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的“雪松革命”

作者:薛巍

(文 / 薛巍)

黎巴嫩的“雪松革命”0

自从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刺身亡后,黎反对派就不断在首都贝鲁特举行抗议示威活动,要求叙利亚从当地撤军。他们的行动曾经被叫做玫瑰革命——因为像在格鲁吉亚一样,抗议者给士兵送上玫瑰花。有时它看上去又像棒棒糖革命,因为游行者的领带是红、白条纹的。现在黎巴嫩的这场革命已经成了广为人知的“雪松革命”,因为他们的国旗上的雪松。《纽约时报》说:“近来好像如果不找个颜色,你发起的革命就显得不够体面。在乌克兰,尤先科的支持者用橙色作自己的象征。成千上万穿着橙色衣服的乌克兰人根本无需开口说话,你知道他们为什么站在那儿。政府也不能要求他们把衣服脱下来。上个月伊拉克选民保留自己指头上的紫色墨水,以证明自己参加了投票,布什称之为紫色革命。伊朗的革命是粉红色的,因为伊朗妇女一反平日的保守装束,穿上了女性色彩浓厚的粉红色衣服。”

但是,就在几千名叙利亚士兵带着装备,乘坐卡车从黎巴嫩各地往东边叙利亚边境的贝卡山区进发的时候,3月8日,得到伊朗和叙利亚支持、在反对派跟亲叙利亚政府作斗争时做壁上观的真主党决定舒展一下筋骨,显示一下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在基督教派、逊尼派成功地促使叙利亚撤军后,在当地组织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而且一下子就拉出来将近50万人参加,远远超过反对叙利亚的最大规模抗议活动(参加者有7万人左右),这在一个仅有400万人口的国家是非常壮观的场面。人群高唱“美国,恐怖之母”等煽动性歌曲,高举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照片,场面如同一场摇滚音乐会。

真主党的领导人哈桑·纳斯拉拉赫宣称,黎巴嫩不是乌克兰,黎巴嫩人不会放弃抵抗以色列。他的支持者大多是穿着黑色长衫或者蒙着面纱的什叶派工人阶层,跟前些日子参加反叙利亚游行的、穿着牛仔服的马龙派基督教年轻人形成鲜明对比。

真主党能调动50万人表明曾经被边缘化的什叶派已经成了这个国家最大的教派,他们不仅高度组织化,还有自己的武装——两万多人的军队。它在议会中也占据着最多的席位,其支持者占该国总人口的40%。真主党之所以如此受拥护,是因为它曾横扫以色列军队,在2000年5月结束了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长达22年的占领。很多黎巴嫩人都像多数阿拉伯人一样,认为以色列和美国试图在中东地区称霸。美国入侵伊拉克、威胁伊朗和叙利亚、在中东推行民主都被认为是其称霸宏图的一部分。放弃在黎巴嫩的抵抗就会被视作投降。他们组织这次集会,意在警告试图重新塑造黎巴嫩的国际势力,或者试图填充叙利亚军队撤离造成的真空状态。哈桑·纳斯拉拉赫尤其担心美国和法国可能会为实施联合国安理会1559号决议而向黎巴嫩派遣维和部队,而且也担心接触他们的武装。

另一方面,亲叙利亚和反叙利亚双方的分歧并没有看上去那么严重。他们都宣称黎巴嫩的主权独立很重要。纵是哈桑·纳斯拉拉赫也赞同叙利亚军队有撤走的必要,目前的时机已经成熟。3月8日,他对其支持者说,对黎巴嫩自己人使用暴力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他的表现甚至让黎巴嫩首要的亲西方报纸《每日星报》在社论中热切地说:“真主党不是问题——它是黎巴嫩问题的部分答案。”他同意放弃武力对抗,遵守1989年签署的停战协议《塔伊夫协议》,同意实行民主,在18个宗教派别之间重新分配权力。

黎巴嫩的“雪松革命”1( 哈桑严厉谴责了关于要求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的联合国第1559号决议,号召民众举行示威游行 )

在一个问题上的分歧让他们化作了两个阵营。联合国安理会去年通过的决议要求叙利亚撤军,而且要求解散所有地方武装。对于厌倦了充当以色列的沙袋的黎巴嫩人来说,显然将此理解为真主党抵抗武装也要解散。但是对那些跟真主党一样认为以色列是致命威胁的黎巴嫩人来说,保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是毋庸置疑的。 黎巴嫩雪松革命叙利亚政府军中东局势叙利亚总统黎巴嫩真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