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治污调整目标和时间表

作者:吴琪

(文 / 吴琪)

​淮河治污调整目标和时间表0( 到目前还有很多地区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清理被污染的湖水 )

三联生活周刊: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没有“淮河还清”的说法,改为强调让人民喝上干净水,是不是淮河治污的目标调整了?

夏青:非常正确,这是一个务实政府的敏锐发现。淮河治污十年,COD入河排污量从1994年的150万吨,下降到2004年的123万吨,形成了年削减25万吨COD的处理能力。在GDP增长迅速的情况下,这个成果已经十分不易。但是,要想淮河COD近5年或10年从123万吨再削减到40万吨,几乎不可能。实事求是地确定近期目标,先解决饮用水问题,确实能体现民意、体现和谐社会目标,把国家有限的资金放到紧迫问题上会更得到各方面的欢迎。

三联生活周刊:淮河调整治污目标,在国际上有先例吗?

夏青:我来讲讲莱茵河的治理故事吧。莱茵河在一段时间内,流域内8个国家都要求把它治理成能喝的水,结果是治不起,上游的几个国家决定给荷兰建一个大型的自来水厂,莱茵河的河水只要能泛舟、游泳,看着水清亮就行了。莱茵河有1000个流量,要都治到能喝要花很多钱,实际上给荷兰喝的水只需要1个多流量到2个流量,那么就把2个流量的水从莱茵河抽上来,在岸上花高级处理的钱,把它处理到饮用水的要求,那就不需要1000个流量都达到饮用水标准,只是把有毒有害的处理完了之后,让2个流量的水达到能喝的标准,上游7个国家给荷兰钱。

由此联想到中国的淮河问题,要淮河整个河流的水质达标,是很不现实的。改善淮河水质,甚至让淮河水能够饮用不是不可以,但要逐步实行,这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中国经济还在高速发展,对淮河的治污要求应该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和人民的需求。

​淮河治污调整目标和时间表1( 夏青 )

所以我建议淮河治污目标再细化一次,根据特殊河流、不同困难分段再定。比如山东淮河南四湖区域,原定达到V类治理标准,现在因为南水北调工程经过此地,水质其实可以达到Ⅲ类。河南沙河、颍河定的是Ⅳ类标准,但是显然达不到,可以分季节降低标准。

三联生活周刊:淮河调整治污目标后会影响各省积极性吗?

​淮河治污调整目标和时间表2( 1932年,英国居民清理泄漏的原油,防止流入泰晤士河造成污染 )

夏青:对于山东而言,因为南水北调工程,治污目标要提高。安徽的淮南、蚌埠需要备用水源,但是上游河南的“污水团”下来到安徽,河南积了一个冬天的雨水冲到安徽,遇到安徽本身无雨的时候,没有新鲜水来稀释,污染就特别严重。对江苏而言,污水必须截、导。由于南水北调的大运河经过此地,为了不受污染,处理过的污水也应导向海边。

对于淮河南段而言,它要做到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喝到干净水”,地带性特征使得治污困难。河南需要对沙河、颍河等主要河流严格控制,但是这些地方没有干净水,即使所有污水进入处理厂,也无法达到不黑臭的标准。如果能有3倍的生态流量对污水进行稀释也行,但是缺水的河南做不到,就算是污水也必须用来农业灌溉。那就需要先解决农民的安全饮用水问题。所以,第一步要解决饮水困难。淮南、蚌埠都有备用水源,能够解决饮用水的问题。河南要做到浅层地下水被污染后,农民仍能喝到干净水。河南省不断努力减少污水浓度。确保淮河干流大多数情况下保持Ⅲ类水质,淮河人民有干净水喝的目标实现后,再进一步实现淮河生态恢复目标。

​淮河治污调整目标和时间表3( 经过百年治理的泰晤士河已经成为世界上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 )

三联生活周刊:淮河调整治污目标后,原计划需要修改吗?

夏青:不需要,改目标只是需要调整时间表。原定的1997年前抓工业结构调整,2000年前抓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全流域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都是正确的,应该坚决贯彻下去,我们修改的只是阶段目标。■

泰晤士河下游水环境治理

整治恢复泰晤士河的工作前前后后共用了约120年的时间,花费了几十亿美元的代价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效。这项棘手的工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中间隔了80年。第一个阶段从1860年开始,到1875年结束,期间修建了城市地下排污系统;第二个阶段为1955〜1975年,期间引进了整套的污水处理设备。

第一个污染阶段 1800〜1850

19世纪上叶,伦敦的人口增加很快,1800年约为100万,而到1850年增至275万。人口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生活污水的增加,这些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泰晤士河的感潮河段。1850年,法律规定所有废水废物都必须流入地下排水道,这使河流水质状况更加恶化。这一措施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后果,泰晤士河穿过市区的河段及其下游河段都被废水污染了。1858年,伦敦到处是硫化氢难闻的气味,以至于英国国会大厦的窗户都用浸过消毒剂的床单挡上了。

更为糟糕的是,1853〜1854年、1865〜1866年,1931〜1932年和1948〜1949年,连续爆发了霍乱,这几次流行病夺取了不下4万市民的生命。当时,伦敦的穷人们的水源主要为伦敦的八口浅井或直接从泰晤士河引水,那些井由于较浅,极易被污染,而泰晤士河里的水,就更不必说了。1852年,人们认识到霍乱和污水之间的关系,政府颁布了城市水法,禁止将感潮河段的水作为饮用水源。

1.第一次治理 1858〜1891

1850年,在不到150平方公里的伦敦市区,共有150公里封闭的下水道和330公里敞口的污水沟。泰晤士河的支流,比如说Fleet河,也被当作污水口,用来排放污水,所有这些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泰晤士河。早在1832年,就有人提议在泰晤士河两岸各修建一条拦截式地下排水道,但是,直到1858年,即所谓“巨臭之年”,政府当局开始动工。这项工程包括三条与泰晤士河平行的下水道,下水道很大,两岸各一条,北岸的一条为Beckton,南岸的一条为Crossness,两地位于市区中心东面25公里处。这些设施将城市下水道或污水渠的污水拦截下来,并将它们输送到下游,直至上面所提到的排污口,这些污水,未经处理,在退潮时排入河口。这些长达161公里的大型下水道以及三个主要泵站从1858年启动,到1875年才建造完成,它们的作用是把污染问题转嫁给下游地区。1887〜1891年,Beckton和Crossness排污口采用了化学沉淀法(石灰和铁盐),以减少污染物负荷量。这是污水处理的开始,不过,这种方法在当时用来根治污染物已经足够了。

2.第二次污染 1900〜1950

进入20世纪,伦敦的人口激增,到20世纪30年代末,人口已经超过800万。随之而来的是泰晤士河水质的快速恶化,从1910年开始,到1950年,河水达到了完全缺氧的程度。其中最主要的污染来源是Beckton和Crossness排污口将部分处理的污水排入河流。因为化学沉淀法只能将生化需氧量(BOD)的浓度降低到200mg/L左右,每天向河流排放的BOD负荷达300吨。而且,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的合成清洁剂,微生物不能分解,它们覆盖在水面上,大大降低了水面的通风性,又加重了河水的污染。这样,长达30公里的感潮河段完全缺氧,除了鳗鱼,没有鱼类能在此生存。

3.第二次治理 1955〜1975

20世纪上叶,伦敦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分布渐渐变得经济合理,污水处理厂的数目由原来的182个,减少到10个。其中最大的一个位于感潮河段的上游Mogden的地区。1909年,活性污泥的污水处理技术问世,于是有人提议在Beckton建造一个完全的二级污水处理厂,以代替现有的27个小型处理厂。而在Beckton和Crossness排污口,自从19世纪80年代引进化学沉淀污水处理技术以来,一直没有进行过技术革新。于是经过近10年的深思熟虑,终于在上世纪60年代早期达成这样的共识,只要将现有污染物减少75%,就可以保证河流的水质免于破坏。当大家还在争论不休时,Beckton新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开始建造,并于1959年竣工。它包括去除沉沙、隔栅、一级沉淀、曝气、污泥消化以及通过甲烷燃烧回收能量。Crossness污水处理厂于60年代初开始动工,到1963年,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与Beckton污水处理厂的工艺不同的是,二级处理采用机械送风技术,而不是自然通风技术。

60年代初,大部分人认为,为鱼的迁徙而修建高质量的排水渠,得不偿失。然而,在随后的10年,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于是,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建议进一步改善河口地区的水质,以发展渔业,从而在潮涨潮落时都能保证鱼的迁徙。于是,从1967年到1974年,Beckton污水处理厂改进了污水处理技术,使处理污水能力大大提高;而Crossness污水处理厂,原设计中没有处理氨氮的工艺,现在也增建了该设施。而后不久,河流水质就得到了明显改善,迁徙的鱼也开始从这里经过,1974年秋天,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取来一条鲑鱼,放入泰晤士河,这是从1833年到现在,河流水质第一次变得这么好。

4.当前状况

污水治理工程最令人惊讶的是,一旦污染源被清理后,河流很快就恢复了它的天然状态。这些设施修建后没几年,100多种不同的鱼、大量的无脊椎动物以及各种鸟类又回到了该河流的感潮河段。此外,在上游的一些淡水支流中,繁殖了许多鲑鱼苗,不同数量的鲑鱼每年都回支流中产卵,国内鲑鱼的生存危机得到缓解。因为水中溶解氧的饱和率达到35%以上,鲑鱼才能成活,它们成了人们检验河流水质清洁程度的一种标志。

不过,伦敦频繁的暴雨仍然会造成河流污染。这是因为伦敦沿用了维多利亚时期的排污系统,将污水和地表水混合排放,当暴雨来临时,水泵自动启动,将过量的水从阻挡式下水道排入邻近的河段。这些污水,虽然量少,但会引起河水中含氧量的下降,而且会随着潮水的涨落上下移动。鉴于重新修建一套阻挡式排污系统十分困难,而且耗资巨大,于是,80年代运用一种特制船(配有低温复氧设施)向河流中氧浓度低的区域投放氧气。

现在英国关心的是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来改善泰晤士河的水环境。首先,应该在伦敦建立一套独立的排污系统,也就是说,排污系统只用来输送污水,而马路上雨水应该直接流入泰晤士河。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避免修建大尺寸的排污管道,还能避免污水处理设备过高的负荷。将排污系统与GIS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利用污水处理设备的能力,减少运行成本。通过这种手段,不仅符合欧盟的法律,而且可以利用整体规划来减少工程成本。■ 调整城市污水水污染河流污染治污淮河时间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