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流急岸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林鹤)

​峻流急岸0( 1.立在山坡尽头、用朴素石头堆叠而成的小屋,竟取了和卫城相仿的神态 )

曾经在南方的海岸边看着那些混凝土的方盒子,心中暗自惊叹:越是在自然景致如此壮美的地方,这份人工的痕迹怎么就越是丑陋难耐。反而是经年残破的木楼茅屋,比起四外的山石林莽来仿佛不怎么天差地别,看着倒不那么碍眼似的。这么一想,在自然环境里的房子要怎么个盖法,真个该是有点儿“近海情更怯”了吗?诚然,地中海边上的明亮白房子已经是一种成功的定势了,不过,此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呢?

有丛林莽莽苍苍的地方,毕竟还不见得要把房子彻底地裸露出来,可以凭借些个林阴树影遮蔽着。而悬在真正乱石穿空的悬崖边,要直面天和地的位置上,那主人的心胸是不是够坦荡,直接决定着这座房子所表现出来的样貌。

智利的国土是一绺子细长条,沿在南美洲的西沿儿上,这就意味着在此地稍微一转身,就会迎面遇到了海岸线。于是就有了无数的在海边盖房子的机会。

中学地理学得好的乖孩子说起智利,容易想到的是贯穿其整片国土的安第斯山脉,然后我们其他人就恍然点头:有这么一说。其实,在它的西沿儿上,同样几乎延伸到国土全长的,还有一道沿海山脉。正是这一道山脉,构成了这里非同寻常的海边胜景。海水远远的在下面,贴邻的却是险峻的岩石倨然俯瞰着,可不是意料中那种清风徐来白沙漫卷的温婉品格了。

是在这样的海岸上,住家自然就不容易照常的背山面水——“背”在哪一段海拔间方能稳得住阵脚呢?这么陡的山坡上,立不住停不得的。好在,从沿海山脉的背后,还间或有河流奔来想要入海,打断了山的严整,切出了这里那里的罅隙来。于这群小小的入海口上,总是找得到一些半点的缓处的,可以勉强趁势立定了脚,把急流的湾和无边的海,都尽收眼底。

​峻流急岸1( 3.这个场面,比一幅达利的绘画如何? )

所以盖在洛斯比洛斯海边的这一个房子,它的起点是从背后的山上来的,海,恰好是前景,而不是衬。

从红赭色的重岩叠嶂间,台阶从山顶开始走几步、缓一缓,长长地切在山的身上,切出一道深深的刀口。不知是不是觉得海风的拍打让人裸露在岩石的表面很是难受,这一条小路是不肯孤悬出地面的,只埋头藏在石头夹墙的阴影里,慢慢地偷着下了山。山上的石头好比先天就生成的混凝土,不同大小颜色的石块被岩浆紧紧地纠结成一体,在其间凭空开凿出这么一绺石阶来,可不是容易的。

​峻流急岸2( 4.石阶是这个建筑中不可略过的构成要素,更有临海的陡峭一段 )

依随着本地的岩层构造,装饰性也应运而生。把夹道的石壁大致凿得平整以后,为了强化所有石块之间的黏合,建筑师Cristian Boza采用了素色的混凝土砂浆,在不同质地的石块间勾勒着接缝,于结构功能之外,还突出了各石块于天然色彩和尺度之间的参差。同时,这素色混凝土的颜色,本身也恰和海边裸露着的礁石颜色相仿佛,自如地嵌进这完全自然的环绕中,一点也不显得生分自外。

高过人头的齐整的石头夹墙之间,宽度仅容比肩,显然最好是独步沉吟罢了,不宜闹闹哄哄。独自走过背后荒坡上满满的仙人掌类植被丛,迎着硬硬的海风,心里是有点凄楚,还是有点豪迈呢?哪怕随时就要到了家门,那也和杏花在望的热闹村居不同吧。可是Boza更有夸张的一着用在这里:你走在这长长石阶上,就好像是看见了一个小村——不对,是微村——的格局,不像是只有一户人家么。

​峻流急岸3

在夹壁中走着,渐行渐低将及山脚的时候,会看见寥寥落落的一溜窗户大小不一,开向这夹壁中与海风海浪呼应着的橐橐步履声。也无非是些因势就简开在石头间的矩形洞口而已,和石阶的高度呼应着错落分布,并没有哪一扇窗子有什么额外的美观细致,更显不出有多少统一安排的主从关系,看起来,装在窗户里的房子似乎并不与散乱村居的局面不同,可这些窗户其实是拢着这里惟一的一家人。

Boza因了这块地段天生的材质,做出了一个很不像建筑师所为的动作:他把专业手段中最常规的空间整合方法弃置不用,只肯如同先民盖蜗居一般地多用一间便多接一间,接成个滴沥搭拉自然生长的款式。这些蔓生的房间多是给家里人住着的卧室,虽然走在石阶上的时候看着它们似乎晦暗些,可是除了邻着石头夹道的一边以外,它们的另一边却是突然暴露在山体的外表面上,完全没有了遮掩,爽利地受着海风的吹打。这般因势就形地盖房子,打碎了整个建筑的大体量,让每一间房都好像是从山上的石头缝里自己长出来的,不过是给山形略加厚了一丝半点的附着石块罢了,而不会由于完整的人工痕迹全盘重压,与这景貌发生了太多的龃龉。

​峻流急岸4( 2.起居室里入射角如此低的强烈阳光,更提醒人注意:室内外的分隔在此其实已是无谓 )

不过,只用藏而不露的手段,毕竟不甘心似的。石头的阶梯和石头的细碎房间,一直这么低调地抑之再抑,究竟有没有个尽头?

尽头恰好拿来做了张扬的终曲。推到最前面的,是最豁然开朗的一大间,层高高达8米,几乎达到了普通房间净高的三倍,里面放的是起居室和餐厅。配合着一路走来的石头夹道的质地,这房子里边边角角里里外外的墙上,都用了同样的混凝土托着的大块石头,明明是砌筑,远看却像木工活儿似的,在混沌大荒山的一角又雕又锯的,俨然以现成的岩石切割出来了硬朗的线、面和体,君临着下面的小小海湾。

主人的卧室不肯和沿路那些卧室为伍,单独占据了这个高大空间的阁楼夹层。是用桉木板悬在高处的一小块空间,不细看像件家具似的。而这悬吊的卧室还只是小伎俩,更热闹的室外一招是在这个高大空间的头上翻跟头打诨。

在石头夹道走到将近末梢时,它自己分出了两岔儿:宽的一支依然顺着山形走,向下,突然变得很陡的山坡下,马上就有了海湾里的急流,那也是毫不犹豫地依坡走了下去,直到水濒。所以终归是一条自说自话的夹道啊,倒仿佛不是专门为了这座房子而开凿的,只不过天生如此,长长的路上暂且容了这房子陪伴过一程罢了。

另外的一支,是笔直一段细而陡的阶梯,紧挨着石头夹道的墙壁,向上,突然出现了鲜艳的明黄色涂料的大墙在头顶上,和蓝色天空的色差对比到了几乎让人不敢直视的强烈,而这阶梯就是毫不犹豫地直着走了上去。走到的地方是这人家起居室上面的屋顶。截然不同于前文漫长低调铺垫出的对自然的俯首臣服,在屋顶上所用的材质刻意突出了人工的特点,虽说照样只不过是在用着混凝土,可那黄色的遮檐与边上的护墙、白色的有分割缝的地面,都像搭就的布景一样不真实到了虚幻的程度。再加上视域里除去压到眼前的天和托在下面的海,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元素,更是把这个场面做出了好莱坞电影S1MONE里的那种电子质感。完全山野的路,却走到这样一个完全人工的结局上来,其中有多少可供善感者喟叹的意味!

智利,在建筑史家的视野里,向来不是什么重要的地方。而洛斯比洛斯,虽然能在地理字典里查得出它的经度纬度,却更是在外国人出的智利地图上完全看不见的一个小角落。说到那建筑师Boza,则只找得到用西班牙文的他的文章和简介,可见他还没有来得及进入这个行业那一群英文强势的所谓“主流”。而我正在想,为了真正看清这等埋在荒僻地方的好建筑,是不是该开始去买一本西文字典了?■ 峻流急岸建筑

下一篇: ​此长彼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