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出售的哲学
作者:钟和晏(文 / 钟和晏)
一个洗脸盆的设计中承载了某种哲学思维,这听起来像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不过,科勒公司确实曾经这样描述过它的一个新产品——它用双套式结构以及纤巧的椭圆造型,颠覆了传统的设计思维,塑造了“悖论空间”这一哲学主题的表达形式,为演绎水的极致优雅创造了富有哲学内涵的展示空间。
日本芬理希梦集团在北京京广中心附近开设了一个新卖场,这也是这家著名的邮销公司在亚洲的第一家生活提案店。芬理希梦(Felissimo)原本是以拉丁语中表示最高幸福的Felicity为词源加上强调语气的“ssimo”组成的新词,含义就是“最大与最高的幸福”。相对于一个容纳了哲学内涵这样多少令人肃然起敬的洗脸盆,那么,芬理希梦可以说是完整地建立在它的“幸福社会学”思想之上的品牌了。
“一个以幸福生活的设计和幸福生活的提供为己任的创意者集团”,这是芬理希梦的自我定义,“创造一个永续不断的幸福社会”是它的最终理想,虽然它所出售的无非是服装、礼品、文具、家居等日常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时候,它思考的中心问题却是“在生产厂家与生活者、未来与过去、日本与世界之间,我们所处的位置与使命”。
日本建筑师迫庆一郎用两种规格并且可以任意组合的方体完成了整个店铺的所有陈设设计,其中的上千种商品也都是来自日本及世界各地设计师的原创作品。在这里,幸福的体验可以是由设计师八木保设计的“简单系列”家居用品中极淡雅的浅绿色浅粉色提供的,可以来自鱼形洗碗布或者卡通磨刀器的愉悦色彩与造型,也可以是由朱丽娅·罗伯茨、莎朗·斯通或者荒木经惟绘制并和慈善活动相联系的装饰盘。芬理希梦试图用每一件产品来创造和完成日常生活的一些微小的快乐,就像店里有一款能装纳葡萄酒瓶和大唱片盘的拎包,它的设计出自芬理希梦的一位顾客,可以实现他下班后去酒吧喝酒听音乐的快乐。
对于创立于1965年的芬理希梦公司来说,这种“幸福社会学”理论的回报是让它完成了从开始时的100个产品到100万会员再到100万个小时的发展轨迹,芬理希梦北京事务所的首席代表刘学颂说:“一个人的一生大约有80万个小时,我们考虑的是如何帮助顾客非常快乐、有意义地度过这些时间。目前,我们在日本的会员已经达到360万人。”
芬理希梦企业的董事长矢崎胜彦曾经出版过《良知之道》、《超越三部曲》等著作,这位醉心于儒道研究、据说至今每星期要阅读20本书的企业家在阐释自己超越销售与消费的逻辑时说:“在别人尚未涉足的新领域成为先锋之后,才能切实感受到实现自我的愉悦。收益、资产和地位只是一种手段性的材料而已,只有使用这些材料去创造某种事业和思想、去扩展共鸣圈的范围并且让这些共鸣共识转化为实业,在这样的努力中才有人生的真正价值。”
芬理希梦的幸福学可以令人联想起另一个日本品牌无印良品,它所出售的同样是它的MUJI哲学——一种简约自然的生活态度。MUJI在日文中意味着没有商标,没有品牌;早在浮华夸张的20世纪80年代,无印良品就反其道而行,去除所有不必要的加工、色彩与包装,简单到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依靠清一色的无华简朴以及还原商品本质的讲究手法,低调的无印良品反而成为闻名世界的“No Brand”。
无印良品从1983年在东京青山开设第一家旗舰店以来,目前在日本已有121家直营店、146个经销点。虽然,这一称得上日本国民品牌的无印良品中,畅销的编织品100%在中国生产,服装类70%也产自中国。
看来,在这个消费主义过于发达的时代,品牌与哲学的联姻可以是一种双方都可以获益匪浅的理想结合,当然,前提大概是只要一方不欺骗另一方。■ 芬理希梦无印良品哲学