筑、文献和秘密仪式的描述均准确无误。”加上他的文字风格平实,读者们对他的描述深信不疑。

来罗斯林教堂的游客,小部分是出于信仰,他们坚信圣杯就藏在这里,通过寻找圣杯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完善和满足。教堂至今还举行宗教仪式和活动,但已经是英国国教教堂,虽然最初它是作为天主教堂修建的。也不时有各国共济会的成员来罗斯林教堂朝拜,他们坚信教堂里刻满了他们组织的各种符号、密码。

大多数人——泰国的基督徒、塔斯马尼亚岛的异教徒、坦桑尼亚工程师、美国中学生,是受了《达•芬奇密码》的影响而来满足好奇心的。据说,不久前明星强尼•德普还来过。在教堂门口的留言册上,游客们写道:“太伟大了!”“真相就在这儿!”不过,大家都不好意思承认看过《达•芬奇密码》,似乎这个出发点不太高级。提到这本书,甚至还有些勉强,不愿说出书名,只说“那本书”。

圣殿骑士研究专家马克•奥克斯布鲁最近出版了一本著作《罗斯林教堂和圣杯》,对各种传说做了全新的论证。他说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正本清源,防止以讹传讹的故事掩盖历史的真相。

罗斯林教堂监管会的处境也有些尴尬。一方面他们不希望历史真相被掩盖;另一方面他们又急需旅游收入修缮保护教堂,因此对游客抱着什么目的来教堂,就不能太在意,同时也不得不采取一些广告手段吸引游客,比如悬赏奖励能破译拱门上雕刻含义的人。

罗斯林教堂监管会的项目经理斯图尔特•比蒂说,有专项基金用于维护教堂的建筑、雕刻艺术,当然游客增加带来更多的收益,也是件好事。所以,在罗斯林教堂为什么而建、有什么神秘含义等问题上,他们轻易不开口。 达·芬奇密码教堂圣杯圣殿骑士罗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