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的就是京味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孟静)
北京台首播的《动什么别动感情》被定位为“新型都市情感剧”,这也是作家王朔和刘震云合开的公司投资拍摄的第一部戏。编剧赵赵曾是个小资随笔专栏作家,也算是京味写作的一种,她更同意观众给这戏编的顺口溜:“故事是瞎编的,情感是共通的,对白是实用的。”
《动什么别动感情》讲的是北京女白领贺佳期的情感纠葛和她一大家子人的鸡毛蒜皮,是个“四不像”的电视剧。赵赵形容它是“爱情+伦理,市井+时尚”,论模式,“有点像情景喜剧,又有系列剧的元素”;讲人物,无非好与坏,“一家子北京人没一个好人,都特自私,女主角贺佳期表面楚楚动人,其实心眼特多,但他们又都不招人讨厌。”
这部戏在北京台播出后反响很好,以至于马上又开始了第二轮重播。观众喜欢它的是台词风趣,京味十足却又不是那种老北京的土话,有很多现代人的情感和网络语言。作为一部没什么戏剧冲突的电视剧,《动什么别动感情》是很少有靠台词取胜的。赵赵说:“刚写了前5集,发行方就认为这戏肯定卖不出去。目前电视观众的主流是中老年人群,他们喜欢矛盾尖锐的。作为策划的刘震云也有点打鼓,但是王朔很坚持,觉得挺好,说不行咱就换发行。”
因为策划人之一是王朔,很多观众一开始还以为是王朔又出山了,因为戏里的语言和王朔的风格很像。导演唐大年认为,王朔对北京文化和北京人的影响巨大,通过他的小说,人们才知道有这样一种语言方式。可能是惺惺相惜的缘故,王朔从网上看到赵赵一口京片子的文章后,就决定找她做自己公司的编剧。
《动什么别动感情》里的主人公也是典型北京人的代表,赵赵对他们的概括看似恶毒,其实透着亲热和自豪。她总结说:“北京人是嘴上好占便宜,可现实中占不了什么便宜。他们内心软弱却叫嚣得厉害,因为懒惰所以善良。”在她的笔下,这些自私的城市男女互相瞅不上眼却又难舍难分,总想把个人利益最大化却往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京味剧的最典型代表《我爱我家》不仅是情景喜剧的发轫,也对北京话的推广起到莫大的贡献。赵赵最爱看的电视剧之一就是《我爱我家》,“我看的电视剧很少,不逗的根本不看,《我爱我家》就是其中一个。它里面的北京话有很多样板戏的老词,我用的是现代人的网络北京话,所以说《我爱我家》会更讨中老年人的欢心。”赵赵说。
另一个京味剧的代表在她看来是《贫嘴张大民的故事》,这些反映普通北京人生活的故事到了今天被披上了白领的外衣,但感情上还是共通的。
在剧集没播完的时候,赵赵已经开始写续集了。她的目标是做成美国的《老友记》和《六英尺下》这样的系列剧,每四五集讲一个故事,情节进展很慢,但是语言活泼,同时又不局限于情感,还能反映社会热点话题。比如在《动什么别动感情》里,几乎所有人物都是有原型的,贺佳期是她自己,作家小李美刀是她的朋友石康,而配角小柳是所有外地来京混的美女作家的代表,她总穿中式服装,总写自己的私生活,总和男人保持露水关系,若隐若现地集中了好几个知名美女作家的特质。拿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开涮,这好像也一直是京味文艺作品的特色之一。■
《动什么别动感情》的一些台词
1. 靠谱都是相似的,不靠谱都是各说各的。
2. 你有品位所以看上我,我没品位所以看上你。
3. 你可以不理我,但不能不理解我。
4. 现在基本上脸上五官都在的就叫美女作家。
5. 男: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女: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看着你一个人慢慢变老。
6. 我本无心求富贵,谁知富贵逼人来?
7. 在这大都市里面生活的人,哪个怀里不揣块板砖啊!
8. 说一老太太要改嫁,佳音说:那么大岁数就不叫嫁人了,应该叫嫁祸!
9. 27岁是全球女性的黄金年龄。我多大,全球女性的黄金年龄就是多大! 动什么别动感情北京话京味王朔北京人就是我爱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