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酷价值与亚洲头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朱步冲)
三联生活周刊:您所提出的“国民酷价值”观念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接受,文化消费产业也成为新兴出口产业的龙头。请问为何日本会在经济停滞的20世纪9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酷文化的发源地?这种需求弹性很大的产业是否会变成另一个经济泡沫?
青木昌彦:我个人觉得无论是漫画、电影,还是其他新兴电子消费品都是对日本传统产业的一种补充,并且成为日本经济新的增长点,我们知道日本去年对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额为钢铁出口的5倍,在过去10年内翻了三倍,达125亿美元。而同期制造业对美出口仅增长了20%。整个日本“软”产业的生产规模达到1300亿美元,超过日本汽车业的生产规模。这种注重产品设计的精神我认为是日本传统文化非常注重视觉效果的产物。比如新式的滚筒式复印机的灵感就来自日本古代卷轴的绘卷,这个传统从大和绘发展到安土桃山时代的洋绘,再到德川时代的浮世绘,都是以取悦视觉观赏效果为最终目的的。另外,并不孤立地存在一个“酷文化产业”,它不过是赋予了许多传统商品制造以全新的设计和技术,并且由日本产品的独特设计所引导的“设计第一”的经营思想已经被世界各国所采纳,村上隆可以和路易·威登合作。同样,它也是受到中国和韩国制造业兴起的挑战,必须使自己的产品在技术不落后的同时拥有独特的附加价值。比如在手机上加装摄像头、丰田独特的箱型汽车。
三联生活周刊:经济学界一直认为过去的10年对于日本来说是“失去的10年”,而您一直主张这是引发日本整体制度改革的契机,请问这种改革最终的目标是什么。
青木昌彦:在过去的10年中,日本经济增长率在放缓,但由于日元升值,日本一般国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大幅度的下降。破灭的是房地产与股票市场的泡沫。并且在整个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投资被低估1%,GDP增长被低估0.7%。就IT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而言,日本和美国相差无几。绝大多数日本国民心理的恐慌是由于过去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了,就是长期主导日本的制度:终身雇佣制。行业团体、主管部门和族议员三位一体的关系,其历史根源在于经济高速增长期以前的所谓“铁三角”关系,即财界、官僚、政治家的精英分子之间所形成的排他性的勾结性结构,这个长期存在的关系崩溃了。日本政府对于金融企业的管制,和大藏省的护航政策,使得银行救济企业几乎成为义务,同时缺乏某些必要的自主权力,在政府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引导下,大量拥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严重的泡沫经济。90年代,泡沫破裂了,大批的证券公司、银行和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形成了这次金融危机。危机的爆发,日本在议会制度的模式之下逐渐演变成综合性的多元主义形式。经济增长的缓慢,使青年人有了更多新的选择,成长迅速,灵活的小型企业成为新一代日本人就业的首选。而40岁左右的雇员也从大型企业,政府机构流出。信息革命与其他新技术正在努力使日本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信息革命最重要的含意是对以封闭性组织为核心的、迄今为止的官僚制模式的挑战。通过信息革命,人们能够跨越原有的界限相互交换信息。美国经济巧妙地让产业结构顺应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硅谷现象,而日本经济一直依靠组织内部官僚制精密细分的信息共享来提高竞争力,由此受到了莫大的打击。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这样一个巨变中的日本在亚洲经济一体化中将如何发挥作用?中国和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要从日本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青木昌彦:虽然东亚的“雁行”发展模式已经不能继续下去,但“雁行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内部仍然是存在的,比如中国的沿海城市就是“雁阵”的头领。在未来,率先实现多元制度改革的日本与亚洲其他国家,如中国、韩国乃至马来西亚等地区的经济关系将是互助互补为主。后发展国家也要经历发达国家前进历程中的许多问题,比如农业人口非农业化: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农业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60%,而现在不到10%,城市化使得他们成为了现代化公民。中国正在面临日本、韩国,乃至中国台湾地区所经历的产业人口转移,从农业转移到工业与第三产业。中国仍然有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在60年代以前,日本政府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后来在许多事故发生后建立污染控制服务公司,建立污染控制工业并以优惠价格转让给企业的方法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健康。最后是全球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本目前劳动力还有增长,但长期来看劳动人口是缩减的:2005年劳动人口将达到最高点,此后将以年0.5%的速度下降,这将使年均GDP的增长率降低0.3%。惟一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许是移民,美国就很成功,每年90万的移民大多是中青年,带来了振兴美国经济所必要的资本和技术。日本的移民数量肯定不够,每年只有大约56000人,20年后,1/3的日本人口年龄将在65岁以上,而其中只有很少人愿意再就业,小泉政府正在探讨关于削减退休金保险和提高工资的法案,这很可能会在日本国内引起很大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