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习惯油价上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周一凡)

请你习惯油价上涨0( 原油需求的不断增加是造成此番原油价格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 )

油价飙升连续剧

2004年油价飙升大戏的续集已经拉开帷幕。

进入2005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上扬。近日美国商品交易所基准原油期货合约的盘中价格一度突破每桶55.17美元的高点;收盘价格也最高达到每桶53.57美元,离去年的历史纪录每桶55美元,仅一步之遥。

行业分析师们表示,他们预计原油价格今年可能会升至每桶60美元以上,一些分析师甚至开始谈到更大升幅的可能性——假使出现严重的供应问题,油价几乎可涨至每桶75乃至80美元,除非亚洲和美国的巨大原油需求能有所缓解。

触发本轮油价飙升的导火索是美国三家关键炼油厂因失火而停产的消息,再就是很多投资者相信欧佩克(OPEC)不会增加原油产量。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原油库存再次出现增长,而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已经明确表明,其供应增减的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要原油消费国的库存水平。

请你习惯油价上涨1( 沙特石油部长阿里·纳伊米 )

但由于过去5年原油需求大幅增长,市场依然担心夏季供应。随着今年石油需求继续上升,在春季美国的驾车出行季节拉开序幕、炼油厂纷纷大干快上生产汽油、柴油、航空燃油等油品之际,欧佩克将再次经受考验。全球供应链的这种脆弱性去年变得非常明显,当时欧佩克为满足生产几乎开动了全部马力。

目前全球每天的石油消耗量为8400万桶。需求的总体增长和季节性上涨将使这一数字到四季度时升至每天8800万桶,这个数字或许是原油加工商很难满足的。欧佩克现在的日产量是2900万桶,约占全球供应量的1/3。

石油分析师们认为,如果其他产油国由于事故、罢工、战争或其他因素而中断或减少原油供应,欧佩克所能补充的开采能力只能达到100万〜150万桶/天的水平。欧佩克代理秘书长阿德南·谢哈布-埃尔丹(Adnan Shihab-Eldin)表示,一旦出现类似于伊拉克战争等导致石油供应中断的事件,油价未来两年里可能升至每桶80美元。

看上去石油市场起码已经为油价突破60美元做好了心理准备。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的石油业分析师怀特(Deborah White)说,如果到三季度时或者这几周内欧佩克开会之前油价突破60美元,他不会感到吃惊。

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沙特近日表示,石油市场将发生戏剧性转变,朝着油价持续走高转移。沙特预言,今年剩余时间内,油价将位于每桶40美元和50美元之间。

沙特石油部长阿里·纳伊米(Ali Naimi)的这番评论被认为是与传统的决裂。这是纳伊米近来首次透露沙特的价格预测。纳伊米是欧佩克中最有影响力的石油部长,因而此举被解释为一个信号,表明沙特现在正把高油价作为目标。沙特近年来一直是欧佩克内部提倡适中价格的国家。

纳伊米对石油价格在40美元和50美元间的预测,高于市场对原油价格的普遍预测。沙特所预测的石油价格比去年价格平均高出15%,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价格高25美元。自2000年以来,沙特阿拉伯的官方目标一直是每桶25美元。芝加哥的一位交易商菲尔·弗林(Phil Flynn)说:“我目前已注意到,欧佩克这一组织内已发生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变化。他们似乎已不再担心高油价了。”

欧佩克原油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0%、出口量占世界总交易量的55%,其动向和政策对国际油价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作为2004年国际原油大涨价的最大受益者,今年欧佩克显然仍将刻意维持国际原油市场的高价位。除纳伊米外,欧佩克多个成员国的石油部长也纷纷表示,要将目前全球石油的库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欧佩克将于3月16日在伊朗举行会议,以就第二季度的生产事宜进行商讨。鉴于目前油价盘旋于每桶50美元上方,市场预计欧佩克将维持官方产量限额不变。

担忧油价上涨 不如关注经济增长

而让市场感到意外的是,不仅石油供应国乐于维持高油价,就连石油消费国对于油价的不断攀升似乎已司空见惯,抱怨也越来越小。

欧佩克产油国和原油交易商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油价的上涨对全球经济增长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虽说能源成本的增加对于日本和德国等经济相对疲软的国家而言是个不小的拖累,但对于美国、中国等呈现强劲活力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却不至于使其增长势头发生逆转。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经济能够承受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同时近期也罕有事实显示产油国和原油消费大国有意要抑制油价的急剧上涨。

和去年一样,造成此番原油价格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依然是全球——尤其是美国和中国——原油需求的不断增加。

而去年油价大幅上涨并没有对美国经济造成太大影响,原因在于其增长动力远远强于欧元区国家或日本。2004年美国GDP增幅达到了4.4%,而中国GDP的增幅更是达到了9%以上。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测算,如果一年内每桶原油价格持续上涨10美元,对中国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约为0.3到0.4个百分点。有关国际机构测算认为,这样幅度的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都只在零点几个百分点左右。

联合国1月25日发表的《2005年世界经济形势预测》指出,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为3.25%,与2004年的4%相比略有下降。2005年全球经济发展仍将保持较为强劲的势头,中国、美国将依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预计2005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达8.75%左右。

在对全球经济发展如此乐观的预期下,与其担忧油价上涨,不如关注经济增长。

“眼下人们对油价的上涨一点也不紧张,”菲尔·弗林说,“就连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nspan)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讲话时也没有提到原油价格问题。”而美国能源部长博德曼(Samuel Bodman)对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说,美国政府中的任何一位官员对于欧佩克成员国所能施加的影响都是非常有限的。他同时还暗示他有很多其他要紧事需要处理。

实际上,因为需求增长带来的价格上升是刚性增长,任何一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不可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换取石油价格的回落。

“世界石油价格水平上升,是石油价值回归的体现。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随着人类对其消费的不断增长,石油资源的供给趋势是越来越少。因此,其价值将越来越高。”中化伦敦国际石油贸易公司高级交易员王永红说:“虽然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巨大,但新油田的开采成本将会比10年前提高100%。因此,除非世界经济衰退或革命性地发现新的替代能源,石油价格上升的趋势很难改变。”

2004年,我国的原油进口量已突破1.2亿吨,创下历史新高。预计2005年全国成品油消费量大约在1.68亿吨至1.7亿吨,同比增长8%〜9%。今年3月1日起,中石油将汽、柴油出厂价每吨分别上调210元。

财政部综合司经济形势分析小组日前发表的报告指出,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已经导致国内油品紧张加剧、成品油新一轮调价压力日益加大,以及下游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增大等。

随着中国人私家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上升,我们可能再也找不出一种商品能像石油这样,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得如此紧密,国际油价的升跌已经关乎自己钱包里人民币的薄厚。

实际上,油价上涨影响的不仅仅是“有车一族”。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研究表明,国际石油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将通过三个途径影响国内物价:一是直接推动国内物价上涨的“输入型通货膨胀”;二是因进口价格提高而产生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三是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上涨,引发产品价格全面上涨。■ 沙特石油输出国组织油价原油石油美元石油原油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