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希区柯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贝)

​近观希区柯克0( 钱德勒与无数影星和导演私交甚好 )

虽然马丁·斯科西斯今年没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但他并不孤单:希区柯克曾5次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提名,但是一次也没得到过。“希区柯克很失望,他曾经跟我说,之所以没能得奖是因为他太胖了,一看就没住过房屋顶层、没挨过饿,因而看上去不像一个艺术家。”夏洛特·钱德勒(Charlotte Chandler)在她的新书《不就是电影嘛——希区柯克亲历》(It’s Only a Movie:Alfred Hitchcock:A Personal Biography)中说。钱德勒写过多部导演传记,像《没有谁是完美的——比利·威尔德传》和《我,费里尼》。钱德勒跟无数影星和导演一起吃过饭、喝过酒,跟他们有着亲密的私人交往,书就写得很厚实。

希区柯克死了25年,他那些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的极品,像《蝴蝶梦》、《疑影》、《美人计》、《火车怪客》、《后窗》、《眩晕》、《西北偏北》、《精神病患者》,现在再去买这些碟片会招致另眼相看。关于希区柯克的书和购碟指南也已经有了一小堆了,其中唐纳德·斯波托1983年得到授权的传记和弗朗西斯·特鲁菲特的片场访谈仍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夏洛特·钱德勒从来没有因为前人既有的著作而烦恼。她写这部书“不是要重新激起对希区柯克的批评,也不是要用什么高超的理论来说明他的重要性”。在她看来,希区柯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她更愿意享受希区柯克及其团队带来的奇特的、有时有悖常理的乐趣。

这并不是第一本用《不就是电影嘛》做书名的关于电影的书。但是钱德勒的书名用在希区柯克身上很合适。在对影评人的批评作轻描淡写的回应或者想缓和他们的语气时,鼓励压力过大的演员轻装上阵的时候,或者减轻他小女儿对拍电影的担心的时候,希区柯克总会嘲讽性地说出这句“不就是电影嘛”。

希区柯克也承认:“我这个转移注意力的高招只在一个人身上不济事。每当我自己因为某一部片子而食不甘味的时候,我就会对自己说,记住了,不就是一部电影嘛。可这从来都不管用,我无法让自己相信这句话。”对希区柯克这样一点正经没有的人来说,如此坦率、直接的表白是很罕见的。他曾经在跟作者一起吃饭的时候说:“你知道,我的电影不是人生的切片,它就是面包切片。”因此钱德勒将这句话写进了序言,用来证明自己做足了功课,同时也摆出自己的姿态——对希区柯克心醉神迷但不轻信。

1979年希区柯克去世前的一年,最开始钱德勒要采访希区柯克的时候,他照例搪塞道:“要跟我见面,你得先看我的电影。”钱德勒回答说她已经全看过了。她说:“拜访希区柯克的家而不看他的厨房是不完整的”,对此她详加解释,还提到希区柯克的一桩逸事:1979年,在美国电影学会给希区柯克办的庆祝酒会上,导演金·维多问他镇上哪里能弄到最好的汉堡包,希区柯克非常坦率,可能也是非常准确地回答说:“去我家。”

​近观希区柯克1

钱德勒采访了女影星、他长期合作的技术人员、他的妻女和他本人,对希区柯克技术上的天分、创作观和性格颇有洞见。希区柯克在开拍前总是周密地计划好每一个镜头,但他女儿回忆说:“在家的时候他曾经说,如果他能拍出曾经在他脑子里看到的75%他就很高兴了。”希区柯克的妻子阿尔玛是他的生活和创作经历上令人尊敬的权威,她总是能将他的问题处理到妥帖、非凡的程度,虽然他在轮船上向她求婚的时候,她“看上去一副未经世事的样子,打了个饱嗝而不是说同意”。

他要他的演员表现出的是“动作而不是动机(motion,not motivation)”。他在拍摄现场也总是穿正装,从来不松领带,用优雅的伦敦腔发布命令,你可以说他这样做是很职业,也可以说是冰冷、反复无常的操控者,全看你要问的是他性格的哪一层了。

​近观希区柯克2

希区柯克喜欢人家叫他“希区”(Hitch,不带后面的“鸡”)。希区用他的诡计、制造的惊恐和浪漫夺走了不少美国电影观众的童真,将情节剧的发展引向了不归路。身体虚弱的希区退休后说:“最糟糕的事情是,你回不到一直令你快乐的地方。因为你担心如果你回去的话,你也不会感到快乐。不是那个地方变了,而是你已经不再是你了。”是的,希区的电影还在那里。■

​近观希区柯克3

上一篇: 人物(329)
下一篇: ​东西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